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着类似和服的服装,前往武汉大学赏樱花,遭到校方保卫人员制止,继而引发肢体冲突。

所谓的肢体冲突,就是打架挨揍。

原来,早在2002年,武汉大学就出台过规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赏樱。

可是,那位穿“和服”挨揍的小哥表示严重不服,他说:俺就是东北那旮瘩的爱国青年,穿的是唐装吴服,不是和服。

唐装吴服,那可是地道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谁不服?

这下武汉大学也纠结了,和服与吴服,这玩意解释不清啊!

解释不清不要紧,揍你还找不到理由么?

武汉大学官方微博上对此作出回应:两游客中一人未办理预约赏樱手续,发生冲突前曾对女性保安进行言语挑衅。

这样就巧妙地回避了一个重大争议。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服与樱花不能同列。

和服与樱花,虽是衣妆花草,涉及的可是家国情仇。

因为很多人事看到和服,就会想到日本鬼子,想到九一八、七七事变,想到艰苦抗战,想到到南京大屠杀,这是中日之间的历史伤痕。

可是,樱花就是无辜的吗?

武汉大学校内最早的樱花是侵华日本栽植的,1939年日军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种下的小日樱花不超过30株,这是侵略之花。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100株植于南京梅园新村,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栽植于半山庐前。

这是友谊之花。

也就是说,武大校园里的樱花,既有侵略的血泪,也有友谊的绽放。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花本无罪,和服何辜?

日本和服是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民族服装之一。江户时代以前指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于三国时东吴通过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和缝纫技艺传入日本,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

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女人穿的服装几乎与当代的日本和服一模一样,只是没有腰后的背包而已。因为这个原由,日本人也称和服为“吴服”或“唐衣”,和服乃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虽然现代日本人也接受了这个和服这个称谓,但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至今仍然还是写着“吴服”。

直到20世纪初国族主义传入日本,“日本民族”的概念兴起,遂改称和服,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由于和服具有庄重、宁静、安稳、美观等特点,日本人在出席诸如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庆祝传统节日等活动时都会穿上和服。

源自中华大地的传统服饰,让日本人穿了1000多年之后,便成了日本国的国粹,而中国人见了则视若仇雠。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就像清朝男人头上的大辫子一样,到了清朝末年,不少满族人居然以为辫子是汉族人的陋习,殊不知那条辫子可是爱新觉罗老祖宗用刀架在汉族人脖子上硬束起来的,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拒绝辫子而断头绝命。

当一件东西习惯成自然,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如果说和服让人看了就不舒服,那么现在处处可见的西装,是不是也面目可憎?

西装源于日耳曼民族服装,八国联军的行囊里少不了西装领带。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菊与刀》一书中,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他们一方面有爱好赏樱花、菊花之类的优雅行为,另一方面又有手执刀枪杀戮或者自杀的残酷行径。

某种意义上讲,耻感文化不只是日本人的专利 ,这是整个泛东亚地区文化的一个重特征,包括中国、包括朝鲜、包括韩国,还包括越南。

比如,一方面容得下日本人植下的樱花绽放,另一方面却容不下从天朝上国传至倭地的和服。

中华文明的高峰在盛唐,有唐一代无所不容,无所不纳。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旅居的波斯人、突厥人、中亚人、日本人、非洲人等异邦之人有很大数目。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据说,在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甚至官拜宰相。让外国人掌握国家政权,今天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最有名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做到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省部级大官。而另一个日本人藤原清和,官拜三品秘书监,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一辈子就再也不回日本。

唐朝人就是这么自信。


看樱花无妨,穿和服挨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越容易冲动,表明越缺乏自信。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亦是如此,敏感区太多,经不起风吹草动,一有偶发事件便容易情绪失控,这也是自卑和怯懦的最直接表现。

菊花古剑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月亮

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风,吹不散长恨

花,染不透乡愁

雪,映不出山河

月,圆不了古梦

…………

梦里回到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


听懂这首《梦回唐朝》,也许也能真正懂得自信之于强大的无比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