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对潘静淑的怀念,在潘夫人去世后,持续了很久。

从他为潘静淑未完成的《仿古花卉卷》续笔并题跋,将夫人生前临习的《庙堂碑》拓本转赠爱女吴思欧,到他以《千秋岁》词刻石传拓、在师友间遍征题咏,编印《绿遍池塘草》和《吴湖帆潘静淑画册》,制作《金玉其相》册等,无不是为了消遣哀思。

吴湖帆的悼亡

| 李军

选自| 《佣书读画录》

吴湖帆对潘静淑的怀念,在潘夫人去世后,持续了很久,从他为潘静淑未完成的《仿古花卉卷》续笔并题跋,将夫人生前临习的《庙堂碑》拓本转赠爱女吴思欧,到他以《千秋岁》词刻石传拓、在师友间遍征题咏,编印《绿遍池塘草》《吴湖帆潘静淑画册》,制作《金玉其相》册等,无不是为了消遣哀思。去年先后巧遇这些画卷、书籍,写出几篇短文,作为一个小的专题。可惜至今没有发现《绿遍池塘草》原卷、册的踪迹,以及《千秋岁》词手稿的书条石。但是很幸运,今冬在骨董铺中意外获得《潘夫人千秋岁词手稿》拓本一册,系上海陆氏穆清邈斋旧藏,有陆颂尧(鸣冈)“陇梅藏书”一印。陆氏与吴湖帆亦有交往,吴氏友朋书札册中,尚存陆氏一笺。丙申嘉平附记于声闻室。

潘静淑的绝笔

冬雨凄冷的江南,刚过小寒,便看到胡三桥所作《江南春图》卷,一眼望去,桃红柳绿,满纸春色,仿佛已瞥见春天的影子。不过,移步卷末,才发现吴穀祥附记:“此江南春图,为冷香馆主人属胡君三桥所作也。设色甫及半,三桥遽捐馆舍。主人更令贱子足成之,并述缘起如右,续貂之诮,殆不免矣。光绪癸未冬日,秋农吴穀祥记。”不免令人于春的喜悦中,感到一丝忧伤。接着再看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合作花卉长卷,卷中竟有吴湖帆的题记,细读之下,原本淡淡的忧伤,顿如雾霾,笼罩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此静淑绝笔也。己卯初夏,获见王酉室《群英图》卷,静淑有意摹写,谓余曰:卷至长,恐无力尽其能事。至端阳后四日,画红芙蕖。越数日而病,竟至不起。前言竟成谶语,对之不胜惘然,因题卷中。后半容余补完,以慰静淑未竟之业。时五月廿八日于梅景书屋,吴湖帆。

以上纪日,系用旧历。吴湖帆《丑簃日记》民国二十八年(1939)六月廿五“上午,静淑临王穀祥卷荷花。二姊来,未久即停笔”,上有眉批“此即绝笔,七月十四日湖帆注”,而之前已有潘静淑患病的记录。

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合作花卉长卷《群英图》,摹写明代画家王穀祥之作,原为折枝花卉二十种,潘静淑画成十种后,便不幸病逝,后由吴湖帆续画完成。最后王氏落款等,均出自吴氏之手:

乙卯春日,闲窗弄笔,聊以遣兴,不足观也。穀祥。

己卯夏日,潘静淑、吴湖帆合临,冬日补识。

吴湖帆自题下钤有“吴湖帆潘静淑合作印”白文方印,可能是吴氏在潘静淑去世后,特意请陈巨来所刻,如“倩庵”一印一同用为纪念。在卷后,像吴氏特意制作《金玉其相》册一般,吴湖帆自作题记外,还命得意门生徐邦达、王季迁等作跋:

己卯之春,门弟徐生邦达持酉室《群英卷》来,静淑见而爱不能释,乃商易为己有。每日展读,喜不自胜。于是发奋临摹,迄钩摹方已,忽谓余曰:恐力不能竟。乃于四月某日,始点染,间日作一花,实其时已内病矣。因心爱是卷,勉力为之尔。适及半,至荷花,竟不支而卧,是为五月初十也。十七日而竟仙去,噫嘻痛哉!长夏迢迢,怅惘无已,余遂补完,以弥夫人遗憾,地下有知,即以为他生缘合之券云。衡山引首、酉室款识,皆余书矣。七月望日,距夫人长别将二月矣。湖帆和泪识。

