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上海人。字符宰、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神宗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才华俊逸,工楷、行草,尤精行草,擅山水,精鉴别书画。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题识:其昌

钤印:青宫太保、董其昌印、玄赏斋

董其昌 酒德颂 八屏

董其昌 书法 手卷

董其昌 行书 立轴

董其昌 草书 立轴

释文:海岱奇云尽荡胸,虞迹胜事眇秦封。装头亦有家山在,不必登台望九峰。

按语:董字以秀逸为胜,所作多为小字。此为丈二巨幅,只写小诗一首,笔墨飞动,气派煌然,实为董其昌书法中极罕见之作。必须悬于壁顶,仰而观之,方能佩叹其妙。

董其昌 行书《小赤壁诗》 册页(十开)

签条:董香光书小赤壁诗册。思翁书纸本尤少,此婉丽宕逸,晚年合作也。尚存明时装池。斋

说明:旧藏者区汉波是近代香港收藏家,“丙光”为岭南画家邓芬(1894-1964)弟子陈丙光。

董其昌 行书 立轴

董其昌 行草五言诗 立轴

释文:只谓一山翠,不知犹数重。朝来云影处,更见两三峰。

董其昌 行书《仪凤赋》 册页(四开八页)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钤印∶大宗伯印、太史氏

题识∶武夷山一翁,董其昌。

鉴藏印∶养心斋珍藏书画印、毕经老人、吴荣光、杨西之号壶斋珍藏印

董其昌 行书 册页(十八开选八)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 己未(1619)年作 行书 册页(十六开)

董其昌 书法 册页(十二开选八)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董其昌 行书 册页(十九开选三)

董其昌 甲寅(1614)年作 行书曹丕自叙册 册页(十四开选八)

甲寅中秋日,其昌书。

印鉴:玄赏斋、知制诰曰讲官、董其昌

董其昌 1619年作 书法 立轴十二屏

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戏鸿堂

题识∶万句四十七年己未首夏眷侍生董其昌书。

董其昌 1620年作 梅花赋 册页(六开选二)

钤印∶董其昌、玄宰、茂堂、臣肇恒印

题识∶庚申八月书,其昌。思翁墨迹真者绝少,此册乃中年笔,圆秀不群,庐山面目识者莫辨,聊志数语俊赏鉴家昌题之。江朱。

鉴藏印∶任城孙氏、渔山耕读人家、一研斋

董其昌 书法 册页(十二开)

钤印∶昌、心赏斋、伍式徵观阁收藏书画、欧珍罗室珍藏、臣孙毓汶敬藏、方睿颐印信富贵寿康

题识∶崇祯二年春三月其昌并识。

鉴藏印∶金斋钱氏春熙珍藏书画金石文字印记、锡城钱氏春熙珍藏、仪周鉴赏、马白璐藏本精鉴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题识:其昌。

钤印:大宗伯印、董氏玄宰

董其昌 书法 册页

题识:董其昌临。

钤印:大宗伯章、董其昌印

鉴藏印:蕉叟山房珍藏、坦斋书画、留香馆印、百尺楼、强善堂主人、陈濂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释文: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巖花。

董其昌 草书五言诗 立轴

说明∶此作曾经清代著名藏家张蓉镜、毕泷收藏。

张蓉镜,本名张燮,字子和,号蓉镜,又号芙川。乾隆进士。与黄丕烈共作两书淫目录。妻姚畹真号芙初女史,又号畹芳女士,故夫s妇藏书之所曰“双芙阁”,藏书室号“小琅嫏福地”。

毕泷,字涧飞,号竹痴。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沅弟,赵溶婿。工诗、画。富收藏,遇翰墨精粹,不惜重价购藏,故多宋、元、明人珍品。工山水及竹石,苍浑而秀,深得曹知白法。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 (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頫。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潇湘图》、《溪山行旅图》——(作者:北宋范宽)、《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并以“四源堂”名斋,后其“四源堂”中四幅名画多为河南袁枢(袁可立子)递藏,使其成为晚明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还有精选李思训《蜀江图》、《秋江待渡图》,董源《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巨然《山水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李成《着色山图》,郭忠恕《辋川山居图》,江贯道《江居图》,赵大年《夏山图》,赵子昂《洞庭二图》、《高山流水图》,王蒙《秋山图》,《宋人册页》等18幅。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视当代。

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 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