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12月至今,成都局集团公司通过选派干部驻村持续帮扶以来,凤山村实现了农村土地产业化,开发油用牡丹产业和李子、桃子树产业,以及生态水产养殖园等地方特色产业。


同时,发展小微经济,修建道路、农田水利、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级综合体,改建村级组织阵地,配置村便民服务点配套设施等……仅用3年多时间,驻村干部带领村委一班人苦干、实干、巧干,用心、用智、用力,让一个贫困山村从此告别贫困。

走马上任

“王书记,下次再来的话,早点给我打电话,我好给你煮饭。”3月的平昌桃红柳绿,充满生机,“五保户”张显裕紧紧握住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老乡口中的“王书记”是广元车务段的一名普通干部王天明,已是代表集团公司派驻凤山村第二任第一书记了。

铁路职工到平昌县凤山村当第一书记,仅用3年多时间就让村民脱贫

2018年6月,集团公司再次选派干部对原驻村干部进行轮换,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他帮扶的贫困村叫凤山村,距离县城40多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自治小组,农户分散,隐没在6.3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

面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等困难,王天明没被吓倒。为转变角色尽快开展工作,他到村后与前任第一书记对接工作,认真了解民情村况和驻村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用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下来的重点有厚厚的三本。

借帮助前任书记和村文书整理、归档文件资料的时机,王天明对国家扶贫政策、利民惠农政策进行了系统学习,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和片面了解的知识,虚心向前任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虚心请教。对此,前任书记和村里两委干部无不竖起大拇指。

入户进行走访,才能真实、准确掌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第一手资料,因户施策,制定出帮扶措施。为提高工作效率,王天明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翻山越岭,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满天星光才返程。渴了喝口山泉水,到了饭点,运气好就找老乡搭个伙并按照规定每人20元缴纳伙食费,运气不好时啃自带的干粮充饥。盛夏的太阳火辣辣地直射在身上,汗水湿透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出门穿的干净衣服等到回来的时候已是“迷彩服”。

就这样,王天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完成了遍访工作,入户调查505户、遍访2038人,并按照一户一册的原则,制作了农村居民现状调查表格,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登记,重点掌握了全村113户贫困户致贫原因。

通过近两个月的“传帮带”和自身不懈的努力,王天明完成了从国企干部到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从刚进村的“陌生人”,到村民熟知的王书记,他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村民认可的同时,也展现了铁路人不畏艰难、敢于“啃硬骨头”的新时代精神。

深挖潜力

俗话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

铁路职工到平昌县凤山村当第一书记,仅用3年多时间就让村民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王天明立足于村情,提出了“找准市场需求点,盘活集体资产,实现资产增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原则,先后组织村两委、村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讨论会。经村委会同意:一是引入水果种植户,利用现有牡丹种植园土地深挖潜力,套种经济林800亩;二是水产养殖园整体外包,当年实现外包收入8.5万元。

2018年7月,王天明建立了广元车务段管理干部帮扶微信群,利用便捷的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国家和铁路扶贫政策、宣传凤山村农副土特产品,加强和扩大了该村贫困户种养殖作物的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创产增收意愿,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建强班子

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王天明深知,只有建强基层组织、筑稳夯实战斗堡垒,真正发挥党员致富“领头羊”作用;理清“三务”、公开“明白账”,凝聚人心,形成治村基本思路和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在政府和各级帮扶单位引领和村两委带动下共谋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共同奔向小康!

经过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乡领导和集团公司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一起反复研讨,最终形成“立足现有产业、深挖发展潜力,引进科学种养殖技术、提高整体技能,实现集体、个人增产增收”的总体思路。本着“严格按法律、按政策、按规矩”的办事原则,凡是有利于凤山村发展的都要支持,凡是占用群众名额套取国家资金的都要打击。

铁路职工到平昌县凤山村当第一书记,仅用3年多时间就让村民脱贫


了解到村两委多数干部工作时间短、文化程度低,村民法治观念不强、科技种养殖技能低下等问题,王天明每月定期邀请法律和农业方面的专业老师,不间断地开展“农民夜校”教学和惠农政策宣讲活动,帮助村两委及时树立正确的治村观念,提高全村整体文化和技能水平。

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党员议事制度,一方面发挥了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村两委决策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可以更方便、更及时的向周围群众宣传正确的国家政策。

由于凤山村集体收入少、工作经费紧张,新建党员活动室存在困难。王天明联系并协调帮扶单位党委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子。集团公司及时支持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15万元,完成了120平方米的党建活动室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目前,党员活动室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支部党组织软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除此之外,在王天明的努力下,凤山村建立健全了党员发展、组织生活、“三会一课”、民主管理、学习培训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他还邀请县委组织部、青凤镇党委和帮扶单位党委领导赴村做宣讲活动,在党员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逐步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凤山村两委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逐步加强。

成果突出

2018年6月以来,王天明和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3年过去了,危房户搬进了新居,村社道路都进行了硬化,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户户通了电,村里集体有了产业,这都得感谢铁路派到我们村的好干部啊。”老乡们纷纷感叹说。

王天明认真落实为民办事服务制度,建立了为民办事台账。截至2018年12月,便民服务经办11件,日常纠纷调解及法制宣传经办6件,为民代办事项登记办理13件,解答办理群众诉求14人次,村级重大事项督促办理3件,建立小微权力监督管理台账登记办理15件。每月“农民夜校”开课两次,讲授农业技术、法律政策、安全常识等内容,编制农民夜校纪实简报6期;组织农技员到农户家里指导农业生产、牲畜养殖技术培训等67人次。

针对村级治理工作,他着重加强村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持续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建立环境整治台账,登记整治处所5处,检查日志53人次。建立村规民约,设立户外宣传栏15处,悬挂标识标语26幅。建立险情巡查台账,登记危险处所13处,落实责任人巡查巡守制度。建立重点人员登记台账,建立联系机制并进行动态跟进。

为切实改善农村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王天明将危房改造对象建档立卡,分为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兼顾其他困难户的标准进行“四类人员”危旧房改造维修。在他的努力下,9户贫困户完成房屋整改,30户完成危房改造规划,危房改造施工全面启动。

在2017年贫困户退贫基础上,王天明再次进行精准识别,发现因病、无产业发展资金和缺乏农业生产技术新增贫困户。对于这部分贫困户,他通过政策性资金兜底、贫困户产业合理规划及发展资金扶持,鼓励其学习钻研农技知识,实现家庭增收。按照巴中市脱贫、退贫标准(贫困家庭人口年平均纯收入超过3600元),经平昌县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达标验收,2018年底已实现7户16人顺利脱贫。(成铁微家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