潘静淑、吴湖帆《临王酉室群英图》卷题跋 苏州博物馆藏

吴湖帆的日记均用新历,题款、作跋则用旧历,故两相对照,不免有些曲折参差。潘静淑去世时间新历为七月三日,旧历为五月十七日,此处七月望日,相当于新历九月初,《丑簃日记》未及补画事。

徐邦达作跋,已在两年以后,即民国三十年(1941)四月:

此吴师母潘夫人未竟之作,而倩师为续成者也。赵、管风流,艺林重见,虽今人天异路,然胜迹流传,韵事腾布,师母为犹在,倩师亦足稍慰矣。原卷酉室真迹,盖余家旧物也。辛巳四月,门生徐邦达拜观谨题。

王季迁、郑元素(1911—2003.6)夫妇跋与之同年而稍晚些,最后是吴氏最喜欢的外甥女兼女弟子(还是寄女儿)徐玥题“受业甥女徐玥敬观”款一行。王氏对师母之作,赞誉有加:

闺中点染而能独树一帜者,推明之赵氏文俶莫属。盖赵氏作风,具明人气格,而自有心裁,后如陈南楼、马江香、恽清於辈,终于寄人篱落,不能自创一格。此卷为予师母手摹酉室,而及其神髓者,雄浑秀逸之气,跃然楮墨间,诚非南楼辈所能梦见,即赵氏文俶亦不能专美于前。惜为未竟之笔,不能窥其全豹,幸得湖师补成,庶无神龙之憾。师母有知,当亦含笑九泉也。拜读叹服,敬志于后。辛巳秋,受业王季迁。

郑元素跋文中所记之事,有可与吴氏日记相呼应处:

岁在己卯七月,素偕外子季迁遣暑燕地,临行赴梅景书屋叩别。适师母俯案摹写此卷,犹相与谈笑叮咛,期于暑后归来,付素临写。不意余辈甫行,而师母淹然仙去,比及返来,绛帐蛛丝,不堪回首。幸此卷已为湖师补完,假归展读,不禁涕泪沾襟。因志数语,聊以当哭。女弟子郑元素谨跋。

吴湖帆《丑簃日记》民国二十八年(1939)六月三十日记“郑元素来道辞,是日静淑略感不适,有二丝热度”。三天后,潘静淑长逝。至今静对潘静淑的绝笔,犹能隐约感到,吴湖帆的哀伤。

书出《东庙堂》——潘静淑的书法

春节过后,浏览去年所出《苏州杂志》,兴味越来越寡淡,至瞥见第六期扉页所印吴湖帆(1894—1968)题明拓《普照寺碑》(金人集唐柳公权字刻之)跋,才有些兴奋,其文不长,但颇有味:

明拓柳书《普照寺碑》,少有缺佚。余藏将四十年。乙巳春,大霖甥孙喜学柳书,即以予之,以为临池之助。倩庵记。

乙巳为一九六五年,大霖甥孙即吴湖帆外甥兼学生朱梅邨(1911—1993)之子朱大霖,这一年吴湖帆七十二岁。随即不能不感叹机缘之凑合,因旋即又看到一本旧拓苏东坡《洋州园池诗》册,为经折装,此帖题目下有“四欧堂藏碑印”,吴湖帆泥金小字题:

此种拓本,为崇祯至康熙时拓,与思古斋、快雪堂一类,气味殊静穆,皆竹纸可爱。东庄。

拓本末有“江南吴氏世家”朱文方印,并有吴湖帆墨笔题:

苏文忠为文湖州《洋州园池诗》三十首,名迹也。不知真迹存亡,此刻尚得苏书精髓,拓亦甚旧,存之为临池之用耳。倩庵吴湖帆记。甲辰四月,检付外孙通,通已生二十岁矣。倩老人记。

甲辰为一九六四年,吴湖帆七十一岁。倩庵是夫人潘静淑去世后,吴湖帆开始使用的别号,到了晚年,自称“倩老人”则并不常见。此旧拓《洋州园池诗》与明拓《普照寺碑》之题赠第三代,时间上一前一后,相互联缀,可见迟暮之年的吴湖帆,或许已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年迈体衰,有意给小辈留一些纪念之物。以上只是两家,相信吴家另外几位孙辈,也收到过类似的馈赠。

从吴湖帆的赠拓举动可知,他对于学书过程中临帖的重视。吴氏对夫人潘静淑的影响,在诗词、绘画等方面,有很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潘静淑书法的师承,此前却一直未见提及。与旧拓《洋州园池诗》一道见到的,还有一册明拓西安、城武本《庙堂碑》剪裱线装本,是吴湖帆赠予女儿吴思欧者,正好道出了潘静淑书法的出处。

