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除了现在的阳历之外也格外重视农历,就是平常所说的“黄历”、“阴历”。作为传统的一种历法来说,许多人仍然深受影响,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如此。但凡婚丧嫁娶、盖房、祭祀等重要的场合,老人们都会都习惯翻出一本万年历,或找一些“风水先生”来算下日子。

  传统农历对人们影响深刻,闰月作为平常年份异常的情况,很容易让人们与其他年月进行对比,并且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社会现象等联系起来。于是就有了诸如此类的迷信说,“闰四月兆年荒,闰六月不宜婚娶,闰八月兆兵荒马乱,是大凶年”,直到如今仍有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听过老人讲过这样一句,“闰七不闰八,闰八见刀杀”,也是跟农历中的闰月有关。讲的是每到闰七月就会挨饿,闰八月时候会出现天灾人祸。当然这样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农历只是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传统的农历中是以月亮圆缺变化为周期为单位,一年大概为354天。现在的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种为单位,一年大概为365天。阴历和阳历每年相差11天,八年相差近一个季度。为了防止农历和四季脱节,大概每2-3年会增添一个闰月,保证能够准确的农耕生产。农历中正月到三月为春节,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和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

  根据闰月出现的频率作为划分,其中常见的闰月有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比较常见的闰月为闰七月。出现次数中等润月为闰二月、闰三月、闰八月。比较罕见的闰月为闰九月、闰十月。很罕见的闰月则是闰九月、闰十月。而正月和腊月出现的频率最低,因为其节日特殊性也被称为特殊闰月。

  我国地域辽阔,每年在不同的地方都会出现许多自然灾害,对于现在来说这基本不是问题。而古代生活水平有限,基本靠天吃饭,但凡遇到一点自然灾害就无法抵御。于是“有心人”则根据出现的这些事情汇编成句,而由于过去人们认知有限,对这些肯定深信不疑并且广泛的传播。其实,闰七月和润八月大概都是十九年就会出现一次,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

  在农村里仍然还流传着许多的俗语老话,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分辨,对于我们有用的可以拿来参考,对于我们没有用将要摒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