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将美军的强大归结为其所拥有的先进科技与装备,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美军强大的作战能力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砺练出来的。然而,纵使美军装备先进、训练有素、实战丰富,也存在马失前蹄的时候。下面要介绍的,就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一次机降作战的惨痛经历,以便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美军。

1965年8月下半月,由詹姆斯·S·蒂蒙西上校指挥的美第101空降师第1旅加强第502步兵团第2营从越南金兰湾出发,前往安溪市附近地域攻占几个要点,并在夺取后将这几个要点移交给即将到来的美第1骑兵师。同时,第1旅还负责昆江河谷南侧安溪通道的安全任务。情报显示,越共军队约1个营的兵力在此地活动。

越共军队的这个营是蒂蒙西上校的心腹大患,因为它深藏在第1旅的防区内且行踪飘忽不定。因此,蒂蒙西决定实施“直布罗陀行动”消灭这股越共军队。蒂蒙西的计划是组建一支混合特遣队沿河谷向北推进,从越共军队可能所在地西侧的某个地点发动进攻。同时派出阻击力量乘坐直升机机降至越共军队的后方封锁其向东逃跑的主要道路。当战斗进行到这一步,空中火力将会从北边拦截越共军队,防止其向北撤逃。

1965年9月18日7时30分,由马克·汉森少校指挥的马克特遣队(由美第327步兵团2营A连、第17骑兵团1营A连、第320炮兵团2营、海军陆战队第7团1个坦克排编成)沿河岸搜索前行,但行军的难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当日晨,担负阻击任务的美第502步兵团2营从安溪通道最东边的集结地域出发,沿19号公路向东南方向摩托化机动至古府附近的登机点。南越的一个游骑兵连将在此与2营汇合,并跟随它行动直至任务结束。此次行动2营的指挥官为威尔弗雷德·史密斯中校。上级要求该营在安宁村东南侧机降并对敌发起攻击,尔后快速向西北进入山中并在关键道路旁建立6个阻击阵地。2营为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将编制调整为3个步枪连加上1个南越游骑兵连,而且此次行动2营没有携带迫击炮和无座力炮,因为之前有统计数据显示,这两种武器在此次特殊的作战地形中作用不大。

担负此次空中机动打击任务的是美第52航空营。第117航空连的11架UH-1D直升机、第52航空营A连的8架UH-1B直升机以及海军陆战队第7团的7架CH-34直升机担负此次空中机动的运输任务,另外有9架UH-1B武装直升机担负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直升机队一次最多能运送140人,因此史密斯中校决定分4个波次将全营运送至机降地域,每次飞行往返时间为15分钟。

第一波机降的是罗伯特·E·罗斯上尉带领的C连,一共138人,此外还有一个2人的空中管制小组。他们于9月18日7时15分到达指定的机降地域。尽管在机降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抵抗,但C连各排仍然在连长罗斯上尉的指挥下快速组织起来并形成防御体系,但罗斯在指挥第3排转移阵地时被子弹击中受了致命伤。

第二波机降的是C连剩下的人和B连的2个排以及营战术指挥所,他们在越共军队密集的轻、重火力的威胁下于7时30分到达机降地域。但B连的一个排因越共军队火力过于密集无法降落,又返回到了登机点。

B连连长维尔福德·E·罗伊上尉在直升机中受伤,霍华德·R·李维斯少尉接替他指挥B连已经落地的部队。李维斯少尉指挥人员在机降地域的西北角集结并进入C连防御前沿最大的壕沟中。越共军队密集的火力击中了部分直升机,其中2架直升机被击落,1架CH-34和1架UH-1D在卸载人员时因被击伤而不得不返回装载地域。此时,运输直升机的人员输送能力降到每次60人,而UH-1B武装直升机需要在第三波机降分队起飞前返回安溪和归仁装填弹药。

8时00分刚过,越共军队的60mm迫击炮和81mm迫击炮火力就铺天盖地向美军防御阵地席卷而来。C连1排在上级的要求下后撤至山脚一块稻田的田埂后面寻找更有利的位置组织防御。没过多久,爱德华·C·希罗中尉带领的B连3排也在上级的要求下从该排之前占领的敌军营地后撤至C连2排后侧。

此时,史密斯中校和224名官兵正处于仓促建立的防御阵地之中,围困他们的越共军队至少有2个营。申请的美空军战斗机支援最早在9时00分才能赶到,在此之前,史密斯掌握的支援火力只有那几架武装直升机,而这一整天共47架次的武装直升机是史密斯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尽管之前的空中打击成功阻止了越共军队发起的集中冲击,但为了减少损失,第三波机降兵力的机降地域换成了1号机降场以南800米处。

第三波机降于9时20分到达,机降分队由A连和B连混编而成,由A连长带领。按照预测,此次机降应该相对顺利。但事与愿违,分队在降落时同样遭到了越共军队密集的火力打击。117航空连只机降了A连由排军士长罗伯特·L·杰克带领的8人和B连由排军士长罗伯特·怀特曼带领的28人,而且还降在了不同的地点。这两支队伍各自为战,直到12时00分才合兵一处。尽管他们已经和史密斯中校建立了联络,但直到第二天早晨这36名士兵才突围出来。A连长朗德瑞上尉在机降时负伤,由查理·Y·塔伯特中尉接替他指挥该连后撤至被分割的机降地域。3个小时之内,3名连长均负伤无法指挥作战!