《孔子庙堂碑》曾于唐贞观、长安年间两次刻石,但未几均毁而不存,唐拓本流传希如星凤。后世所见,主要有宋、元两种重刻之本:一为宋王彦超重刻本,石存西安碑林,被称为《西庙堂碑》,即“西安本”,又称“陕本”;一为元至元间重刻本,石存山东城武,被称为《东庙堂碑》,即“城武本”。两者相比较,二本缺字可相互补充,字体则西肥而东瘦。

吴湖帆合装两本,按时间先后排列,以西安本居前,城武本居后,获得的时间却恰好相反。西安本上除吴湖帆、潘静淑印记外,首尾尚有“章炳麟”白文方印,应该是章太炎(1869—1936)的旧藏。书前有吴湖帆题云:

虞书《庙堂碑》祖刻相传,只临川李氏藏唐拓残本,缺处用宋拓西安本补足。大兴翁学士有详考也。此册明嘉靖拓西安本及明季拓城武本,略有遗缺,然皆旧拓多字本也。静淑初归来时,习《禊帖》者将十年。与余迁沪之后,除家政外,辄学虞书,如《昭仁》《庙堂》《孔颖达碑》及大令《十三行》、河南《西昇经》。今春获此本,甚得意。不料未及装竟,已归天上,对此不胜凄感。己卯中秋,吴湖帆病中记。

明拓《庙堂碑》 苏州博物馆藏

己卯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这一年七月三日潘静淑病逝。中秋节距此已九十天,据《丑簃日记》载,“中秋节,托潘博山内侄送蔡女萝、金晓珠合画花鸟轴于冒鹤亭先生,乞撰静淑墓志”,未及题《庙堂碑》事。由上文知,潘静淑归吴湖帆后,寓苏时习字,一直临王羲之的《兰亭序》,将近十年之久。民国十三年(1924),移居上海嵩山路后,潘静淑乃改临虞世南、王献之、褚遂良诸家,最喜欢临的是虞氏《孔子庙堂碑》。在城武本之后,除了清人萧炳椿五跋、张芾一跋外,另有吴湖帆题跋二则称:

静淑好学《庙堂》,先得此本,犹嫌墨色不光润,复得明精拓《西庙堂》,大为欣慰,乃付合装,以备临写,不意其不果也。故其书法似《东庙堂》,知者当知余言之不谬。中秋时装竟,自苏州来,而夫人已作古人九旬日矣。呜呼!又何言哉,书之泪泫不止。倩庵。

珊女专习母书,而其母之书乃出《庙堂》也。因付之为遗念之一。中秋晚又识。

由于吴思欧书法学母亲,所以吴湖帆将这册拓本交女儿保存。从他的记述中,不难看到,得东、西《庙堂》的先后次序,同时也点出因未及临写《西庙堂》,潘静淑书法出于《东庙堂》。

绿遍池塘草

对于吴湖帆(1894—1968),大家所熟知的是他显赫的家世、丰富的收藏。祖父是吴大澂,外祖父是沈树镛,岳父是潘祖荫的亲弟弟潘祖年,无怪乎他的眼光与收藏,在民国间称雄海内。好事者则更多喜欢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中的桃色片段,因此而忽视吴湖帆对夫人潘静淑深沉的爱。

潘静淑(1892—1939)名树春,出生在京师潘祖荫的宅邸,三岁时,因母病而随父南下回苏。次年,又以母亲吴夫人遗命,与吴湖帆订婚。吴夫人是吴湖帆的堂姑,他与表姐潘静淑的结合,自然是亲上加亲。二十四岁时,潘静淑与表弟吴湖帆完婚。一九二四年,夫妇两人移居上海嵩山路。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七日,因阑尾炎猝逝,年仅四十八岁,与吴湖帆成婚二十四年。

夫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吴湖帆沉浸在悲痛中。如何思念,如何排遣,只有整理遗物,睹物思人,将遗画整理出版为《吴湖帆潘静淑画册》,将遗作整理排印成《梅景书屋词集》,将虹桥公墓中的墓穴先请叶恭绰题写“梅影佳城”,以期日后合葬。《绿遍池塘草》的出版,也是其中的一节。

