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成立祝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成立

作者介绍

李曦辉: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沛: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正文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研究员及7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 论坛”于2018年12月23日在中央民族大学宣告成立。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副部长级)、中央民族大学党委 书记张京泽同志,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副部长级)洪银兴教授,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他们认为这一论 坛的成立是发出中国声音、塑造中国话语体系的良好开端,是中国学术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具有传播价 值。会议围绕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一、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缘起

关于经济学管理学有没有“中国学派”,金碚提出:有人认为不会有什么中国学派,经济学管理学都 是世界性、普世性的,没有必要为建立“中国学派”花费精力,但是,认为不会有“中国学派”的人,其 实本身也是一个学派,如同早年部分医生不承认中医,说中医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尽管有失偏颇,但也 可以算是一个学派。其实,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文学艺术,客观上都是有学派的。任何学科 只有存在不同学派,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现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也分很多学派: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中又细有划分,“非主流”中更是派外有派,派中亦有派。例如,有 按国家得名的奥地利学派、德国学派等,有按学校得名的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等,也有按内容得名的供 应学派、货币学派等。 学派英文为“School”,跟“学校”相同。得名于古希腊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 者在学校发表演讲,学派的存在是学术研究探索的客观事实。正是因为各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学术体系才 会有重大创新。甚至可以说,无学派即无学术,或者学术没有学派就没有生命。

二、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经济学发展以马克思的《资本论》范式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 学术思想来源,产生了与实践直接结合的学科门类。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在以马克思《资本 论》作为指导思想和范式体系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中国学者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形 成了如今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学术领域与庞大学科体系,也形成了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庞大队伍。 金碚提出,现阶段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有“登山”和“下海”两个方向。所谓“登山”, 就是要将经济学管理学做得更加精致化、形式化、数理化,努力往高水平处走。具体表现为,按照西方经 济学管理学的现有范式撰写论文,争取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所谓“下海”,就是要开拓经济学管 理学发展的“蓝海”,建立新的学科体系和学术范式。 向“下海”方向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经济的实践。按照托马斯·库恩的理论,科学进步 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现有的学术范式很难解释新出现的“反常现象”,但还是可以在现有的范式框 架中来解开这些谜团,这些反常现象可能只是“特例”,不会改变大局;另一种是发现现有科学范式完全 无法解释的现象,即发生了科学范式的“危机”,意味着要进行范式革命。现在还不敢说经济学管理学 是否到了范式革命的发展阶段,但是说面临范式创新,应该是没有错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人 口总数约占世界的1/5,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不能说是“特例”,还不得不承认它具有“主流”的性质。中国经济作为巨大且重要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经济学在中国一定会有重大的进展,并将发生范 式创新。二是经济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底层逻辑,跟西方主 流经济学有很大差别。经济学管理学都是关于人的行为和关系的学科,它的底层逻辑是从对人性的认识 出发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一般是从假定抽象的人性出发,称之为“经济人”,尽管也有一些研 究人的行为的社会性或心理倾向的学者有所拓展,但是整体逻辑还是基于抽象的人性假定。马克思对人 性的假定不同,他认为人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国经济学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维框架,同时加上人 类共同文化的遗产,这是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特色,也是范式创新的重要前提。三是西方经济学也走 到了范式创新的边缘上。近几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实际上已经逐渐突破原有西方经济学底层 逻辑范式,例如,把气候、人力资本等因素放进去,这就使人的假定概念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经济学理论 已无法驾驭现在的新经济现象,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中国的经济学都已经走到了原有范式不能驾驭现实 的境地。所以,进行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进行范式创新,推动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不仅具 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而且是中国学界的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

三、中国学派的研究思路

现今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在很多方面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和现象,我们在继承和发展理论时,既 要清醒认识、科学辩证地继承,又要发现不足、扬弃创新,形成中国学派,中国学派形成的一些结论可以 对西方学派进行有效的完善、补充、甚至是扬弃。建设中国学派要在大框架中谈,要结合伟大事业和伟大 梦想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伟大斗争的过程,前提是一个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其中的政治统领。 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只是伟大工程的上篇,现在以中美贸易摩擦为转折点,开启了更加艰难的下篇,这需 要我们进行充分的理论建设,为伟大的斗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传统经济学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常规部分,而经济超常增长的部分是传统经济学没有办法解释 的,理论方面如何解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统一,其研究的核心结论就 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中国学派要有自己的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推出有自己风格的好作品,构建中国 学派经济学理论体系,同时要将中国实践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里面体现出来。

四、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

在经济学管理学西学东渐的模式下,西学范式一直缺少文化元素,能否将中国文化理论化、系统化并 纳入管理学理论之中,是衡量中国学派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中国学派能否健康成长的分水岭。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中国自己的文化基因和和传统智慧,一定要加以重视和充分利用,如我们对人性的假设与西方 明显不同。在解释中国问题时,要更多关注中国自身传统的文化影响,结合中国文化背景讲好中国故事, 结合中国制度讨论中国文化。以人民群众为中国学派研究的立足点和逻辑起点,旗帜鲜明地为了人民群众 的利益,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60人论坛的核心特色就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解决我们全球化过程中 面临的现实问题。

五、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的发展方向

成立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目的是汇聚国内一些最有活力的学者,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的 学术创新问题。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的秘书处设在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商学 院。论坛将组织年会、专题研讨会等多样性的活动,并向全国发布主题性的研究建议,鼓励国内外学者围 绕着这些主题进行研究,就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讨和汇集发布。各个单位、学校、地区组织的研讨活动也 可以邀请论坛成员参加,论坛的秘书处将承担中间联络工作,将研究和交流扩展到更大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