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经典: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加上连年饥荒,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刘备见状心下不忍,决心做一番大事业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张飞、关羽见状,愿意同刘备一起。于是三人志趣相投,选定张飞庄后一处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十分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最为人熟知的桃园三结义。

可近些年,随着许多影视作品的翻拍,史学家们又加深了对它的研究,发现这个故事居然是虚构的!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刘备在乡里聚集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经投入他的门下。后来刘备做了平原相,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在这里只说刘关张关系亲近、患难相携,且关羽、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可结拜之事却是只字未提。特别是关羽的那句“刘将军”更是确定了三人未曾结拜的事实。

第二个疑点便是三人结拜的年龄顺序不对。《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写道:“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此时刘备年已28岁矣。”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却提到:“刘备卒于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时年六十三。”而古人都以虚岁计算年龄,照此推算,刘备应生于161年。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不到二十五岁。

至于关羽,虽然史料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他的出生日期,但根据他的死亡时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史学家推测出关羽生于159年,比刘备大两岁。

张飞的年龄相对较好界定,根据《关公年谱》的记载,他比刘备小四岁。

按照这种顺序,桃园三结义的顺序则不该是刘关张,而应该为关刘张。

综合以上的分析,作者写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大可能是从史料中对“恩若兄弟”的一种延展想象,至于为何在各种民间传说以及《三国演义》中都称刘备为大哥,是因为在三人的关系中,刘备为君,张飞关羽为臣,从行政级别上来看,刘备始终是大于关羽张飞的。

在许多正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刘关张、诸葛亮等也只是三方割据势力中的一方而已。然而在其后的几个朝代中,曹操却成了奸雄,刘备成为了正义的化身,关羽和诸葛亮甚至逐渐被神化。

究其原因,“靖康之耻”后,南宋人对占据北方的金人恨之入骨,而三国时代曹操所属的魏国占据的就是北方,于是曹操渐成了南宋人的假想敌,刘关张自然成为了正义、忠义的化身。加上一部《三国演义》的流传,更是使得这群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