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描写很多。盘点这些“月下”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待月西厢”、“月上柳梢头”等等,多凄婉哀怨。而今天说的这首诗,和前面的几首诗风格大相径庭,全诗却洋滋着悲壮的豪气意韵。

且看全诗: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的名字是关山月,作者李白。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人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将士们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此情此景,似乎可以听到他们一声声揪人心肺的惆怅叹息。

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正如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所说的:“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整首诗开篇充满气势,让后来者只能膜拜,不可超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