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姿多彩木格措

木格措位于康定市以北大约三十公里,需要离开318国道,专程前往。听哥说木格措景色很美,值得一看,我们自是欣然前往。

站在地理学的角度说,木格措景区地处横断山区北麓的贡嘎山脉中段,属于以高山湖泊为中心形成的由原始森林、雪山草甸、溪流飞瀑等组成的自然风景区,是我们本次旅行专程游览的为数不多的已经开发的自然景区之一。

记得就在我们进藏旅行开始不久,上师范时的老班长就跟我开玩笑说:“进藏,你会‘一错再错’的”。因为在藏语里,“错”指的就是湖泊。也有人译作“措”,比如大家熟知的纳木错、巴松措以及我们本次参观的木格措。

7月31日一早,我们从康定市出发,很快就来到了木格措景区。车子刚停稳,就听到了有分贝很高的声音在进行着科普宣传,中心思想就是木格措景区紫外线辐射很强,大家要带上墨镜、帽子、围巾等各种防晒设备。因我们是有备而来,所以就不用再购买了。

看看景区大门的设计也是别具一格,而且景区的取名也很独特,全名叫——贡嘎山康定情歌(木格措)风景区。这大概是想让木格措像《康定情歌》一样名扬天下吧。

如今印象还比较深刻的,就是导游给我们介绍的生长在这里的一种奇特的寄生植物——松萝。导游指着车窗外松树上“挂着”的东西给我们看,远远望去,就像树枝上挂上了细细的绿丝绿纱条装饰一样。我觉得这里用贺知章《咏柳》中的那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因而,当地人也把它叫“绿挂面”、“树挂”、“过山龙”、“云雾草”等等。

听说,这种寄生于松树或冷杉树上的高山寄生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比较“挑剔”。凡是松萝生长的地方,不仅要空气质量非常好,而且要水源没有污染。假如一旦环境条件变差了,这些松萝就会慢慢枯死。而相反,环境条件越好,松萝的生长就越旺盛。被松萝寄生的松树或者冷杉树等植物,反而却会因为他们的吸附寄生而慢慢失去生命力。导游还介绍说,因此,松罗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我们还真是长知识了。

但见汽车穿越林区盘山而上,目光所及的公路边,松萝已经不是很多见,而林木生长较密的森林深处,依然还有不少。遗憾的是,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绕着山路不停的拐来拐去,人眼可以清晰地捕捉到的成片分布的松萝,手机却抓拍不到。后来,在我们徒步下山游览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看见松萝,但形成规模的不多。尤其在人们频繁到达的景点附近,很多松萝已经枯死了。

不知不觉中,景区摆渡车已经带领我们来到了山顶的木格措湖边。一看时间,从景区门口上来,差不多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打开车门的一瞬间,顿觉一阵寒意迎面扑来,我不由自主地裹紧了衣服。

再看眼前群山环抱中的木格措,似乎也敞开了胸怀,在迎接着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湖边的观景台上,顿时热闹起来了。站在湖边的人们,不是在拍照,就是在等待着别人给自己拍照。美女们为了拍下动人的身姿,也是拼了,不惜脱掉外套,站在寒风中微笑着。

在这儿拍照,可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再也没有人跟你抢镜头了……

左侧望过去是这样的。

右侧望过去是这样的。

沿右边小山包向贡嘎雪山观景台攀登,山不是很高坡度也比较和缓,但眼前的景象却叫人极为震撼这里有一大片全部裸露的白花花的石头滩,在周围绿色的包围下格外刺眼。

山上的一大片松树林里,所有的树木都已经枯死。这些枯死的松树,一棵棵兀自站立着,形成了一道非同寻常的风景。

猛一看上去,那黑色的树皮,似乎是遭受了火灾,但仔细一看又觉得不是很肯定。因为每一棵树的细枝末梢还依然完整的存在着,仿佛是谁精心制作的松树的标本。不知道是松树虽经历了火灾,依然顽强完整的存在着,要证明他的虽死犹生,还是这些松树经历了旱灾,变成了“树干”。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无从判断确定。亦或是我们从内心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我们观察着、揣测着,没有去探寻答案,终究不知何因。其实,不知道也罢。

这使我想起了2016年曾经在新疆的戈壁中看到的那一幕——一片千年的胡杨林,只剩下了姿态各异的一个个光秃秃的树身——“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枯!”,这是他们的精神所在。眼前的这一片松树林与他们又何其的相似!

在这片松林间,顺着坡势跋涉漫步,忍不住用相机捕捉下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凝视着“我们俩”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今生来世,海枯石烂!小小的感动溢满心头。

敬畏着“我们仨”永远在一起的幸福,生生世世不分离的誓言在耳边回响!一种苍凉悲壮的美由心头升起……

透过这片树的“化石群”,再看木格措,也有了另一番非同寻常的感悟: 这山、这水、这湖、这树,他们彼此陪伴和守候,不管世事沧桑,不畏人来人往,不惧时光流转,永远、永远,彼此凝望,彼此相伴,心手相牵。这才是世间最感人的“永恒”吧

一番沉吟和感叹,回望哥嫂,他们已经架起了扛到山上来的专业照相设备,正在进行着调试。我们将在这多姿多彩的木格措,留下难得的纪念……

尽管在我们内地的7月31日,已是盛夏,是最最酷热难耐的时候。可是这里,山上嗖嗖的冷风已经吹得人感觉到凉到了骨头里。所有的御寒设备,也抵御不了这寒风的侵袭,我们也就准备下山了。

在一棵棵挺拔的枯树下,在一个个孤独的树桩旁,它们悄然地生长,默默地开放。

在人类所谓的夏季,迎来他们生命的春天,给群山以点缀、给大地以生机。

藏民们在大石头上刻的岩画,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下显得异常艳丽,给这静默的群山以奇异的装点。我猜想,他们是希望以信仰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大自然保护意识的觉醒,也希望给这些树的死亡以祭奠。我们更希望,通过这种沟通,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共同怀揣美好,让世界万物生灵共浴祥和之中!

(来源:蓝川玉润笔记,康定微生活汇编)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为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康定微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人员。康定微生活原创稿件,已委托四川中奥律师事务所处理相关版权问题,转载请注明来自康定微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