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前要解之力用文) 佛法之妙,贵在功用,故辨宗后明其力用。此经力用有二:①往生,②不退。凡念佛者,必得往生;一得往生,即圆证三不退。

观净土经论及大师后文,知「往生、不退」各有二义:即「当下往生」与「临终往生」,「现生不退」与「往生不退」。此义于正文中有明示,今略提其要,容后再论。

为显往生不退之殊胜,蕅益大师先以通途教理论四土的次第差别,以显断惑之深浅,此就自力修证而论。若仗阿弥陀佛愿力,则往生不退别有深意。大师言:

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蕅益大师初顺常途略论四土次第、四种不退(随他意),今一转而释「上善一处」乃「横生四土,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此即大师舍通途教义,显此经力用,揭示净土正义(随自意)。净土一教之利益,独出诸宗诸教之上,于此可见矣!此亦净宗难解难信之处,故极力劝言:「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要解》处处言及通途「次第四土」与极乐「圆具四土」之别,研习《要解》,当于特别之处细加着眼,方能明了净土不共之旨。今略引其言,以明其要:

一、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

二、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

三、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同尽无明,同登妙觉。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

四、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五、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

六、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

观此,可明极乐净土有别于十方诸佛净土,乃十方佛土所无。故不可以通途四土之义,论极乐净土。如此殊胜利益,全仗弥陀大愿。故蕅益大师言:

非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持名一法,行极平常,益极殊胜,故难知难信。大师言:

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

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读《要解》者,能知此义,方能不执通途四土之义,而深信「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天台四土之说,流传既久,故多依附其义而论净土,此即诸宗融混所生之弊。大师于《灵峰宗论》中将四土细分为「横、竖」二门,方还净土本源。其文言:

然此四土,有「横」有「竖」:

若以自修行力,断尽见思,方出同居而入方便;断尽尘沙,兼破无明,方出同居、方便,而入实报;断尽无明,方出同居、方便、实报,而入寂光;即名为「竖」。

若仗阿弥陀佛愿力,未断见思,即能出娑婆秽,生极乐净;既生极乐,即于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三种净土,不必舍身受身,然后证入,故名为「横」也。

是故:若依自修行力,则四教并名「竖入」。

唯依阿弥陀佛愿力,始可「横超」也。

以此眼目观《要解》,则于「横、竖」四土义,可了如指掌矣。

通途法门,但凭自力而竖出,依自身修为深浅而有四土差别。

净土法门,依弥陀愿力而横超,圆证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如此殊胜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无,唯净土一门独有。宗门、教下虽有顿悟之因,然犹须渐次断除无明烦恼,生生不退,方可期于佛果。理虽顿悟,事则渐修。故圣道之顿教与净土相比,犹为渐教也。明了横竖四土义,方能从融混中拣别出净土宗义。故大师言:

具论四种净土,必先明「横、竖」之致:竖则土土相殊,横则土土相即。

唯其殊也,故见思未尽,不离同居;尘沙未尽,不离方便;无明未尽,不离实报。

唯其即也,故九界众生,应念能睹佛境;圆满妙觉,时时应现十方。

净土一法,力用超绝,但只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即圆转五浊。念念是佛,念念圆明,无余无欠。圆顿直接,无过于此。莲池大师亦彰此经力用言:

一念顿超,片言即证,力用之妙,何可思议?

其余法门,或浩博而难持,或幽深而罔措。今但片言名号,便入一心。既得往生,直至成佛,即方便而成圆顿。神功胜力,不归此经,将谁归乎?

一代时教,法门虽多,唯持名一法,使凡夫而登补处,超尽四十一因位。知此,方知此经力用之不可思议。如印光大师言:

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