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欢喜》这部剧的火爆程度不用多说了,双台收视率均破1,网络日播量破2亿,豆瓣超6万人的评分结果为8.3,天天以各种姿态直冲热搜。

8月24日《小欢喜》的最新热搜

官媒对该剧的评价也都非常高,《文汇报》评这部剧从教育的切口潜入社会都市的家庭亲子关系。《北京日报》评这部剧描摹出一幅中国式家庭“浮世绘”,聚焦的是高考,而更深层的落点是教育和亲子关系。

因为聚焦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小欢喜》被认为很深入的反应了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宋倩、乔英子之间的关系,更是因为戏剧冲突强烈,一次次引起热议。

而我觉得,宋倩的教育观折射出了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用“洗脑式”教育绑架孩子。

你以为在商量,其实已经做好了决定

剧里,宋倩喜欢挂在嘴边的话是,“妈妈和你商量一下”,“妈妈会理解的”,“妈妈一般都是支持的”,“妈妈跟你说啊”……每次面对女儿乔英子表达出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时,宋倩就会摆出一种我们来商量、来讨论的态度,但实际上每次都已经做好了决定,商量只是为了说服乔英子,给乔英子洗脑。

有个很经典的情节,就是乔英子想去天文馆做讲解,宋倩觉得耽误学习,不愿意。但她说的不是“我就要管你的人生,我不许你去就是不许你去”,她说的是,“妈妈不是要拿高三绑架你的人生,而是你连高考都考不好的话,哪儿还有什么人生啊。”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要知道妈妈不是绑架你的人生,而是你自己要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自己觉得要为了学习不该去天文馆了,去了天文馆,就是耽误学习。错的是你,为你好的是妈妈。”

比起《中餐厅》里黄晓明那种“都听我的”,“我说了算”的明显专制方式,这样的“洗脑式”显得非常有迷惑性,让你觉得你拥有了自由和民主的空间,但实际上还是一种专制。而且不仅是要求你从行动上服从,还要从心理上认同。

这种“洗脑式”教育还非常难反抗,因为面对霸道式的专制,可以直接反抗,基本上理还站在你这边,很有底气。而“洗脑式”最常用的招数就是情感绑架,“我们都是为你好”,仿佛你反抗了,就成为了情感的背叛者,而中国对父母不孝顺这个事又非常严重,会受到道德批判。

因此,很多人就被这样的“洗脑式”教育绑架了,无法说出自己的真实意愿。“洗脑式”教育不仅在洗脑孩子,也是在洗脑自己

在角色设定上,宋倩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也很漂亮,她可以拼事业,也可以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她都没有,为了英子把工作辞了,这么多年也是孤身一人,把自己世界的重心都放到孩子身上。

与其说她用这样的方式洗脑着孩子,不如说她用这样的方式也洗脑着自己——“作为单亲妈妈,我就是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要为孩子付出、牺牲。”而事实上,没有人需要这样有压力的爱。

而且从深层次的心理动因上去分析,宋倩因为婚姻的失败,所以在孩子教育上更加渴望成功,企图用这样的成功去掩盖自己之前的失败。从她反复跟英子强调妈妈只有你了,你要好好学习,给妈妈争气,和不愿跟老同学承认自己已经离婚了,可以看出。

这种心理在另一部同样关注教育问题的韩剧《天空之城》里也有展现,剧里为顶尖精英家庭子女提供入学指导的金珠英老师,之前有个非常优秀的女儿,而她也是天天逼着女儿学习,最后女儿出现恐慌障碍还出了车祸,脑神经受损,她崩溃之下为了报复,开始用逼疯孩子的方式指导学生。

而这一切的源泉又源于她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最年少教授宋熙珠,因为自己在学习上、事业上的失败,所以她希望拼命教育自己的女儿,成为最年少大学生,来重新获得成就感,弥补之前的挫败感。

以孩子的成功,去弥补自己的失败,这样的错误逻辑,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另一种洗脑呢?无法反抗的结果,往往就是走向崩溃

剧情发展到乔英子要跳海的阶段时,很多观众不太理解,觉得至于么,你不听妈妈的就好了,还能真把你怎么样啊。但其实英子奔溃的原因,正像她说的,“我知道你不容易,是我想太多,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上《圆桌派》讨论原生家庭恩怨的那一期说到,很多人都是虚假自体(虚假自我),它不同于真实自体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虚假自体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总想着照顾别人,而这样就会失去了自我,失去自我的人,活着活着就会觉得没意思了。

而宋倩对乔英子的这种“洗脑式”教育,很容易让乔英子产生虚假自体,妈妈是为我好的,妈妈只有我了,我应该照顾妈妈的感受。

就像乔英子她其实非常能够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付出,而且这成为背负在她身上很大的债。因此,她不是说不能过分的反抗妈妈,或者觉得这样的反抗没有用,更多的是,她不敢过于的反抗,因为她想照顾妈妈的感受,因为妈妈就只有自己了,自己不能背叛妈妈。

但这样的压抑是让她非常痛苦的,她不想放弃自己梦想,又不能违背妈妈,最后的失控,她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了,不能伤害妈妈,那只能伤害自己。

摆脱“洗脑式”教育的绑架,拥抱新的人生

就像乔英子最后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破除“洗脑式”教育的第一步,还是孩子要跟家长说出心里的实话——“我很爱你们,但是我的人生不该被绑架。”

而第二步就是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人生终究是孩子的人生,他不该背负本来属于你人生的期待。

郑钧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的散场聊天中聊到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说,他们家都是让孩子做决定,但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承担决定的后果。

我很赞成这样的教育观,不要企图去绑架孩子,让孩子成为你的意识下的傀儡。既然是他的人生,就让他自己去决定和承担好了。

当然,每个要脱离父母掌控的子女,还应该学会,既然你不要父母的掌控,那么你就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不要说又不想父母管,又不想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出了什么问题,对父母冒出一句,“就是因为你们当初没有管我。”

“洗脑式”不能要,“双标式”更是要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