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古时候是人们庆祝一年的收获以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日子,也是现如今让繁忙了一年的大家能够团圆的日子。

在古时候其实是没有“春节”这一名称的,在那时人们把阴历一月初一叫做“年节”。而“春节”这一称谓是从袁世凯做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才开始有的。

当时,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提交报告称:“中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所以这才有了“春节”。

不过因为当时和“春节”一同被提出的“夏节”、“秋节”、“冬节”并没有得到袁世凯的同意,所以只有“春节”在当时成为了全国性节日,到如今被人们所熟知。

而不同意的理由,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要知道当时中华民国号称“五族共和”(即汉、满、蒙、回、藏),而这几个皆是汉族节日,不宜全都定为全国性质的节日。因为严格意义上“民族融合,互相平等”可以说在中华民国时才开始。虽然清朝一直在说“满汉一家”,但是并没有做到,当时汉人的地位一直比满人低。所以有些决策不得不慎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