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是最后的绝笔信,可是周瑜在信中依然有三件事没有写:第一,他并没有说自己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让孙权为自己报仇雪恨云云。周瑜强撑着病体,打开书信一看,但见信上写得分明:我与都督,有缘江东一会,深为都督之雅量高致所折服,因此柴桑一别之后,至今难以忘怀。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鲁肃回到柴桑,对周瑜说起刘备和诸葛亮愿意出城劳军一事;周瑜立即汇齐诸将,点起水陆五万大军前往荆州;一路之上,周瑜免不了得意洋洋,心花怒放:想不到诸葛亮也会中我之计。船到夏口,探马来报:刘皇叔派糜竺来见都督。周瑜见了糜竺问道:刘皇叔现在何处?

糜竺答道:皇叔在荆州城门外,等候都督大驾光临,特地叫我来知会都督的。周瑜阴阴一笑:此次我江东远征,都是为了皇叔;故此,劳军之礼,不可怠慢。糜竺笑道:都督尽可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我先去回复主公,准备好迎接都督。说罢,便告辞而去。

江东船队一路前行,沿途之上,却只见江面上空荡荡的,完全不见荆州的队伍。周瑜不禁心中有些疑惑,眼看快要到了荆州的时候,探马来报:荆州城门紧闭,只插两面白旗;城上城外,空无一人。周瑜心中更加慌张,他连忙下令将船靠岸;然后率领诸将以及精兵三千,来到荆州城下。

果然像探马说的那样,荆州城上不见人影;周瑜心知不好,他勒住马头,高声喊喝:刘皇叔在哪里?话音未落,就听得城上一阵梆子响;无数躲在城墙下的士兵站起身来,但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周瑜耳听得一阵爽朗的笑声:都督此来何意?这笑声在周瑜听来,是那样的刺耳;他定睛举目一看,城上正中央一面认军旗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常山赵!

不用说,站在旗下那员银盔银甲的将军,就是赵云赵子龙!周瑜又急又气:我替你家主公去取西川,难道你不知道吗?赵云冷笑一声:孔明军师已经知道都督的假途灭虢之计了,特地留我在此等候;我家主公也让我带话给都督,‘孤与刘璋,皆是汉室宗亲,因此不忍夺同宗之基业;倘若都督真的能够取得西川,孤将就此隐居深山;不问世事,以全信义!’

就这一番话,对于周瑜而言,不亚于冷水浇头!他一路自以为得计,却不料自己的计策,早已被诸葛亮洞悉,此刻又被赤裸裸地败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时之间,他竟无言以对,脑袋里也是一片空白;片刻之后,沮丧、羞辱、愤慨、无奈;便一起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甚至都不敢回头,深感无颜面对身后的将士们。

恰在此时,又有探马来报:启禀都督,大事不好!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人马合围而来,喊杀之声,震动百里;扬言要……周瑜惊得面如土色,气得脸色煞白:要怎样?探马嗫嚅道:要活捉周瑜。到了此时,周瑜再也无法控制满腔的怒气,他就感觉心中发苦,嗓子发甜;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箭疮再次迸发,他大叫一声,摔落马下!

众将连忙指挥退军,将周瑜救回船上;此时又有探马来报:刘备、诸葛亮就在前面不远的山上吹吹打打,饮酒作乐。周瑜听了,不由得目光中射出熊熊怒火;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诸葛孔明料我取不得西川,我就偏要取下让你看看!随后,孙权之弟孙瑜奉命率军前来支援;周瑜一心要挽回颜面,于是催动三军入川。

一路之上,周瑜虽然病卧榻上,但却心潮起伏,气恨难消;他不是不知道,这一去山高路远,险阻重重;他不是不知道,这一去孤军深入,前途茫茫;可是,一想起孔明趁虚取南郡,一想起赔了夫人又折兵,他就深以为耻;一想到大雾弥漫,草船借箭;一想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就寝食难安!

不知不觉,已至巴丘;再往前走,越过三峡,就进入了蜀中地界。忽然有军士来报:上游水路,有刘封、关平二将率领水军扼住峡口;不过他们并不是来与我军交战的,而是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都督的。周瑜心道:孔明确实厉害,他居然能料到,我会真的去取西川;这封信,想必是来奚落嘲笑我的;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要说些什么?

