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64主战坦克炮塔正面厚度最大超过500mm,其等效抗穿甲/破甲能力达到400/450mm的垂直钢装甲。1976年,T64B型坦克装备部队,该型坦克采用了改进型的2A46型125mm坦克炮和1A33式综合稳像式火控系统,引入了电子弹道计算机,新型激光测距仪和改进的双向稳定器,使得坦克的瞄准时间进一步降低,并拥有了动对动射击能力。

T64主战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主战坦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苏联都将该型坦克作为镇国之宝,进行高度保密,不为外界所知。直到苏联解体后,这款当年先进又强大的坦克才逐渐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一同了解这款红色铁骑的来龙去脉。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M60主战坦克的服役,苏联现有的T54/55中型坦克和T10重型坦克在面对西方装甲集群时已不再占有优势。同时由于反坦克导弹的大规模普及,苏联在50年代所向披靡的大倾角均质钢装甲和圆形铸造炮塔已被证明无法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正面打击。

1961年,随着T62坦克的服役,苏联红军在重型机械化装备方面的尴尬境遇暂时得到了缓解;但由于其脱胎于T55系列的原始设计,使得T62坦克只能作为苏联机械化部队的基础力量,面对同时代的西方主战坦克并无性能优势。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红军急需一种可以压倒西方精锐装甲部队,并有能力抵御化学能反坦克武器的新型坦克。根据苏联军方对新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性能提出的要求,由哈尔科夫设计局研制,时任局长亚历山大·莫洛佐夫牵头的432工程方案被送到了苏联高层的案头,该方案即为后世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T64主战坦克。

T64主战坦克较之以往的苏联坦克,在各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从传动装置上,T64摒弃了以往苏联坦克配置的传统变速箱和摩擦离合器,转而采用了将变速箱和行星传动装置相结合的行星齿轮变速箱;该型变速箱与发动机直接相连,有效地减少了车辆转向时发动机的动力损失和传动能量消耗,并显著提升了变速装置大扭矩下的耐受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动力装置结构得到了简化,发动机舱所占体积相比于T62更小,使得坦克车高可以得到进一步降低,从侧面减少了坦克的正面投影,降低了坦克的被弹面积。

T64主战坦克采用了更大功率的750马力二冲程柴油发动机,相比于T62的580马力发动机,该型发动机由于不像四冲程发动机一样有阀装置,因此其结构更为简单,重量更轻。二冲程发动机每一次回转都会进行一次点火,因此从理论上,二冲程发动机可以提供远高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推重比。T64主战坦克在苏联坦克史首开先河地采用了液气悬挂;相比于机械悬挂装置,液气悬挂装置使得坦克在崎岖地形下行驶更加平稳,可以提高坦克在越野条件下的最大速度,并间接提升了坦克行进间射击的准确性。

T64主战坦克采用了与T62口径相当的115mm滑膛炮,但具体型号和制造工艺有所不同,其炮口动能相比T62的2A20式115mm滑膛炮有所提高。该炮可以发射脱壳尾翼穿甲弹,榴弹和空心破甲弹三种弹药。与其稍显平庸的主炮形成鲜明的对比,T64主战坦克在世界坦克史上首次配备了自动装弹机。T64主战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为隔舱式弹盘装弹机,分装炮弹的弹丸呈水平围置于圆形弹盘上,每颗弹丸配套的药筒则竖直排列于弹盘边缘。在实战中,炮手只需要选择所需炮弹种类,并按下对应电钮,弹盘会自动旋转,并将所选弹药对准火炮后膛,弹盘下的机械臂会连贯的将弹丸和药筒一次性推送至炮膛,炮手只需击发火炮即可完成射击;自动装弹机的出现使得T64的主炮射速达到9发每分,相比于手动装填同样口径炮弹的t62坦克射速提高至两倍以上;自动装弹机同时还解放了车组中的装填手,使得车组成员缩减至3人,进一步节约了坦克的内部空间,使得坦克可以用更小的体积和重量实现先进的整体性能。

432工程的火控系统一改外界对苏联坦克火控简陋落后的印象,采用了模拟弹道计算机和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极大的提升了坦克远距离静对静及静对动射击的命中率。配合苏联成熟可靠的双向稳定器,T64主战坦克在远距离静对静射击,动对静和静对动射击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其火控系统整体性能略超过M60坦克,与其改进型M60A1互有优劣,总体处于同一水平。

为了抵御西方105mm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的威胁,T64主战坦克首次应用了复合装甲。早期的T64复合装甲由装甲钢和玻璃钢叠加而成,车体首上装甲的结构为80mm装甲钢+105(一说140)mm铝合金+20mm背板装甲钢,整体倾角达68度;其等效抗穿甲能力相当于320mm垂直均质钢装甲,抗破甲能力相当于450mm均质钢装甲。在中东战争缴获以色列马加奇主战坦克后,T64又针对性的在车体首上加焊了30mm的硬化钢使得其抗穿甲能力接近400mm。T64主战坦克炮塔正面厚度最大超过500mm,其等效抗穿甲/破甲能力达到400/450mm的垂直钢装甲。

以六十年代的技术水平,英制L7 105mm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穿甲弹即使在极近距离内也无法击穿T64的正面装甲。而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破甲厚度平均在300-400mm之间,很难在T64正面造成稳定的有效击穿。值得一提的是,T64坦克在车体侧面安装了多片自动操纵的纵向鱼鳍状装甲板,通过提前引爆破甲弹的方式,使其达到间隔装甲的实战效果,在随后的批量生产版本中,该侧向装甲因实用效果不良而被取消。而在特殊防护方面,T64延续了苏系坦克的标准三防装置,以适应可能的核战争环境。

由于432工程应用了当时过多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其二冲程发动机和变速箱可靠性较差,T64主战坦克的试验和试生产延续了数年之久,直到1967年才得以正式投产。

1969年,T64坦克的第一个改进型号,改装更大口径的2A26 125mm滑膛炮版本的T64A正式服役,其发射脱壳尾翼穿甲弹的穿甲厚度达到了380mm,足以击穿全世界包括自身在内所有主战坦克。早期的T64A主战坦克的炮塔采用了多层高硬度钢复合装甲,在装甲厚度降低的前提下实现了略微超过T64原型的炮塔防护性能。而在1973年后,所有新生产的T64A坦克都转而采用陶瓷球阵列复合装甲,在多层均质钢装甲之间填充大量球状陶瓷,其抗弹性能相比之前又有提升。

1976年,T64B型坦克装备部队,该型坦克采用了改进型的2A46型125mm坦克炮和1A33式综合稳像式火控系统,引入了电子弹道计算机,新型激光测距仪和改进的双向稳定器,使得坦克的瞄准时间进一步降低,并拥有了动对动射击能力。T64B还可以发射9K112“眼镜蛇”炮射导弹,使得T64B的交战距离提升至5km。同时,T64B主战坦克改进了其复合装甲结构和厚度,其首上装甲结构为30mm焊接装甲+60mm装甲钢+35mm玻璃纤维+30mm装甲钢+35mm玻璃纤维+45mm装甲钢;在装备接触一反应装甲后,T64B的抗穿甲/抗破甲能力达到了500/650mm的水平。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直到M1A1和T80U服役之前,T64系列主战坦克都占据着世界最强主战坦克的宝座。该型坦克在世界坦克史上首次引入了自动装弹机,复合装甲和125mm大口径坦克炮,长期以来都是北约装甲集群最大的梦魇。作为苏联战争机器的象征,T64主战坦克见证了红色帝国的鼎盛与衰败,在世界坦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