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名称:《热血高三》

可开发:电影

题材:校园、青春、教育

一所即将拆迁的城中村中学,32名“失败”的高三准考生和一位教育新丁,在青春肆意的舞台用一场不负时光的精彩演出,热血爆燃不一样的“黑色六月”。

故事梗概

一群 “乌合之众”,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公平肆意青春的舞台,一场不辜负时光的精彩演出……

名校毕业饱含热情却毫无教学经验的文青关昊明,成功应聘成为城中村学校“白西门中学”高三7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可到校后关昊明才得知,白西门中学面临拆迁,全校只剩下32名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留在学校继续就读的高三毕业生。

一心想炸学校的学渣老大,等着混文凭毕业嫁人的问题女生,没钱转学备战高考的学霸、甚至还有一个随姐上学的6岁孩童……小小一个班,在有早年更年期症状的同事口中,就像是一口烂泥塘,让人看不到希望。

某日,市局领导视察城中村拆迁情况顺便到白西门中学视察教学。检查团与在操场上打群架的学生撞个正着。关昊明为遮掩打架事件,受一张公告启发,谎称学生们正在为参加“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排练原创舞台剧《爆炸青春》。阴差阳错的,白西门中学竟然真的因此获得了参演特批名额,必须带队参加展演活动。

在关昊明的带领下,高三7班的学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第一次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青春梦想,爆发出惊人的光和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关昊明:

男,26岁,“白西门中学”高三7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外形干净俊朗,总穿着蓝色或白色的衬衫。略带些文艺青年气质。对教育充满热情有执着的期盼。戏剧爱好者,擅长朗诵。在别人眼中是个有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名校毕业对教育满怀一腔期待的关昊明原本对能担当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被学校信任并委以重任惊喜不已,可入职后才得知学校即将拆迁,自己教的“高三七班”只有半个班,留下来的学生都是没门路转学或早就想放弃高考只等混毕业的“乌合之众”。面对其他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的“放弃”,关昊明坚持有教无类,在带领学生阴差阳错参加文艺汇演的过程中,不但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也引导学生们找到了奋斗方向和希望,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们的自尊、自信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上了宝贵的一堂课。

龙哥:

陈仕龙,男,18岁,高三7班的“学渣”老大。外形冷俊,高大帅气,喜欢随手摆弄一个打不着的zippo打火机。擅长B-BOX口技表演。陈仕龙母亲早逝,父亲沉溺在丧期痛苦和庸碌生活中染上了酗酒恶习,长期对儿子缺乏关爱。

陈仕龙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早早担起自己照顾家庭的重任,心中对父亲有怨恨可对亲情也有不愿对人言说的期待。他桀骜反叛,冲动爱惹事可是内心善良,富有正义感,有责任心,讲义气。

陈仕龙学习成绩不好,对考上大学不抱期望,自尊心促使下,对看不起他的老师产生了逆反心理,总忍不住在学校调皮捣蛋,跟老师作对,甚至暗地里想借着学校拆迁的契机一偿“炸学校”宿愿。

因为跟学霸“秀才”打架意外被市局到学校视察的领导撞个正着,为掩盖矛盾不忍牵连对他一直友善的关老师,在同学的激将下,不情不愿的成为了文艺汇演的主角,展示了优秀的表演天赋,而在排练过程中,收获了友谊、信任和尊重,也在为集体荣誉努力过程中,找到了奋斗拼搏的成就感和快乐,甚至修复了父子关系。陈仕龙在演出结束后,决心好好复习,提升文化成绩,复读准备来年艺考。

胖子:

男,17岁,龙哥的“跟班”之一。做事一根筋,反应慢,结巴,对龙哥言听计从。

胖子是城中村“拆二代”,父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新城镇居民。对胖子学业上没有期待,只希望胖子能平安长大,安稳生活,高中毕业或做点小生意,或继续收租生活。胖子心中对于这种平庸无为、暮气沉沉的生活感到厌烦甚至绝望,可是因为天赋一般,学习成绩不好,他也看不到有什么改变的办法和出路。胖子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陈仕龙调皮闹事、畅想“炸学校”、做点“让别人刮目相看”的事。他看重友谊,情感细腻,对同学黎晓颖有暧昧的情愫。

皮猴儿:

李进,男,18岁,龙哥的“跟班”之一。黑瘦小个子,话多好动,爱抖小机灵,没耐心,爱恶作剧玩鞭炮。皮猴儿跟陈仕龙与胖子是发小,学习成绩不好让他在老师眼中一直是“坏学生”。年轻渴望被重视、被尊重,可是为分数论的学校和忙着挣钱生活的家庭乃至社会,并没有太多让他发挥自己特长、赢得尊重与信任的空间。日子久了,皮猴儿忍不住有自暴自弃的念头,变着法的调皮、与老师日益加剧的冲突,是他宣泄无处安放的青春的方式。关昊明的出现和高三七班不得不集体参加文艺汇演,给了他一个与自己、与学校和解与反思的机会,是他面对挫折的一次成长。

秀才:

孟强,男,18岁,高三7班的“学霸”。斯文的眼镜男,有些冷漠孤傲,不苟言笑,好强,内向敏感,有韧性。情感细腻,有急才。

与学校留守的其他“拆二代”不同,孟强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没门路没钱让孟强转学,孟强不得已留守学校备战高考。高考对于孟强以及孟强的家庭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最好也是最快的途径和机会。孟强珍惜高考机会,也因此与不好好学习的陈仕龙、皮猴儿等人格格不入,互相看不顺眼,矛盾重重。可是因为汇演又不得不与陈仕龙等人合作,在合作中,缓和矛盾,加深了解,培养友谊,才发现其实大家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与隔阂。

