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学,为啥?原因是班里的同学竟然向他吐口水,还经常欺负他,还把他推来推去,为此,让这位小朋友又疼又难过。他的父母对此也是很犯愁,这该怎么办呢?好说也说了,也教训了,但是孩子就是不坚持上学,为了这点事,你说该怎么办?

2.同样的事情,还有一位小朋友,更是了不得,凡是自己说了算,如果想要买一个玩具,如果大人说不同意,那就不得了,甚至会立马躺在地上耍赖。在家里还整天玩电脑,打游戏,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作为他的父母,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先是好说、教训、甚至还哀求孩子,总是是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没得办法,就只能大动干戈打几下,当时效,有效了,但是过几天就一切重回老样子,这孩子的妈妈为此也是没办法了,觉得自己无能、很失败,也是忧郁不堪。

3.看到这些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其实这是一档电视教育节目里的直接谈到的案例。那么对于这些情况,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对此,节目组用了情绪教育的方法,在经过一个月的指导后,两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好转,第一个孩子不再害怕上幼儿园了,每天还很开心,第二个孩子也能完全离开电脑,饮食也规律,他的妈妈情绪也明显好多了。

4.为什么情绪教养如此有效?

5.那就是说作为家长得需要读懂孩子的情绪。作为父母,不能纯粹的以为孩子自身有问题,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于是哭闹、耍赖,甚至会做出更极端的行为。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读懂孩子的情绪。否则孩子只能认为连父母都讨厌自己,就会更加冷漠与极端。

6.为什么,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因为成绩比较落后,悲观而自杀;小学长觉得辅导课太累了,就要跳楼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在美丽的青春年少阶段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当然原因很多,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如果爱自己、珍惜自己,那绝对是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而爱自己和尊重自己,就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那应该怎么正确认识自己?就需要从孩子的内心情感来入手,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读懂孩子的情绪,孩子被理解了,就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尊重他人,更尊重自己。同时还能提高自我存在感,还能更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甚至是更棘手的问题。

7.孩子还小的时候,往往只能用幼稚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苦恼、发脾气,各种各样的情绪表达,其实都是为了让别人来读懂自己的内心的挣扎与烦恼。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我现在生气了,请关心关心我吧,我很伤心,快安慰安慰我吧等等。

8.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有没有人及时接纳他们的情绪,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情绪被读懂,孩子就很快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立马找回平静,孩子也会明白,这些情绪不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其它人身上也很常见。并逐渐的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也能学会尊自己与尊重别人。

9.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引起他人的重视,他就会陷入到困惑之中,孩子会想,咦,奇怪了,我这么难受,为啥没有一个人来关心我?孩子会费解啊,于是哭的更厉害了,声音越来越大,会做出跺脚,甚至更激烈的行为。但是实际上,很多家长都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还以为是孩子野蛮不懂事,甚至上来就是一顿揍,还骂孩子:给我闭嘴吧,别哭了,吵死了。孩子不但没能如愿得到大人的理解,反而挨揍了。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沉。被拒绝、被忽视的情形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自卑,无法尊重他人和自己,变得我行我素,言行极端。从而招来更严厉的教训,这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

10.为啥那些人年纪轻轻就不想活了,你去问问,他们内心都是充满负能量,比如每个人都不喜欢我,谁都不在乎我,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如死了算了。。。。。一点小小的压力都让他们更加脆弱不堪,这都是情感压抑的太久太很,不被理解导致的。时间一长,即使很小的压力都会受不了的。

11.那么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一味全部包容与接受,孩子就不会在情绪上出问题了?

12.当然仅仅是包容和接纳还是远远不够的,仅仅通过这些,孩子是无法领悟到如何对不同的情绪做出合理的反应的。也就是说对待情绪也需要和孩子分享,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13.当孩子捡到地上粘满灰尘的糖果的时候,妈妈一把抢过来,把孩子吓哭了,这时候当奶奶的出现了,孩子就会指着妈妈,如果奶奶教育不当,指着说妈妈说是坏坏,还要用假动作去比划着打妈妈,孩子就会认为妈妈惹自己生气的时候是可以打妈妈,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对的,合理的方式是奶奶应该告诉孩子为啥妈妈那样做,同时也要理解孩子,噢原来你是想吃糖啊,但是那个都粘的都是灰尘,上面有细菌,吃到嘴里会吃坏肚子里的,妈妈是想保护你的。孩子就会明白妈妈原来不是讨厌自己啊,也会觉得奶奶了解自己。由此才会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

小节完

(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