据《梅景书屋词集》后吴湖帆的跋文称,潘静淑嫁入吴家后,夫妇俩琴瑟和鸣,潘氏先跟他学画兰竹,后学山水,皆无故中辍。碰巧词曲学家吴梅从苏州到上海避难,潘静淑学词的兴致很高,于是便有了填词的活动。但留存下来的实在无多,在《梅景书屋词集》里《绿草词》仅有七首,第一阕便是著名的《千秋岁》(清明):

梦魂惊觉,一片纱窗晓。春风暖,芳菲早。梁间双燕语,栏角群蜂闹。酬佳节,及时莫负韶光老。 正好抒怀抱,休惹闲愁恼。红杏艳,夭桃笑。清明新雨后,绿遍池塘草。拼醉也,酡颜任教花前倒。

这是一九三四年清明,夫妇两人归苏时,到公园散步,潘静淑触景生情,信手所填。当时吴梅看后,认为“绿遍池塘草”一句最妙。其实同样的句子,宋人周铢在《蓦山溪》就已经道出:

松陵江上,极目烟波渺。天际接沧溟,到如今、东流未了。吴樯越橹,都是利名人,空扰扰,知多少,只见朱颜老。 故园应是,绿遍池塘草。家住十洲西,算随分、生涯自好。渔蓑清贵,休羡谢三郎。红蕖月,白蒴风,何似长安道。

或许潘氏熟读古人词作,一时袭用,不着痕迹;或是她与古人所见所感,冥冥中仿佛注定,在这一刻突然遥相呼应。

由于潘静淑的颇自珍惜,吴湖帆在她身后,就萌发以此句为题,向大江南北的师友征求题咏的想法。在潘氏去世后的半年里,收到一百余帧绘画、诗词。便在岁暮选择其中一百二十幅,编印为一册纪念集。书名就用潘静淑所题“绿遍池塘草”五字手迹,影印在淡绿色书衣上,仿佛置于草色之中。

《绿遍池塘草》纪念册 民国影印本 苏州市名人馆藏

此册上有两行紫色木戳字记,第一行为“第六十九号”,第二行为“石园先生惠存,吴湖帆赠”。其中“六十九”“石园”五字,系吴湖帆手书。借此可知,此册是吴湖帆题赠予一百二十位题咏者之一、画家张克龢(石园,第七十九位)的。

书前有一九三九年岁末吴湖帆序,封二即《吴湖帆潘静淑画册》发行广告。目录后为潘静淑四十七岁小像及潘景郑所作《归延陵姑母传》,接印潘氏《千秋岁》词手迹拓本。册前有八十六岁高龄的吴郁生(号钝斋)题签。全书一画一咏的形式编制,依次为:

王同愈、伊立勋、庞元济、陈夔龙、姚虞琴、夏孙桐、赵叔孺、沈卫、夏敬观、陈诗、周肇祥、廖恩焘、赵云壑、沈惟贤、华曰曾、张元济、吴待秋、洪汝闿、汤定之、金兆蕃、张叔通、褚德彝、冯超然、林鹍翔、汪琨、杨俊、徐焕、邵章、王师子、张一鹏、黄起凤、瞿良士、胡汀鹭、林葆恒、吕万、冒鹤亭、许征白、仇埰、沈迈士、易孺、萧愻、蔡晋镛、胡佩衡、朱葆龄、顾彦平、李拔可、唐生熊、陈叔通、溥雪斋、张孟劬、祁崑、王揖唐、秦清曾、陈陶遗、贺天健、顾巨六、郑昌午、吴眉孙、汪亚尘、汤尔和、吴子深、陈蝶仙、吴琴木、丁辅之、陈子清、闵瑞之、刘海粟、杨云史、陈蝶野、朱师辙、溥儒、何澄、张大千、叶恭绰、张石园、符铸、彭恭甫、姜殿扬、荣君立、汪精卫、沈剑知、沈尹默、郑慕康、费范九、袁樊、王薳、徐燕孙、蔡子平、朱铸禹、王佩诤、吴青霞、吕碧城、应野苹、吴曾善、顾公雄、谭泽闿、顾公硕、马公愚、吴诗初、杨无恙、王季迁、周瘦鹃、叶藜青、冼玉清、陆抑非、夏承焘、陆沁范、陈小翠、徐邦达、龙榆生、潘志云、卢前、李传章、邵生锐、张守成、何之硕、朱梅邨、潘景郑、潘博山、潘利谷

