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这样,张莉成了剧组两个留京演员中的一个。张莉第一次被“馅饼”砸中,是被选入红楼剧组。

87版《红楼梦》是央视投资拍摄的一部大戏,当时采用全国海选的方式,王扶林派选角导演走南闯北,去各大城市选出适合原著中的角色。

历经大半年的选角筹备,剧组终于选出了适合贾府的演员,王扶林又开办红楼培训班,对演员进行培训,之后,通过做小品来甄选角色。

有一个人,运气特别好,无人能及。俗话说“天下不会掉馅饼”,可是,对她而言,天上却掉了“馅饼”,而且还是三次,次次都砸中了她。

这个三次被“馅饼”砸中的人,就是87版《红楼梦》薛宝钗的扮演者,张莉。

第一次,进组。

张莉第一次被“馅饼”砸中,是被选入红楼剧组。

当年红楼剧组选演员的时候,张莉虽然也听闻,却根本不为所动。在她心中,从来没有做演员的梦想,也从来没想过红楼选角和自己有任何关系。

张莉当时是成都战旗歌舞团的文艺兵,她老师的女儿听说红楼选演员,动了心。于是,张莉就陪同老师的女儿去剧组试戏。

到了面试的地方,张莉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安静地等待着。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张莉不急不躁。

等到面试结束,大家准备走的时候,剧组选角导演王贵娥来到张莉面前,让她把围得严严实实的围巾摘掉。

张莉很不好意思地摘下围巾,露出一张清秀的脸。王贵娥就让她也试一下戏。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根本无意试戏的张莉,居然被选入剧组,成为红楼剧组的一员。

第二次,选角。

张莉进入剧组,在培训班最开始的时候,她试的是紫鹃的戏。

张莉原本没有大的野心,对那些戏份重的角色,从来不敢奢望。她的好朋友陈晓旭曾说,希望她可以饰演薛宝钗,这样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多一些。

听了陈晓旭的话,张莉还笑她,这简直是痴心妄想,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演宝钗呢?

没想到,真的被陈晓旭说中了。

等到培训结束,真正定角的时候,薛宝钗的候选人郭霄珍,袁玫和成梅,都不符合王扶林导演心目中的薛宝钗形象。

正在导演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之际,编剧周岭提议,让张莉上妆试一下,看看她能否演薛宝钗。

王扶林看了看张莉,同意了。上好妆的张莉,居然和书中描写的那个“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薛宝钗太相符合。王扶林立马决定,让张莉饰演薛宝钗。

就这样,张莉不争不抢,一下子从一个小丫环变成了剧中的女二号。

这是张莉第二次被“馅饼”砸中,多少人争抢的角色,张莉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

第三次,留京。

当时红楼剧组拍摄完毕,演员们不像现在有自己的经纪人,也没有现在这样凭借一部剧大红大紫后,有无数的机会。

演员们还是遵循之前的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的原则。于是,很多演员回到原单位,也有不愿意回去的演员,就自寻出路。

陈晓旭,邓婕她们就选择了留在北京,做“北漂”,欧阳奋强回成都,转行做了导演,成梅,郑铮等选择了出国。

当时,央视只给了剧组两个留京名额。这连个名额是很奇缺的,其中一个,就是给了张莉。

这是第三次张莉被“馅饼”砸中。当时的这个留京名额,可是有很大的含金量的。

张莉之所以能有这个留京名额,和一次演出有关。当时张莉属于借调,她还是成都战旗歌舞团的人。

在拍戏过程中,红楼剧组接到成都战旗歌舞团的来电,说部队有演出,要求张莉必须回去,不能耽搁。

军令如山,这可把导演王扶林和制片主任任大惠急坏了,张莉是女二号,戏份很多,当初选中张莉演宝钗,是在无人可演的状态下,张莉走了,宝钗怎么办?根本没人能演得了。

于是,剧组坚决不放张莉走,制片主任去找领导,请示中央电视台的领导,说明剧组的情况,张莉走了,薛宝钗根本没有人选。

就这样,中央电视台领导出面,将张莉调离战旗歌舞团,调入中央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全力配合《红楼梦》剧组的拍摄。

就这样,张莉成了剧组两个留京演员中的一个。

虽然这个名额这么珍贵,可对张莉来说,也是一种束缚,之后张莉没有安心留在北京,先是去深圳读了大学,之后远走加拿大,现在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张莉的幸运无人复制,可以说,她是上天的宠儿,这三次机会,对张莉的人生,有很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