在第三波机降中,有3架直升机在试图降落时被越共军队击落,其他几架因为越共军队火力过于猛烈无法降落而再次返回装载地域。经快速检查,全部26架运输直升机因为敌军火力造成的机械故障而趴窝,此时仅剩下为2营提供火力支援的5架武装直升机能用。

在山头上,越共军队的进攻和2营的反冲击从拂晓开始就没有停歇。而此时,史密斯中校正全力以赴地恢复机降场的功能。史密斯中校得知蒂蒙西上校已命令马克特遣队从西边穿越山林过来解围,同时也在全力利用其他的直升机运送补给、展开医疗救援和将2营剩下的人员输送到作战地域。

13时30分,美第1骑兵师的2架直升机运来了弹药以及1门81mm迫击炮和80发炮弹,尔后又冒着被击落的危险搭载了5名伤员,但之后不得不快速离开,因为越越共军队开始集中火力攻击他们。没过多久,1架CH-47试图降落来运送更多的伤员,但因为驾驶员被射杀,副驾驶受伤导致任务失败。

在下午接下来的时间里,2营数次打退了越共军队的进攻。越共军队的火力非常狡猾,会在直升机试图降落运送伤员时突然变得异常猛烈以阻止伤员后送。尽管16时00分,1架UH-1B成功将2号机降场的2名伤员运走,但另外3架医疗直升机没能成功机降运送伤员。

尽管已经多次打退越共军队的进攻,但史密斯中校并不认为他的部队能扛到最后,除非得到支援——他估计至少需要再来3个连队才能缓解当前的困境。蒂蒙西上校认同他的预估,计划派遣另一支由第327步兵团2营营长爱德华·V·柯林斯中校指挥的特遣队前去救援,同时命令马克特遣队继续向东推进并尽快控制能瞰制安宁村的高地。

柯林斯中校的特遣队下辖史密斯中校留在装载地域的部队、327步兵团2营的1个连以及2个南越游骑兵连。特遣队于16时00分开始装载,包括18架UH-1D、7架UH-1B和1架从第1骑兵师借来的CH-47。此次的机降地域在史密斯中校被围机降场以东5000米处。尽管为了完成上级“两次往返完成全部人员输送”的任务,而使CH-47多飞了2次来运送南越游骑兵,但整个机降行动非常顺利。

特遣队刚完成机降,柯林斯中校就带着他们向东前进,此时马克特遣队的伴随炮兵也通过从第1骑兵师借来的CH-47运到了河流东岸并进入阵地。可能是因为感觉到夜间与敌重兵交战危险系数较高,也可能因为害怕柯林斯中校的部队遭敌伏击,蒂蒙西上校最终接受了史密斯和柯林斯的建议,命令柯林斯中校的部队在史密斯营东南2000米处建立夜间防御阵地。

史密斯中校的部队整夜都在照明弹和炮兵火力的光亮中度过。通过照明弹微弱的亮光,他们能看见越共军队跑到他们阵地前方收集战死士兵的尸体和武器装备。整个晚上,越共军队利用美军发射照明弹的飞机调整航向的时机6次突入美军防御阵地。

第二天天亮时,史密斯中校报告前线只剩2个排的越共军队还在,其余都已在夜里撤走。10时00分,柯林斯特遣队与位于第2机降场的人员汇合。13时15分,史密斯营的人员在山上被直升机接走。此时,柯林斯特遣队继续搜索该地域并随后与马克特遣队汇合。

至此,在零星的枪声中,将近两天一夜的战斗渐渐落下帷幕,美军付出了伤亡150人的惨重代价。

通过此战可以看出,美军对越共军队的兵力部署和反机降作战能力的估计严重不足,是致使2营机降行动迅速恶化并不得不转入仓促防御的主要原因。战斗结束后,美军才发现2营选择的机降场竟然是越共军队第2团第94、95营的训练场,从而导致在机降后被具有优势兵力的越共军队包围攻击。后来,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曾经让美军浴血奋战的机降场竟然被越共军队作为专门的反机降作战训练场了。

本文作者 :李虎、聂尚超,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