周瑜强撑着病体,打开书信一看,但见信上写得分明:我与都督,有缘江东一会,深为都督之雅量高致所折服,因此柴桑一别之后,至今难以忘怀。如今都督要取西川,以我看来,实在不可。刘璋虽然暗弱无能,可是尚有自保之力;加之蜀道艰难,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后援难继;即便是孙武重生、吴起再世,恐怕也难以完胜呀!

更何况都督不要忘了,曹操遭遇赤壁之败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雪恨;都督劳师动众,兴兵远征;一旦曹操南下来犯,江东兵力空虚,都督又回援不及,吴侯岂不危矣!都督岂不有负孙策将军临终重托?当今天下,孙刘唯有联合,方能抗衡曹操;所谓唇亡齿寒,如此危机,我不忍坐视不理;都督乃高明之士,亦无需我再多言;还请都督能够体察我的一片良苦用心。

周瑜看罢,心中一片木然,一片空洞;继而又是一片释然,一片空灵;他真切地感受到诸葛亮的字字珠玑,片片诚意;无论是家国大事,还是谋略本身;诸葛亮信中所言,都是无可辩驳的实情;一直以来,诸葛亮都是对的,是正确的;周瑜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自己向来自命不凡,心高气傲;因此容不下诸葛亮这样一个比自己更高一筹的对手!

就在这一刻,周瑜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失败,也慢慢放下了曾经耿耿于怀的那些往事;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三次箭疮迸发,终于使得他病入膏肓,油尽灯枯!此时的他已经面如金纸,气若游丝;只得咬牙拼尽全力,叫人取来纸笔;用颤抖的手给孙权写下了一封遗书:

周瑜不过一介庸才,蒙主公兄弟不弃;委以重任,统御兵马;自赴任以来,无时无刻不思殚精竭虑,以报效主公知遇之恩;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今我身遭不测,天命使然,亦是无可奈何之事;只是我壮志未酬,再不能追随主公鞍前马后,心中实有不甘!

纵观天下大势,曹操在北,烽烟未息;刘备在邻,肘腋之患;世事如何,尚难逆料,正是将士用命之际;我如今撒手离去,实在是有负主公的期望;我死之后,只有请鲁肃继任,他忠心耿耿,行事严谨,必能替我为主公分忧。俗语有云:人之将死,其人也善;如果主公能够采纳我的意见,我也就能够瞑目了。

虽然是最后的绝笔信,可是周瑜在信中依然有三件事没有写:第一,他并没有说自己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让孙权为自己报仇雪恨云云;这是因为,此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都在意气用事;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悔不该不自量力,把一个本可以作为盟友的知己,当成了平生劲敌!

第二,他并没有明说让鲁肃继任的真实用意,这是因为,此时他终于明白了,孙刘联合的正确性,必然性;重要性,现实性;在当前的形势下,孙刘联合,是不以包括他在内的,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政治军事原则!而鲁肃,一直是孙刘联合的践行者!

第三,他的信中并未提及自己的夫人和孩子,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一方面,他也相信自己的妻子小乔,有能力妥善处理好家中事务;他更加相信,孙权必定会厚代自己的遗孀和子女。把信写完,他轻轻地对众将说道:我去之后,还请众位将军鼎力辅佐吴侯,成就大业!说完,他再也支持不住,转头昏了过去。

朦朦胧胧之中,周瑜的脑海里,又浮现出诸葛亮那轻摇羽扇,气定神闲的模样;他已经不再仇恨诸葛亮,他只能从心中佩服诸葛亮;从前的种种不服,也都化作了无奈;对他而言,诸葛亮就是一座他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高峰!除了一声叹息,他还能说什么呢?就在回光返照之际,周瑜缓缓地睁开了双眼;他觉得自己累了,觉得这种放下一切的感觉很惬意……

可是他要走了,这种惬意很快就会消失;他多么眷恋这纵横驰骋的壮丽人生,却又无法停住生命的脚步;只是心中隐隐想着:下辈子,一定不要再输给诸葛孔明!想到这里,他忽然挤出全身最后一丝力气,仰天大叫: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随即,绝气而亡!这正是:心有不甘欲逞强,哪管风高与急浪;临终方觉悔已迟,大江东去话瑜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