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清算在即:圈钱,韭菜,泡沫,新造车企业须优胜劣汰

文丨邱锴俊,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

今年的北京车展,有174辆新能源车展出。看到这么多车,我心中的感触是,应该赶紧清算多数新造车企业。

不是秋后算账的政治清算,而是纯商业意义上的清算。对于来凑数或圈钱的新造车企业,应当促使其赶紧终止经营,清查、估价、分配剩余财产。

这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新造车企业,而是希望通过市场调节,让资源重新配置,组合出更强大的几个新造车企业。面对积极转型的传统造车势力,唯有此举方可一战。

汽车行业清算在即:圈钱,韭菜,泡沫,新造车企业须优胜劣汰

泡沫化严重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北京车展期间说,目前有将近100家新造车势力。2017年11月,他说的数字是“60、70家”。6个月间,又有三四十家新兴造车企业产生。

那么老造车势力有多少呢?徐大全去年说有60多家。

新造车企业已严重泡沫化。这里有两个典型标志:一是出现了一批新造车“独角兽”企业,估值指数性增长;二是“大妈”进场了。不少朋友都看过这样的群发消息:某新造车企出售原始股权,5万元起购,承诺5年内上市。如果没能上市,该企业承诺以10%的复利回购股份。根据媒体的报道,该公司A轮融资“释放了10%的股份,融了3亿元”。而参与其中的,很多是“大妈”型的普通老百姓。

汽车行业清算在即:圈钱,韭菜,泡沫,新造车企业须优胜劣汰

▲手割韭菜

泡沫化又进一步吸引更多投机者,所以清算得赶紧。

一方面,以造车为名圈钱的企业大批存在,影响了新造车势力的整体评价。好多新造车企业在讨论同行时说,“不希望它倒掉,如果它倒了,我们的估值也受影响”。

另一方面,清算一大批根本没戏的新造车企业,资本、人才、资质等资源才能流动到优质新造车企业去。

特别是人才。现在,新造车势力核心技术基本空心化。在三电领域,它们顶多能说的是拥有“一流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研发能力”。但是,新造车企业都刚刚成立,哪里来的人才?大多是从传统车企和电池企业挖的。只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里,一流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研发人才也没有几个。

加快清算新造车企业,仅有的少数人才便可尽快集中。

新价值何处寻?

在新造车势力与传统造车势力的碰撞中,前者到底能够创造什么新价值?我目前观察到,它们正试图从以下4个方面探索。

第一是新造车势力更积极拥抱电动化,基本全都造电动汽车。

可惜,自主品牌传统造车企业,也想借电动化“超车”外资品牌,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江淮、奇瑞都是代表。而在核心的三电技术上,无论是什么车企都很难实现差异化。一个典型例证是,很多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和新造车企业,都用了CATL的电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品的差别只剩下电量的多少,以及电池包的成组效率和控制策略优劣。

这也意味着,新造车企业基本不可能在电动化方面创造新价值或者更多价值。

第二是基于更深用户理解基础上的新设计。典型的代表是车和家的SEV和蔚来的女王座驾。可惜前者夭折,而后者不算主流核心需求。

设计还得源于功能。在目前汽车仍然是乘驾功能为主的情况下,设计的变革难有大突破。如果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就不一样了。拜腾的车型直奔L3级别自动驾驶来设计:超级大屏幕、座椅可旋转;蔚来EVE概念车基于无人驾驶,设计成移动生活空间。这一点,相对中国自主品牌算是超前,但要和国际车企比,也算不上突出。

第三是更加积极应用智能网联技术,这是新造车势力目前最得力的。首先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比较积极的新兴造车企业,现在都已用上L2级别的自动驾驶,L3级别的也在一两年内准备应用—总体比自主品牌乃至合资品牌要快。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定位较高的新兴造车企业才比较积极。二是,传统造车企业并非不具备自动驾驶应用能力,而是更为谨慎。

其次是车联网技术,包括ID系统、车内通信、娱乐等服务的创新。新造车势力五彩纷呈,不过和诸多利用苹果、阿里、百度车机系统应用的同行,差别不大。

汽车行业清算在即:圈钱,韭菜,泡沫,新造车企业须优胜劣汰

▲2017年6月7日,百度智能汽车亮相亚洲消费电子展

第四是变革汽车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

生产模式上,代工已成为新造车企业的重要选项。但新造车企业不太可能获得优质的产能,起码不可能高过传统造车企业当中生产较好的企业。

销售模式上,新造车企业基本都要走直销的路子,但销售都还没怎么展开。直销能否省下巨额的中间成本,让利于车主?这是一个有想象空间的事,还有待实现。另外,面向出行公司定制销售汽车的模式出现,也可能有新价值产生。

服务模式上,由于车企直面客户,可以期待车主将有更好的服务体验。

4个方面中,有的答案已明,有的还需验证。还需验证的那些问题,也有比较明确的一些信息:新造车企业能在汽车设计、自动驾驶和生产销售服务变革上超越传统造车企业的,少之又少。

在我看来,试图创造新价值的新造车企业不多,做出有益尝试的更少。基于此,新造车企业更要快速优胜劣汰,整合优势资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