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强:数字科技行业会出现更多优秀公司


3月28日上午消息,“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在此期间,京东数科CEO陈生强接受新浪科技采访,分享了京东数科转型的背后逻辑以及数字科技对产业带来的改变。

去年的博鳌论坛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陈生强提出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做金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金融业务,而是把金融资产全转给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为服务,公司更加清晰的定位为科技公司,在业务方面实现从C端到B端的迭代。一年时间过去了,这场转型进展如何?

从C到B

2018年2月,陈生强就在内部大会上提出让“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并由此开始架构调整、企业更名,在保留金融科技业务的基础上,向营销、农牧、智能城市等领域扩展。

“我们发现,过去做金融科技所积累的能力,叠加更广泛的技术,再结合实体产业既有的知识和规律,完全可以去做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帮助实体产业去提升增长动力。”谈及公司转型的思考,陈生强表示,“随着智能城市、智能农牧等越来越多的业务超出了金融的范畴,所以我们就将名字变更为了京东数字科技。”

事实上,京东数科并不是从去年开始做To B。陈生强表示,“早在2015年我们就开始用自身的科技能力,为金融机构等B端用户提供服务。”

当时京东数科用了两年的时间,搭建了一整套的服务于零售产业链的以风险定价为核心基础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在服务用户的同时,也让基础技术在实战应用环境中进行验证与迭代。

在陈生强看来,数字科技一种新的科技手段,包含着时空大数据、深度强化学习等一系列的前沿科技。“他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体,既可以生产数据,又可以使用数据。”与此同时,数字科技也是一种新思维方式,必须建立在尊重产业知识和产业规律之上,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率。

“数字科技的发展将推动实体产业实现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生产与销售一体化、人类智慧与机器学习一体化”,陈生强认为,未来整个世界都会变成数字世界,全球经济也将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数字科技的边界

“数字科技的服务边界是可以不断延展的”,在实践中,陈生强发现数字科技本身并没有应用场景的边界,甚至可以应用到一些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行业。

他向新浪科技举了一个用AI改造火电厂的例子,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强化学习,获得综合最优控制策略。为了证明这件事的效果,京东城市在南宁一个火电厂做了很长时间的实验,最终把锅炉的发电效率提高0.5%。

谈到该项目的难度,陈生强表示,“锅炉内部有物理过程,也有化学过程,从这个角度看,难度在空间状态上要超过AlphaGo解决的围棋问题,并且我们没有办法像玩游戏、下围棋一样免费的试错。”

改造火电厂对于京东数科来说只是转型当中的一个缩影,在陈生强看来,数字科技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市场规模。就像我们做的智能养殖系统,所服务的就是一个超过万亿规模的市场,“智能城市的市场规模就更无法估量了。”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并不是由某一公司垄断的。“从企业自身来说,能够做多大,取决于自己能否真正不断创新,为行业为客户创造持续的价值。”陈生强表示,“未来在数字科技领域,肯定还会生长出很多的独角兽公司,甚至超级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或许都将成为我们未来的合作伙伴。”

京东数科希望跟合作伙伴一起去共建数字生态,真正融入到产业,但他同时也表示,“这种服务产业的基因和文化形成,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陈生强认为,“未来随着AI、5G技术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真正驱动万物互联,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互动所产生的数据量将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数据种类和数据维度也会变得更多、更复杂。”

“作为数字科技公司,我们会紧紧围绕实体产业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到产业数字化领域中去。”在他看来,这个市场足够大,足以容纳诸多的企业、诸多的模式共存,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来更多的优秀公司,共同为整个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