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保健日,来看看你失误了没有?

        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召开卫生方面的国际会议,同年6—7月召开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并于7月22日正式批准了由61个国家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法》。 为了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批准日,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每年10月13日为“世界保健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自1950年起,依《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正式确定每年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每年世界保健日都要选择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主题,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这一保健领域的认识,借此激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使该领域工作的开展。“世界保健日”期间,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纪念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才能更好地去享受美丽的人生,

但大家却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在养生保健时走入一些误区。

在世界保健日之际,

小编总结了一些常见保健误区,

帮助大家关注健康,普及保健知识。

来看看你“失误”了没?

误区之一:晨练越早越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就认为越早锻炼越好,一边锻炼一边等着太阳升起,其实,从生物钟的角度来说,太阳升起来后再适当锻炼30分钟为最好。在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大地处地寒冷状态。人处在寒冷状态中并不利于筋骨舒展,不利于皮肤毛孔排毒。尤其秋冬过早晨练会让人感冒。

误区之二:吃饱喝足有利健康

古人云:“三分饥寒保平安。”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餍饫终日而又缺乏运动,则会造成能量过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一死因,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八分饱才有利健康,所以早餐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的少才是真理。

误区之三:爬山是最好的锻炼

人老腿先老,爬山的时候负重非常厉害,因为有一个腿从曲到伸直的过程,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加速其退化和磨损。所以,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爬楼。

误区之四:偏食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爽口、开胃,所以很多人喜欢食之。但是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和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这是两种致癌物质。所以,腌制食品少吃为佳。

误区之五:吃水果能清洁口腔

有些人饭后喜欢吃一些水果,用意是代替漱口,清洁口腔。事实上,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这些糖分及水果残渣会在口腔中发酵变酸,腐蚀牙齿形成蛀牙,所以进食水果后,仍要刷牙或漱口。

误区之六:不敢吃肥肉

长期吃高脂肪类食品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但是,一点肉不吃也是不利健康的。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即度脂蛋白,它不但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可防范心血管病。动物脂肪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A、B2、B6、B1、E等,大脑发育不可缺乏的脑磷脂和卵磷脂,也必需经过摄入脂肪来获取。如果儿童长期吃低脂肪的饮食,会影响大脑和整个身体的的生长发育。

误区之七:吃维生素就等于吃水果、蔬菜

一般人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补充维生素需遵医嘱。如果按照‘膳食宝塔’正常饮食,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通常只有几类特殊人群需遵医嘱补充:一是摄入量少的,比如偏食或者减肥的人;二是需要量大的,比如孕妇、青春期的少年;三是消化吸收差的人群,比如老人、胃肠道疾病患者和特殊疾病群体。

误区之八:鱼吃得多好

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爱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食鱼并非多多益善,鱼的脂肪酸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长期过量食鱼,可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溢血等。爱斯基摩人以食鱼为主,有人发现,无论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症,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的重要死亡原因。

误区之九:用沸水冲茶

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摧毁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有苦涩味,降低了滋养保健的作用。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左右,冬季可适当高一些。

误区之十:蛋黄含有大量胆固醇,血脂高不能吃蛋黄

胆固醇是维持正常代谢必须的物质,80%的胆固醇是内源性的,从食物中来的外源性的只占20%。食物中的脂肪决定了胆固醇的吸收量。在肉类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猪肉,而鱼、虾等白肉中脂肪含量低。

鸡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是维持记忆和思维的物质。不吃鸡蛋或吃蛋白不吃蛋黄,会失去很多必要的营养素。建议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一个鸡蛋比较合适。

以上生活小误区,你了解了吗?

健康生活,要从日常做起!

本文来源:养生深圳公众号(有改动)

志丹网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