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慎祝带头到法庭开庭。

睢阳区人民法院坞墙法庭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

强化法庭建设:让干警住得舒心工作安心

人民法庭扎根基层,是群众直接接触法律的“窗口”。

为保障司法审判工作高质高效进行,几年来,睢阳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智慧法庭建设。同时配套建设小食堂、小宿舍、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让法庭干警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安心。

如今,七个基层法庭,无论软件、硬件都达到了全市甚至全省一流水准,新建的办公大楼,智能化的办公设施,功能齐全的干警食堂,宽敞舒适的干警宿舍,还有设施完备的健身房,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动力十足的办案用车……法庭面貌焕然一新。

在法庭庭长的人员配备上,该院一方面解决好法庭干警的政治、职级待遇,一方面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懂管理的优秀法官选拔为法庭庭长,真正将人民法庭变为法院审判骨干的成长基地。

为把“窗口”擦得更亮,院党组在法庭开展“五个一活动”,为当事人提供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张椅子、一杯热茶、一声道别,从思想上提高法庭干警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狠抓案件质量,把调解案件审理全过程,让群众心中的疙瘩在法庭上得以解开;发挥“谁执法、谁普法”的作用,多开巡回法庭、假日法庭,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

现在,新城、闫集法庭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以科技法庭为示范,已经在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的基础上,开展了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记录“三同步”工作。

“‘三同步’不仅可以客观、全面地记载庭审活动,而且使庭审全程接受各方当事人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张慎祝说,“下一步,随着我院‘智慧法院’的逐步完善,‘三同步’将在基层法庭全面展开,审判工作的科学信息化、制度规范化、常态运行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审判工作效率、司法公信力将进一步提高!”

延长诉讼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5年6月,家住山东单县的张某租赁李某位于市长江路三层门面房经营足疗店,约定租期三年,月租金5000元,支付方式按年支付。由于经营不善,张某支付6个月租金后将足疗店停业开门,外出打工。李某多次催促张某交付拖欠租金,腾出房屋,张某一直没有返回,李某无奈诉至法院。

此案被立案庭分到坞墙法庭,庭长刘丰接到案件后,立即与当事人双方联系,被告张某称在广东打工,路途遥远,一时无法返回,此后,再打电话无法接通。

怎么办?刘丰一下犯了难。

今年端午放假期间,刘丰想起了用微信沟通调解的办法。他征求原、被告意见,得到双方认可后,把二人加为微友,建立三人微信群,在微信上讨论对案件的认识及和解问题。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不断平衡双方诉求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随后,刘丰用手机将双方意见归纳总结,帮助双方起草调解协议、签字认可,后将调解书给双方送达。

“多亏刘庭长想出这个妙招,使我的案子得到快速调解!”接过调解书后,李某连连表示感谢。

“因为我们基层法庭离老百姓最近,工作中,我们就要拿出自己的热心和诚心,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服务。”刘丰说。

近年来,睢阳区人民法院已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制度化。对于7个法庭受理范围内的案件,经过立案庭随机分案,一律优先送达、优先审理、优先开庭、优先调解(判决);通过开门接访、预约接待、周末立案等方式,确保当事人到庭来访有接待,实现服务“零距离”“零时差”;继续加强巡回审判,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相关联片区无障碍立案,方便当事人诉讼;构建多层次诉讼服务“网络”,根据当事人实际需求,在不设人民法庭的乡镇、村组等设立巡回办案点、法官工作站和诉讼服务点;建立法庭法官联系村组制度,通过发放联系卡、微博微信、上门立案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当天时任凯旋法庭庭长刘卫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驱车赶往山东寿光对一经济纠纷中涉及的车辆进行财产保全。随后,他两次到寿光异地办案,标的车辆终被顺利扣押,并于3月4日让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元宵节千里查封,雷锋日调解结案,一时在商丘古城被传为佳话。3月5日,当杨某将自己的车辆提出时,忍不住热泪盈眶:“没想到法官能在正月十五放弃与家人团聚出差为我办案,给我挽回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真的太感谢。今天是学雷锋活动日,我看咱们法官就是活雷锋!”