其中,女性作者计有荣君立、吴青霞、吕碧城、冼玉清、陈小翠五人,吴湖帆门人如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朱梅邨等,亦有出品。而当时政界、书画界、文教界知名人士,如汪精卫、谭泽闿、张大千、刘海粟、溥儒、冯超然、沈尹默等,大都名列其中,而尤以苏州籍作者为最多。一般鲜见作品的世家子弟如顾公雄、顾公硕兄弟,潘博山、潘景郑兄弟,亦均出品。可见当时吴湖帆征集之广,响应之众。另外,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作品不及收入,如江庸诗集中有《题吴湖帆夫人绿遍池塘草词意图》二绝,即不见册中。

潘静淑《千秋岁》词拓本 苏州声闻室藏

吴湖帆的悼亡心绪,直到三年后续娶潘静淑侍女顾抱真,才渐渐平复。顾抱真曾在《佞宋词痕》所附《绿草集》后填《一点春》一首,其中有“料理夫人断续弦”之句。是她的温柔体贴,让吴湖帆走出了丧妻之痛。不过,每到清明,若见池塘草绿,恐怕他仍不能自已吧!

《吴湖帆潘静淑画册》

潘静淑二十四岁时,嫁为吴妇,开始随吴湖帆学画,先习兰竹,再作山水。六年后,岁在辛酉,正逢潘氏三十岁生日,其父潘祖年乃以南宋景定二年(1261)、同是辛酉岁所刻的《梅花喜神谱》为生日礼。吴湖帆以家中所藏周微子愙鼎、宋拓孤本《梁永阳王敬太妃双志》、元吴仲圭《渔父图卷》真迹,加上《梅花喜神谱》,合为梅景书屋文物四宝。后因微子愙鼎是吴大澂题名之宝,故以后来自己所得宋米芾书《多景楼诗册》取代,成为新的四宝。

潘静淑随夫君学画,终未自成一家,但偶然会和吴湖帆有合作或题词之事。她去世后,吴湖帆所作悼念活动中,除将其词作编为《绿草集》,加上自己的《侫宋集》,合编为《梅景书屋词集》,以“绿遍池塘草”广征书画题咏外,绘画方面则精选两人合作之十六帧,编为《梅景书屋画集》,列为《吴湖帆潘静淑画册》第一辑,并在《绿遍池塘草》一书前作了广告。

画集系用珂罗版彩印,封面由叶恭绰题签,前有夏敬观序、吴湖帆潘静淑合影及陈蘧作《传略》一篇,书后有潘博山跋。十六帧画作中,七幅为吴湖帆作,其余九幅(有两幅为《四季花卉屏》之中的两条)为潘静淑作。十二帧仍在梅景书屋,另有四幅已分别赠予丁达于、朱梅邨、诸松声、蒋祖诒四家。潘氏所作,主题皆为花卉,如《华鬘倩影图》《仿赵昌荷花》为荷花,《冰盘花果图》为花果,《四季花卉屏》一芙蓉一秋葵,《紫蝶花图》为蝴蝶花,《紫茄图》为紫茄,《群仙图》为水仙,《红萼梅图》为梅花。潘氏作,多经吴湖帆题款。吴氏则以山水为主,且赠人四幅,皆吴氏之作,潘作均由吴氏宝藏。

画集中冠首的《层岩积翠图》,系吴湖帆 1936 年春仿许道宁之作,同年四月,潘静淑加题一行,寄赠丁达于,补祝其三十岁生日。丁氏即潘丁达于(后改名潘达于,1906—2007),为潘祖年嗣孙媳妇,即潘静淑侄妇。出生于大儒巷丁家,新近丁宅刚完成从巷西到巷东的迁建。其父丁春之(怀棨),民国间曾办电气公司,为著名实业家。姐姐丁燮柔,嫁予潘博山为妻。丁达于继承了攀古楼所遗文物,其中大盂鼎、大克鼎因她与族人的保护,最后捐赠国家,成为一段苏州人耳熟能详的传奇。

而集中潘静淑第一幅是《华鬘倩影图》,原款作“剪剪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玉田词意”,下钤“静淑画记”白文方印。画中荷叶青翠如盖,荷花杂厕其间,或盛开,或半开,或含苞待放,花瓣粉白氤氲,风苇叶动,姿态尤见绰约。吴湖帆在画幅留白处,分别加添长题三段,

第一段在“静淑临本,湖帆书款”(下钤“吴潘树春印”“静淑书画”“某景书屋”三印)后:

去夏余所写莲花特多,静淑择心爱者,辄喜临一本以自赏,只录题识而不书名款。此图乃其最得意者,余画莲花不袭古法,惟静淑终朝对案坐观,故运笔敷色,无不神合,非深知我者不辨为一为二,二而一也。今静淑先我而去,余之心碎神理,起问莲花知之否?补书名款并识。

