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园新闻】浙江省中小学拓展性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分会场活动在拱宸桥小学举行

基于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建设

      10月1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发中心主办的,浙江省中小学拓展性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之拱宸桥小学分会场活动,顺利举行。拱宸桥小学分会场的活动主题为“基于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建设”。

会场展示

       省教研员李荆老师,杭州市教研员俞丽萍老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何丽红副院长莅临分会场作指导。全省各市县地区教研室、中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来宾们首先参观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馆和运河研究院。“校园小导游”落落大方地为他们进行介绍。这些小导游是由学生担任,他们口齿清楚地大声介绍学校是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和运河文化课程,体现了拱小少年阳光自信的风貌。

       接下来,由马瑛老师执教展示课《运河人家之建筑系列——大宅门环》。课前同学们利用十一小长假积极搜集了许多门环的资料,近到拱宸桥西小河直街,远到西藏布达拉宫,同学们拍摄照片,了解大宅主人的故事。课堂上,大家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在马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讨论了门环底盘不同花样的寓意,门环颜色所展示的社会地位,门环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意义等,展现了拱小少年积极探索精神。

马老师的展示课

       活动还有一个主要内容: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建德市航头中心小学的三位校长分别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

拱宸桥小学郁明校长

       其中,拱宸桥小学的郁明校长介绍主题为《杭州市拱宸桥小学“运河文化” 拓展性课程实践样式》。拱宸桥小学作为一所在运河边诞生、在运河边成长、在运河边发展起来的学校,运河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传承。学校发展出五大文化体系: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四种体验学习方式:口述历史、课程学习、综合研究、生活砥砺。五种实践路径:打造活动基地,提供探究条件;创设人文气息,激发探究欲望;利用多种途径,传播运河文化;创新研究模式,实施社团活动;建立晋级机制,激励学生成长。他生动而详实的叙述,令拱小的拓展性课程得到了与会来宾们的热烈掌声与真切赞赏。

半山实验小学周晓婷校长

航头中心小学饶建军校长

       半山实验小学周晓婷校长介绍了《“半山缘”综合实践课程》,航头中心小学饶建军校长介绍了《九陌课程建设与思考》。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都凝聚了师生们的智慧,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最后,嘉兴教育学院陈素珍老师进行专家点评。

嘉兴教育学院陈素珍老师

       在交口称赞与热切讨论中,本次“基于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建设”主题的浙江省中小学拓展性课程现场会之功臣去学校分会场活动顺利闭幕,取得圆满成功!拓展性课程作为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届人士的关注。拱宸桥小学一直坚持开发基于本土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坚定道路,不断创新,“运河文化拓展性课程”的明天一定更值得期待。

撰稿/编辑:吴月婷

摄影:吴克晗、陆金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