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愚原创,每天陪你品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红楼梦秦可卿和贾珍的故事说法众多,大家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个妙龄少女,怎么能同一个好色的中年大叔混到一起?

从红楼梦文本中来看,秦可卿嫁入贾府后,混得可谓是风声水起。在贾母眼里,她是重孙媳妇里第一得意之人;在婆婆尤氏眼里,无论是品性还是容貌,都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人;在仆人眼里,她是个怜贫恤困的好主人,她死后大家无不赞叹,莫不悲嚎痛哭。与她相比,贾珍则是个典型的“坏男人”。他是个典型的好色之徒,不仅不理家事,甚至同儿子贾蓉一起与尤氏姐妹一起鬼混,甚至贾琏都说他们父子“素有聚麀之诮”。如此差别巨大的两个人,究竟会有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一起了呢?

充满正义感的读者往往会认为,在两人交往中,主要是贾珍贪图秦可卿的美色,所以才接近逼迫秦可卿,在不得已的情况秦可卿才与他有了不耻之事。东窗事发后,宁国府上下皆知。焦大醉骂后,这种情形让秦可卿有了心病,久而久之就有了绝症。

但这种观点与脂砚斋的批注不同。红楼梦第13回回末,脂批这样标注:“秦可卿婬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从这些信息中推断,秦可卿并非死于疾病,也非是被贾珍逼奸而死。所以秦可卿之死是另有原因。

秦可卿未死之前,贾珍曾经大费周折请了一个名医张友士来为她诊病。张友士诊治后,说出了秦可卿的病因: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这里说的很清楚,秦可卿的病是因为忧虑太过引发的。

那么秦可卿会有什么样的忧虑呢?这既与她的出身有关,更与她在宁国府的处境有关。秦可卿是从养生堂抱来的,养生堂里的遗弃孩子的大部分是贫寒之家的。而秦家本身也并不富裕,秦钟要陪贾宝玉读书,见面礼的24两银子还是好不容易凑出来的;贾母也知道秦业家里贫寒,时常留下秦钟管吃管住。所以,秦可卿无论是出生还是出身都属于寒门。林黛玉身为巡盐御史的女儿,进入贾府还需要处处留意。秦可卿嫁入豪门,必定是处处小心、处处谨慎,尤其是当了管家少奶奶之后,更要殚精竭虑。宁国府管理比不上荣国府,秦可卿又没有王熙凤那样的娘家背景,贾蓉更非管事之人。在漫长的生活里,能帮得上她的只有贾珍和尤氏。尤氏作为贾珍的继室,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虽有才干但并无实权,素日只是顺从贾珍。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宁国府各种事情,真正能参与决策的只有两个人:贾珍和秦可卿。

长期的共事,必然会使两人之间形成某种默契。尽管很多读者认为,贾珍是个糟老头子,但这却是个错觉。因为从贾蓉的长相和年龄来看,秦可卿嫁入宁国府时,贾珍不会超过四十岁,而且长相应该不会太差。我们现代人知道,男人在四十岁之前,是心智能力以及魅力最鼎盛的时期。秦可卿在管理家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遭受到苦恼,需要一个男性来作后盾,而这个最合适的人就是贾珍。心里距离一旦拉近,实际年龄便不会成为两人交往的障碍,共事时间一长,日久生情也就自然而然了。此外,从寒门嫁到豪门,秦可卿在面对困难,长时间得到贾珍的帮助,反而有可能主动依靠贾珍。所以,与其说贾珍逼迫秦可卿与自己来往,还不如说是秦可卿主动与贾珍接近。

其实红楼梦书中有几处细节对此作出了一些暗示。一个是秦可卿的卧室,贾宝玉要到她屋里午休时,刚进门就被屋里的香味熏得眼饧骨软;屋里所有的摆设都暗示她绝非遵守妇道之人。同样,秦可卿死后,她的丈夫贾蓉没有任何悲伤之情,反倒是贾珍痛不欲生。这些异常之处都表明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关系不一般。

秦可卿的遭遇其实是我们现代很多职场女性都可能面对的情况。宁国府做为一个大的集团或公司,一把手贾珍年富力强,秦可卿作为逆袭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在共事中处处依靠一把手的支持,共患难中男女之界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现代职场压力较大,女性在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处,最无奈时一把手的关照往往会打动女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而女人一旦心里放下警惕后,各种危险会不期而至。另外一些职场上的老板,也有因贪图某些女性,故意在工作中设置一些障碍,埋下一些陷阱,让那些一心想求上进或者贪图小利的女人上当受骗。女人心里防线一旦解除,“秦可卿”式的恋情便会开始上演,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女人不离开特定的职场,就算是她发现这个危险,有时也无力摆脱。虽然最终不至于如秦可卿一样走上绝路,但是一定会使自己的职场生涯走到尽头。

其实,在秦可卿与贾珍相处的故事中,她忽略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值得我们很多警醒:活着比一切都重要。秦可卿完全可以不用象王熙凤那样,全力以赴地支争当一个完美的“少奶奶”;也可以象尤氏一样,一切都听丈夫的;更可以自己放过自己,不再强迫自己心性高强,不事事放在心上,这样之后,她既不会与贾珍有更多的接触,更不会成为被“爬灰”的主角,也绝不会早早地丧命。

但愿每一个职场女性都不要误入秦可卿式的“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