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场神操作#王丹誉:一声空喊,战局扭转

王丹誉:一声空喊,战局扭转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统百万大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讨伐东晋,两军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决战,最终竟然是只有8万人的东晋大获全胜。前秦却一败涂地,并从此走向衰败灭亡。东晋则乘胜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从此再无外北边之忧长达40年。回顾当年席卷天下的前秦王朝,再想想雄踞北方的盖世英雄苻坚,为何以绝对优势却遭惨败?导致前秦大败的原因很多,但关键却是恰恰一个几乎被人们忽略的重要原因——有人在两军阵前的一声空喊。

《资治通鉴》在记述整个

#世界战场神操作#王丹誉:一声空喊,战局扭转

朱序画像

战争过程之后,有句似乎漫不经心在补记,本应足以引起后人的十分重视,却被人们所忽视。这句补记的原话:“初,朱序在阵后呼:‘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开战之初,朱序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失败了!”前秦军队全部溃败纷纷逃命。)人们不禁要问,朱序何许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喊?这喊声为何有如此的杀伤力、破坏力?这其中竟然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惊天密谋!

朱序原来是晋兖州刺史,东晋升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即淝水之战前6年)被任命到当时东晋梁州刺史,镇守当时北边重镇襄阳。朱序到襄阳后,严阵以待以犯的秦兵,就连他的母亲韩氏也率领府中婢女和城中妇女组成的“娘子军”,修筑新的城防工事,老城被秦军攻陷后,部队很快转移到“娘子军”所筑的新城(史称“夫人城”)继续坚守。东晋襄阳守军在朱序率领下屡破秦军。太元四年(379)二月,朱序因部下襄阳都护李伯护投降前秦,引狼入室,致使襄阳失陷,自己被俘后被押送秦都长安。秦王苻坚非常赏识朱序,就封他做支度尚书(相当于现在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

#世界战场神操作#王丹誉:一声空喊,战局扭转

谢石雕像

前秦建元十九年、太元八年(383年)十月,即淝水之役决战前,前秦王苻坚赶赴驻扎在寿阳的前线指挥部,派出朱序去劝降东晋的最高指挥官——谢石(宰相谢安的弟弟)。谁料,朱序却偷偷帮谢石出主意,对付秦军,并且帮助谢石分析战局:“如果秦军百万大军全部集结完毕,那就真难对付了。现在我们必须趁他们没有完成集结,就迎头痛击,只要打败他的先头部队,那么他们的士气就泄了,我们就能大获全胜。”东晋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从而取得胜利,朱序等曾被迫降秦的文官武将纷纷乘机反水投奔自己的故国东晋。可见,朱序在阵后那一呼,既不是看到真实情况,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蓄谋已久的密谋。

#世界战场神操作#王丹誉:一声空喊,战局扭转

苻坚画像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 当年(383年)十二月,苻坚制定了诱使晋军“半渡而击”的作战计划。在两军对阵时,晋军是按照朱序之前的建议所定的战术,示弱佯求秦军向后退,让晋军过河再战。而妄自尊大的苻坚却臆想:以秦军后退,诱使晋军渡河,半涉之时,正好一举将晋军全歼。谁也不会想到,就在秦军刚转身后退的一刹那,早已在秦军之中的朱序就高喊一声:“秦军败了!”(史册原文“秦兵败矣!”)大军突然后退和朱序这声大喊,让不明真相的秦军官兵信以为真。在当时通讯、指挥条件下,秦兵自然而然地想地信以为真。是啊,如果没有失败怎么会后退呢?此时秦军大乱,不攻自破。前秦主攻部队15万,投入总兵力过百万淝水大战,竟然被东晋8万北府兵打得一败涂地。淝水之败,对前秦王朝而言,不仅是军事战役失败的噩梦,更是政治走向灭亡的噩耗;而对于东晋来说,奠定了40年太平江山。

#世界战场神操作#王丹誉:一声空喊,战局扭转

淝水古战场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