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坪村的木电杆

四川新闻网巴中10月21日讯(记者 李桃 摄影报道)在南江县柳湾乡田坪村4社住着8户人家,和寻常家庭一样,他们能用上电;但和寻常家庭不一样的是,他们也仅仅是算有电可用,因为原属小水电供区,家用电器带不上是常有的事。为了让这8户农户用上放心电、舒心电,近日,南江县供电公司组织了3支施工队、60余人正积极完成对这8户农户的电网改造。

改造现场

用电难 阻碍产业发展、脱贫致富路

“从1992年开始用电以来,我们家里只要用电,就是一闪一闪的,昏暗得很。平时打米机都是在晚上12点之后,没人用电的时候才用得起,一下雨打雷就用不上电了,所以我们有些一个月只用得到几度、十几度电左右。”在记者面前抱怨着用电问题的是田坪村4社村民彭才章,他也是本次村中农网升级改造的8户之一。而他所反映的内容,也正是其余7户多年来面临的问题。

为何这8户农户用电如此艰难呢?原来,由于南江县曾经有面积1274平方公里的供区都是由南江县小水电企业进行供电,供电区域涉及8个片区、32个乡镇、234个村(社区)、6.93万户、26万人。因为电网建设的历史原因,导致大多数电网从未改造,从而形成了部分设备、线路老化等问题。而田坪村正是原属小水电供区,电网基础薄弱,供电较差,在暴风雨之类的恶劣天气甚至是常常发生倒杆断线等问题。

“田坪村是贫困村,为实现脱贫,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了猕猴桃238亩、天麻等中药材120多亩,还养殖有南江黄羊、高山土鸡等数百只,基本实现了家家有增收产业。”村支书石光华告诉记者,虽然欣喜于村子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及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产、生活负荷急剧增加,自用上小水电就未经过改造的电网线路已无法满足村子的发展和村民的需求。“特别是住在4社的8户人家,他们都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用起电来更是恼火,又基本上是贫困户,不能好好用电,谈啥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铰磨拉电杆

地势险 施工条件难上天

在去年国家电网南江公司在接收田坪村供电服务后,开始积极对其进行农网改造。经过数月努力,田坪村1、2、3社均已用上国网电,并逐步告别了过去的木电杆。但因为地险、坡陡等原因,4社的8户农户至今还未改造完成。

到底是何种的艰难呢?据前来支援田坪村电力扶贫工程的国网广元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领队黄文光表示,自参加工作33年以来,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艰难的施工环境。而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杨程则说到:“虽然广元也出于山地,但这里的施工条件是开始没想过的。主要是靠人力进行金具等材料的搬运,拉电杆还必须用到我们平时很少用的铰磨,太不容易了。”

现场负责施工的巴中和兴电力公司南江分公司支部书记张茂春告诉记者,对山顶8户农户的电网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但过程十分艰辛。“在安装电杆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先定点、确定线路的走向,再砍通道。在定好的电杆位置处打好杆坑后,就可以顺着通道完成运电杆及各种材料等后续过程,最后实现送电。但就4社而言,我们运材料就运了1、2个月了。”

缓缓前进的电杆

齐携手 共助8户村民用好电

据张茂春表示,在从山下到山顶8户人家的居住地,可以说是基本上“无路可走”。整个路途的坡度都在45度到70度左右。为了能将重达千斤的电杆运到各个点位,从山下到山顶共设有5个站点,最顶部的400多斤的铰磨更是8个人用了一天半时间运到山顶。“我们此次共有9根高压电杆和19根低压电杆需要运输到位。如今施工队已经拉了十来天电杆, 目前高压电杆已全都到位,还在对低压电杆进行运输,因为只能一站一站转运,且地势陡、拖不动,一天最快只能运2根,大概还需要10天左右才能完成对电杆的运输。”张茂春说到,经过这些操作,原本造价3000多元的一根电杆,其身价纷纷涨至2万多元。“虽投资颇高,但脱贫攻坚不落下任何一户,我们电网建设也不落下任何一户。”

面对如此施工难度,广元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抽调了部分队员,上山支援正在为4社架设线路的南江供电公司施工队,并与他们一同拉电杆、转运材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铰磨拉电杆时,整个过程较缓慢。电杆所到之处留下深深的印痕,拉线在与树与树摩擦间,也纷纷将其割“伤”;在与石头的摩擦间,更是扬起了粉尘。

据悉,此次对田坪村进行农网改造计划投资160多万,但就4社这8户农户,投资就将达到60万左右。将新建高压线路1.03公里,低压2.31公里,预计在10月底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届时,8户农户将告别过去的只是用上电,迎来接下来的用好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