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列士出使中国路线图

托梅·皮列士(Tome Pires,葡萄牙语Tomé Pires,1465-1524/1540),又译皮莱资、皮雷斯,澳门译为道咩卑利士,葡萄牙的药剂师、作家、水手和财政大臣,是中国明朝以来,葡萄牙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首位进入中国的使者。

1513年,欧维士到达中国广东珠江口屯门澳,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香料贸易。第二年回航马六甲时,除开满载中国货物外,也带着有关中国的第一手消息。在利益的刺激下,葡萄牙人希望跟中国建立官方的贸易关系,为此,他们决定派遣一位使节,以国王的名义与中国皇帝进行谈判。这个重要使命落在皮列士头上。

【人物生平】

1455年至1495年期间,皮列士是命运多舛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儿子阿丰索王子的药剂师。1511年9月,皮列士在印度投资药品,是当时通常被称为“香料贸易”的一种重要的东方商品。

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后,他在1512至1515年于马六甲居留。在马六甲和科钦,他如饥似渴地收集有关马来印尼地区的资料,并造访了爪哇、苏门答腊和马鲁古。皮列士是首批到达东南亚的欧洲人之一。他在印度和东印度群岛艰苦经历以后,第一次正式率领欧洲国家的使团到中国,时为明代正德皇帝。

【出使中国】

1512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他随即启程来到东方。1516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向中国正德皇帝派遣使团,皮列士随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舰队去广州。

明朝时期广州府地图 珠江口附近地图 屯门位置图 内伶仃岛位置图

1517年8月15日,皮列士使节团到达屯门澳,随后沿珠江而上,在怀远驿外停泊,鸣炮致敬,引起中国官方警觉。布政使吴廷举痛斥葡人败坏中国风俗,且未经允许而来。经葡使谦逊而详细地解释后,使节团方于10月底得以登岸。地方官对使团人员严加管制,并把他们送到光孝寺学习礼仪。

1520年1月,葡萄牙使团面见皇帝的请求终于获得批准,他们就沿着内陆的河道北上,5月抵达南京。明武宗当时正在南京出巡,他也知道有一批外国人来了,但是不接见,让他们先到北京,等他回北京以后再接见。

1521年1月,皮列士抵达北京。皮列士到北京后,又到处拉关系,行贿,并让自己的翻译火者亚三勾结明武宗身边的佞臣江彬。火者亚三,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他是湖北人,后来为生活所迫到南洋去,长期在马六甲做生意、卖扇子,估计也懂了一点不是很地道的葡语或者其他什么语言,这个人在使团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火者亚三教明武宗学习葡萄牙语取乐,可以经常接触到明武宗,但他依仗明武宗及江彬的庇护经常对官员无礼冒犯。主管外国进贡等事宜的四夷馆主客主事梁焯对不按规矩行礼的火者亚三施以杖刑,江彬得知后大骂梁焯,并向明武宗告状。但朝中憎恶江彬及火者亚三品行的人很多,又有朝中重臣帮梁焯求情,因此明武宗并未治梁焯的罪。而在广东的葡人也因皮列士进京而开始更加肆无忌惮。

明武宗于1521年1月返回北京,回到北京后一病不起,不久驾崩。且费尔南•安德拉德的弟弟西蒙•安德拉德在屯门一带烧杀抢掠、胡作非为的劣迹传至北京,而马六甲使节亦于此时向大明王朝控诉葡人强占攻灭马六甲王国的罪行。于是,这个谈判不仅遭到搁置,使节团亦被押送广州囚禁,只有葡人退出马六甲,才能获释。

嘉靖三年(1524)五月,费尔南•安德拉德因病死于广州监狱,也有些记载说他在江苏住到1540年并死于江苏,使团其他成员大都死于广州的监狱中。

葡萄牙对建立正式的中葡贸易关系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使团中有两个葡萄牙人,还在狱中写了几封信,描述他们此行中国的遭遇,被称为《广州葡囚信》,是珍贵的中葡关系史料。

【东方志】

皮列士于1512年至1515年间在马六甲和印度写他写了一部关于对亚洲贸易的里程碑式著作《东方志:从红海到中国》(Suma Oriental que trata do Mar Roxo até aos Chins)。

《东方志》是欧洲第一部介绍葡属东方及中国的著作,它是多种资料的汇编:历史、地理、人种学、植物学、经济、商业等,包括硬币和度量衡。尽管皮列士文笔散乱,但已优于同时期的其他葡萄牙语作家。整本书的措辞像是一本呈给葡萄牙王曼努埃尔的报告,也许是他离开了里斯本以后他所要履行的承诺。由于皮列士和航线与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大致相近,他的著作与郑和的记述也就成为了研究该地区历史和东西方交流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尤其重要的是,很多地方,这部书弥补了郑和叙述的不足,其细致入微的记述,生动地再现了16世纪时期这一地区的风貌。《东方志》在1944年由哈克鲁特协会(Hakluyt Society)出版,但已非皮列士的原稿。

【纪念】

在澳门提督马路和高士德大马路附近,设有街道“道咩卑利士围”(Patio de Tomé Pires)、“道咩卑利士里”(Beco de Tomé Pires)及“道咩卑利士街”(Rua de Tomé Pires)来纪念皮列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