第二段题记云:

戊寅秋日,余为友人写此景。静淑喜其生动多姿,因对摹此图以自存。初脱稿时,并拈书壁,见者无不诧其无二,真所谓神合也。今静淑已为故人,整检遗笥,对之泫然。或华鬘仙葩,往开极乐,是亦宿果欤!因识数言于空。己卯小暑节,吴湖帆焚香敬书。

其后有小字追记:“玉田剪剪红衣词句,余已数写矣。兹因夫人有此临本,故命名曰华鬘倩影图。倩庵又识。”第三段在其上方,吴氏录其倚《绿盖舞风轻》词一阕:

玉立自亭亭,翠佩凌波,红情映罗绮。新绿芊芊,迎人犹似说,槛袂谁倚。忍苦芳心,记纤手丝丝曾系。到而今独暗伤神、空怅幽蕊。籨底旧约星期,素旒把魂招,粉镜重洗。小劫华堇,莫闲辜、倩影洒飘花泪。点点相思,总肠断、音书难寄。梦回时,香雾还绕仙气。

末署“双十日,倚周草窗《绿盖舞风轻》韵,正越静淑仙驾一百日,倩庵”。《绿盖舞风轻》(白莲赋)为宋代词人周密咏荷之自度曲,吴湖帆于夫人逝世百日之际借此调寄托哀思,尤为缠绵沉痛。

从对《华鬘倩影》一图的再三题记,到“倩庵”别号的起用,都集中在潘静淑去世的几月间。闺中良友猝云逝,梦回倩影终未离,吴湖帆对潘静淑的爱情,仿佛已超越生死,似画与款,密不可分,如影随形。

“艺术鉴藏丛书”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系列丛书,一贯以艺术鉴赏的思路为要旨,《佣书读画录》是“艺术鉴藏丛书”中新近增加的一辑。

前两辑为祁小春《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增补修订版)》、余辉《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涉及书画、文史、古籍、鉴藏等。本书内附218幅高清彩图以供读者宴飨。

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军从平时所见各大博物馆藏品一手资料入手,尤以苏州博物馆馆藏中不曾露面的遗迹,发掘有明以来文人名仕“不为人知的细节”。

· 南 | 山 | 新 | 书 | 推 | 荐 ·

艺术鉴藏丛书

《佣书读画录》

Notes on Ancient Books

and Chinese Paintings

李 军 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谦慎题签,范景中先生推荐

文风细腻,文献功底扎实

目 录

千古穹碑有遗墨——明人王理之生平及三贞碑考略

易代之选中的吴门墨影——兼论清人对明代手札之收藏与摹刻风尚

赵氏湘管斋刻帖与明人书迹收藏

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善本古籍碑拓撷英

沈周小像三题

再论文征明的小楷《落花诗》

文征明及其子孙的藏书

唐寅的藏书

仇英的艺术赞助人

附:十洲展中的仇英用印

曹氏家藏《楝亭图咏》卷佚诗考——兼论此卷的流传改装问题

松下清斋陆氏事迹考

魏锡曾生平新证——以新发现的《显考稼孙府君行述》为中心

烟云过云自怡悦:过云楼顾氏四世及其收藏

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编刻小考

吴大澂《篆书论语》考

翁同龢的黄州——从翁氏晚年的临苏卷子说起

光绪时期吴昌硕在苏事迹补考

百年哭女诗一卷砖塔铭——记顾翼东旧藏王同愈诗书卷

陆氏家藏《廉夫公墓志铭》初拓集锦册述略

渡海印人三题

梅景传家之证——记《金玉其相》册

吴湖帆的悼亡

潘静淑的绝笔

书出《东庙堂》

绿遍池塘草

吴湖帆潘静淑画册

花笺随札四则

纸上春水桃花浪

同春馆去买新笺

梅花笺摹喜神谱

永明砖拓入新笺

△ 《佣书读画录》内页

作者简介

李军,笔名申闻,江苏苏州人。

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2011年秋,进入苏州博物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版本目录学等。

先后主持策划 “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古籍碑拓”“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等特展。近年著有《访古与传古——吴大澂的金石生活考论》《春水集》,编有《题跋古今》《上海鬼语》《二叶书录》等。先后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汉学研究》《书目季刊》《东亚文献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书法》《国家博物馆馆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一键购买《佣书读画录》

¥UlgQbE6Lc7j¥

可直接进入中国美院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