树立大局意识:“小法庭”有了“大服务”

7个法庭仅有在编干警16人,却管辖着18个乡(镇、办事处),960平方公里,80余万人口。法庭处理的案件大多涉及宅基地、相邻关系,案件虽不大,但琐碎繁杂,处理不好就会闹大事、生隐患。因此,在服务大局、及时妥善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小法庭”却发挥着大作用。

近年来,7个人民法庭提高审判效率,延伸审判职能,为辖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他们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法庭审判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整合,通过调解结案,共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年底,睢阳区李口镇某村村民张某在一工程施工现场被塔吊砸死,塔吊司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刑事拘留,死者亲属为索要巨额赔偿,将尸体停放工地,工地被迫停工。此后,双方又在争执过程中发生厮打,均有人被治安拘留,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为此,李口镇党委、镇政府抽调人员专门成立工作组,但经多方协调仍无进展。李口法庭庭长李安生得知此情况后,主动来到工地,参与调处此案。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李安生不辞辛苦,与工作组人员一起,用尽方式方法,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将情、法、理相融合,经过三天三夜的共同努力,此纠纷被成功化解,死者入土安葬,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法庭的做法,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称赞干警“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减震器’、‘消音阀’、‘润滑剂’”!

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光靠一个法庭力量远远不够。7个法庭还与司法、公安、民政、土地、交警等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主动参与平安建设,加强矛盾排查,开展联动化解,就地消除隐患,保护了一方平安、稳定。

去年秋季,睢阳区毛堌堆乡的汽车修理工李某,在娄店乡为他人货车充气时,由于操作不慎被炸死。事故发生后,毛堌堆法庭庭长张国强主动介入,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使这一纠纷顺利解决,一场可能引发大型械斗隐患的纠纷被成功化解。

市神火大道南侧某小区有300多户业主购买房屋后,因开发商部分手续不全暂不能办理产权登记,开发商也不支付逾期办证的违约金,业主为此曾多次围堵小区大门并到有关部门信访,后业主集体把该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案件受理后,闫集法庭庭长郭洪山和副庭长王艳梅连续奋战一个月,王艳梅嘴角都蓄满了泡子,终使此案顺利结案,收到当地党委政府满意、当事人满意、涉案房地产开发公司满意的最佳效果。

党建促进审判:一个法庭一个战斗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按照“把党支部建在法庭”的要求,院党组切实加强人民法庭党组织建设,结合“两学一做”扎实开展政治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及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精心打造支部活动室,创新建立党建阵地,延伸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广场文化活动、诗歌朗诵会,到大别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专门开设以传承良好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分批次组织和选送法庭法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专业学习,让学习成为常态,让法庭始终充满正能量。

2017年,新城法庭收案1119件,结案1061件,结案率94.82%。今年以来,已结案1000余件。在采访中,该庭庭长王志勇忙着开庭,没有参加座谈。据了解,在家属有病的情况下,王志勇夜里8点钟以前从没回过家。

凯旋法庭所辖区域正在拆迁,送达困难重重。即使这样,2017年,凯旋法庭仍然收案493件,审结案件470件,结案率95.33%。凯旋法庭庭长冀辉说,不仅自己没有周末和假期,就连孩子的假期也被占用了,从中秋节开始到现在,他的儿子一直在帮忙装订案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去年年底,郭村法庭庭长王建场被省委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荣誉称号,成为当年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政法干警。

同样让人瞩目的,还有李安生。2015年8月,睢阳区人民法院竞争上岗,连续三年办案质效排名全院第一的李安生,从一名普通干警被破格提拔为李口法庭庭长……

张慎祝告诉记者:“我们的法庭干警重责任、敢担当、讲奉献,始终把党员的担当扛在肩头、把群众的期望记在心头,矢志不渝、迎难而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是我们院最棒的力量之一,是我们法院干警学习的榜样、树立的标杆!”

出商丘市区,沿105国道向南大约10公里处,路西有一个整齐有致的院落。院内宛若有诗有画的乡村生活,令人向往:

菜畦碧绿,芹菜、香菜、白菜郁郁葱葱,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蔬果飘香,豆角、番茄、南瓜藏在茂密的绿叶中绽放着笑脸,让人流连忘返;

硕果摇枝,成熟的柿子、石榴、酥梨挂满枝头,别有一番风味……

这里是睢阳区人民法院闫集法庭,一个充分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激发法官干事创业激情的法院派出机构。像这样的人民法庭,在睢阳区有7个。

睢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慎祝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法庭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在我们审理的案件中,有40%的案件是由人民法庭审理的。近年来,我们围绕服务型、阳光型、效能型人民法庭的建设要求,坚持服务于审判、着眼于需要、方便于群众,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017年以来,该院7个基层法庭受理案件7572件,审结 6468件,服判息诉率90.42%,调撤率54.93%,在推进平安睢阳、法治睢阳建设中诠释了担当和奉献,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上搭建了“强根固基”的新平台,切实发挥了基层法庭在平安建设、经济发展中的法治保障作用和职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