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佟大放正在市区的玉泉废品站闲逛,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习惯,因为这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明真相的农民将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当作废品卖掉。

陕西本就是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宝贝众多,但经常因为农民的文物意识不强,导致许多宝物被最终被扔进了熔炉里,佟大放几乎每天都会来这个玉泉废品站溜达一圈,当然不是真的闲逛,他的眼光扫向各个角落,任何一个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都会花钱买过来。

只因在废品群中多看了它一眼,它便成了宝鸡青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何尊!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何尊

佟大放四周观看,正对着堆有一米多高的废品细看,突然间,一件带有特殊纹饰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这是一件高约40厘米的青铜器,仔细一看,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且富有变化的纹饰让佟大放觉得这件废品绝对不简单。

他第一时间的想法是汇报上级,但是这个想法一瞬间就被扑灭,因为他身处的时代太过复杂,时常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被批斗,况且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好,根本没有资格说话,他最后决定,将此事仅仅告诉了保管部的主任王永光。

王永光细看之后,便向馆长吴增琨汇报,最后以3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青铜器,他们迫不及待的带回单位研究,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青铜器表面的花纹是浮雕的饕餮纹,饕餮是传说中龙的儿子,极为凶猛,但是其形象经常出现在青铜器上,令人产生一种敬畏。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当时他们给它取名“西周饕餮纹尊”,就这样保存起来,这一保存就是十年。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尊”

1975年,国家文物局准备调集一些精品文物出国展览,毫无疑问,“西周饕餮纹尊”入选,恰好负责筹备这项工作的人是当时著名的青铜器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他在进行除锈时,就有个想法,“西周饕餮纹尊”上会不会有铭文?

果不其然,马承源见“西周饕餮纹尊”内胆底部平坦,便仔细观察,发现有笔道痕迹,现如今看来,但凡有名的青铜器,其身上都是有铭文,字数越多越珍贵,毕竟这些字数记载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着更高的研究价值。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马承源馆长研究铭文

尤其是夏商周时代的事情,虽说有历史记载,但是很多记载语焉不详,很难让人相信,倘若让人相信,这种当时留下来的文物上的铭文自然是最好的,比如甲骨文、青铜上的金文,这些记载都是可以充当“政经补史”的作用。

马承源馆长研究后发现“西周饕餮纹尊”上共有一篇12行122字的铭文,看到铭文之后,马承源馆长更加激动,因为他在铭文中又有新的发现。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宅兹中国”。

就这四个字,马承源说道:“自从宋朝之后,一千多年以来,很多人都在探索中国一词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尚书·周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中国”一词便在这里面出现,不过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都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随着“西周饕餮纹尊”铭文的发现,“中国”便有了最古老的记载,本来是指伊洛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但凡是华夏民族居住之地便是中国。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铭文图片

又因马承源发现制作“西周饕餮纹尊”的人姓何,所以改名为“何尊”。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对“何尊”还没有概念,不知道它究竟是干嘛用的?

何尊:圆口方体,高39cm,口径29.6cm,重14.6kg;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

尊在古代就是一种酒具,当然是盛酒所用,古代办酒宴,就会将酒倒入尊内,之后再舀到壶里,放置席上,所谓“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即使如此。

“何尊”出土于何时?为何会在废品收购站?

一年后,国家文物局推荐一批文物赴美国展览,美国点名要求“何尊”,为了保证何尊的安全,他们为何尊投保高达3000万美元,足以看出美国对这次展览的重视程度。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1998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开馆,有人就说“何尊”肯定是镇馆之宝,马承源也被邀请,当时他称“何尊”何止是镇馆之宝,简直是镇国之宝!

然而就这样一个“镇国之宝”,竟然是在废品收购站用30块钱买来的,很多人开始对何尊的来历感兴趣,它是怎么到废品收购站的?

经过调查后发现,“何尊”最开始是被一对陈姓夫妇发现的,1963年,一位叫陈堆的人住在宝鸡的一处地区,同年八月份,这里下起了大雨,天晴后空气新鲜,陈堆心里欢喜,多吃了点东西,怎知吃坏了肚子,晚上拉肚子时,在自家后院看见一个“鬼脸”一样的东西。

当时陈堆就吓跑了,后肚子咕咕叫,在老伴的陪同下又去了一次,两人也不知是何物,但是在夜晚,他们也不敢去碰,第二天一大早,陈堆就拿着锄头将“何尊”挖了出来,因为不知是什么东西,又觉得能值点钱,于是放在家中。

宝鸡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赴美参加展览,美国为它投保3000万美元

时间久了,陈堆的老伴经常往里面放烂棉花,导致里面成了老鼠窝,后两人回到宁夏固原,将“何尊”放在哥哥家,几年后,哥哥陈湖因为家境贫穷,将“何尊”拉到废品站卖掉,结果废品站声称要将这些锈迹弄掉,陈湖觉得弄掉锈迹就少了许多重量,便没有卖。

他找了十几家废品站,原因都是一样,直到最后在玉泉废品收购站,老板见他急需用钱,便以30元的价格收了过来,后来就在这里被佟大放以同样的价格带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羽评郡主说

“何尊”的发现印证了一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稀世珍宝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发现,如今依然保存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不同的是,它再也不值30元,成了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就连国外学者也前来观看,欣赏属于它独有的特色,2002年,“何尊”被国家文物局定为第一批64件永不出国展览的国宝之一!

参考资料:

《废品堆发现“镇国之宝”》

《何缘“中国”——何尊》

《国宝档案》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