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一种比较识大局的群居昆虫,不管是采蜜还是繁殖,我们往往能感觉到蜜蜂的行为都是为了蜂群的发展考虑,只要是对蜜蜂发展不利的行为,在蜂群中自然难以产生。蜜蜂采蜜是一生中的重要个工作,所以一个蜂群中往往拥有大量的采蜜蜂,他们分工合作,寻找和采集蜂群中所需要的物质,比如一只侦查蜂发现了好的蜜源,往往就会号召其他蜜蜂蜜蜂前去采集,绝对不会因为自己发现了“好货”而自己私下享用,独占“功劳”,从大的方向来说,这种无私的精神更加有利于蜂群的发展。虽然在大方向上蜜蜂都以蜂群的发展为重,但是在小行为上蜜蜂还是会表现出对个体的区别对待,比如采优质蜜与采劣质蜜的蜜蜂,它们受到蜜蜂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不光人讨厌劣质蜜,采集劣质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见

蜜蜂正在为蜂蜜

其实在蜜蜂采蜜的前面,应该还有一个过程,因为蜜蜂以大局为重,而且往往一个蜂群中的侦查蜂数量比较多,所以最后必然会对很多蜜源进行判断,最后选择最好的蜜源作为该蜂群的蜜源。那么蜜蜂是如何来判断一个蜜源的好坏的呢?这可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可以说是采集蜂与内勤蜂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

对于采集蜂而言,如果一只采集蜂发现了它采集的蜜源没有其它蜜蜂采集的蜜源好,它往往会放弃这个蜜源,但是如果这只蜜蜂发现它采集的蜜源优育其它蜜蜂采集的蜜源,它就会召集其它采集蜂前来采集。这里又体现出了蜜蜂的一个以大局为重的特征。那么采集蜂是如何判断自己的蜜源比其它蜜蜂的蜜源好的呢?

不光人讨厌劣质蜜,采集劣质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见

采集蜂自然无法用自己采集的蜜源去与其它蜜蜂的比较,因为两个蜜源之间往往相距甚远,但是采集蜂可以通过花蜜的浓度、采集时间、花朵的分泌量来衡量,显然花朵泌量大、采集时间少、飞行时间短的蜜源就是好蜜源。这点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那就是在蜂场附近安装两个饲喂器,一个距离蜂场远,一个距离蜂场近,远的那个饲喂器的采集蜂必然没有近的一个多。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蜜蜂是如何来判断一个蜜源的好坏的?比如说花蜜的浓度蜜蜂是如何来进行衡量的?

不光人讨厌劣质蜜,采集劣质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见

其实除了采集蜂,还有一个蜂群对于蜜蜂采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内勤蜂。内勤蜂在蜜蜂采蜜的这个过程中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裁判的角色,一个蜜源的花蜜浓度,往往就由内勤蜂来发现。

采集蜂与内勤蜂之间可以说是密切合作,一只采蜜蜂回到蜂巢以后就会将花蜜传递给蜂巢内专门从事接受和贮存花蜜的内勤蜂,内勤蜂根据这些花蜜的浓度范围,将这些花蜜进行分类存放,这样花蜜的优劣变自然表现出来,而且会对花蜜的浓度给采集蜂作出某种“回复”,这里面在小范围之内体现出了蜜蜂的一种积极向上精神,对于采集了低浓度花蜜的采集蜂,在蜂群中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不光人讨厌劣质蜜,采集劣质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见

如果采集蜂采集回来的花蜜浓度高,很多内勤蜂就会来帮助“卸货”,如果采集蜂采集的花蜜浓度低,那就惨了,因为内勤蜂并不喜欢这种“次货”,所以这些采集了低浓度蜂蜜的蜜蜂往往会很难找到内勤蜂帮忙,不管情绪好不好,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努力了,更是不管内勤蜂的嘲笑,只有硬着头皮去寻找愿意帮它们“卸货”的内勤蜂。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内勤蜂可以在还没有接受到采集蜂的花蜜的时候就能判断出花蜜的好坏,我们都知道,花蜜是装在蜜胃里面的,那么内勤蜂是如何知道采集蜂采集了“次货”的呢?这似乎看起来也是一个谜。

不光人讨厌劣质蜜,采集劣质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见

有研究资料显示,蜜源的浓度变化,哪怕是非常细微的一点变化都会引起蜜蜂采集上的差别,如果蜜源丰富,蜜蜂往往将采集主力放在优质蜜源上,只有在外界蜜源困乏的时候,蜜蜂才会去采集质量较差的蜜源。

其实蜜蜂对于蜜源的判断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蜜蜂就能够做出改变,比如在狂风暴雨来临之前,就算有再好的蜜源,蜜蜂也会舍弃远距离的蜜源而选择近距离的,哪怕蜜源质量没有远距离的那么好。

不光人讨厌劣质蜜,采集劣质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见

蜜蜂的世界是神奇的,上面我们说到了蜜蜂在狂风暴雨来临前会舍弃对远处蜜源的采集,或许可以说蜜蜂是变温动物,能够对气候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但是蜜蜂以采蜜时间和飞行时间来判断蜜源好坏的方法,这里面隐含的计算量,可能就算是我们一些有相当知识储备的人也比较难精确的算出来,例如蜜蜂可以判断出非常微小的花蜜浓度变化,不得不说是神奇,你还知道哪些蜜蜂的神奇故事呢?不妨也向我们分享分享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