孟强父母对孟强寄以厚望,不满关昊明“不务正业”带着孟强“排练节目”,担心孟强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想尽办法为孟强转学到“高考工厂”。孟强对于高强度、机械化、人情淡漠的“高考工厂”非常不适应,加上父母的施压,巨大精神压力下几近崩溃,陈仕龙等人的友谊和支持,伴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黎晓颖:

女,18岁,高三7班的女学生,内向懦弱,容貌一般,身材中等,细心,在班上就像隐形人一样没有存在感。黎晓颖的父母坐拥几套拆迁房,日常就是打麻将、吃喝玩乐度日。因觉得黎晓颖成绩一般,考上普通大学就算读出来打工挣钱也不多,还不如早日嫁人成家拆迁补偿分红多一点更划算,因此对黎晓颖考大学并不支持。黎晓颖个性懦弱,对家里安排不敢反抗,顺从父母安排去相亲,可是她内心却渴望继续上学读书,并不想像父母一样过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生活。关昊明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也关注到了一直不受重视的黎晓颖,积极引导黎晓颖培养自信、挖掘自己的优点,支持黎晓颖遵从内心,坚持自己求学的理想。黎晓颖备受鼓励,也渴望做出改变。

陈主任:

女,47岁,英语老师兼教导主任。严厉刻板。有早期更年期症状,为稳定情绪,喜欢拿戳针做羊毛毡手工。陈主任教学理念狭隘,典型的“唯分数论”,因此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她眼中都是“坏学生”。而她对“坏学生”的对待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因此与陈仕龙等人关系紧张。她一心将陈仕龙等人踢出学校,认为那些学生无可救药,也因此不认同关昊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给关昊明和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阻碍。陈主任内心还是希望学生好的,通过文艺演出事件,让她有所触动,对自己的做法有一定的反思,对学生们也有了新的认识。

王校长:

男,59岁,“白西门中学”的老校长,老实保守,一紧张或思考时,就喜欢擦驱风油提神。

甄 贞:

女,17岁,高三7班的“班花”。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学习成绩好,热情爽朗,会弹吉他。

剧本片段

1、外景,白西门中学大门口,日

城中村拆迁废墟中, “白西门中学”孤零零一栋陈旧的教学楼。

“白西门中学”大门一侧围墙红漆喷着大大的“拆”字,另一侧围墙上,白漆喷涂口号“和谐拆迁,利国利民”。

关昊明提着行李从一摩托三轮车上下,站在“白西门中学”门口张望。

一声巨响。

灰土弥漫,学校涂着红漆的一侧围墙坍塌出一个大缺口。

围墙缺口中,灰头土脸的皮猴儿扶着残砖,兴奋的向外探头。

皮猴儿:靠,牛逼,真的炸开了。

一只手从皮猴儿身后伸出,按着他的脑袋,然后带着墨镜的龙哥也探出头。

龙哥摘下墨镜,满脸灰的脸上清晰留着墨镜印子。他不耐烦的用手扇了一下弥漫眼前的灰,咳嗽了一声。

龙哥:咳,胖子,你是个有才华的。烟大了,太他么呛……

胖子咧着嘴从围墙后挤出来。

胖子:龙,龙哥,火药,药,比例不……,不对,下,下,次……

学校里传来人群嘈杂的呼喊声。

三男生回头看,然后你推我挤地匆忙从缺口处爬出。

龙哥:扯呼……

龙哥跑在最后,跑时还扭头看了一眼关昊明。然后随着另外两人消失在街口。

关昊明看着三人背影,诧异。

2、内景,某出租屋,傍晚

关昊明提着行李,跟房东进入客厅。

关昊明将行李放在客厅中央,打量周围环境。

房东:关老师,这房间还行吗?拆迁快拆到这片儿了,也不知道你能在这里住多久,押金就不收了,房租按咱们说好的日子,月结。

房东边说边将蒙盖在家具上的布掀开,顺便将窗帘拉开,打开了窗户。

切换,关昊明走入卧室。

一张1.2米的单人木床旁一个敞着门空空的衣柜。

墙上贴着世界地图和几张名车及机械马达海报。

房东:哦,墙上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不喜欢就撕掉

关昊明:没事,留着吧。

房东:好,那没事的话,我就先走了,你早点休息吧。

房东转身想走,又想起什么似的,掏出一把钥匙,递给关昊明。

房东:关老师,你会骑摩托车吧?

关昊明:会。

房东:那就方便了。我儿子的摩托车就在下面车库,这是钥匙,车留给你骑。比走路方便多了。

3、内景,出租屋洗手间,日

关昊明对着镜子,整理衬衫衣领,冲着镜子微笑。

关昊明:各位同学,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关昊明。接下来紧张而又特别的一年,将由我陪伴大家……

关昊明突然停了下来,略沉思,轻轻摇了摇头。突然换上一个更大的笑容,配合着打招呼的手势。

关昊明(语气更加轻快):Hi,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你们可以叫我关老师,或者明哥。从今天开始,我们可就要一起跑过高三,你,做好准备了吗?

关昊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用力点了点头,做了个“加油”的口型。

4、外景,一楼车库,清早

关昊明揭开蒙在摩托车上的防尘罩。

一辆贴满荧光骷髅贴纸的哈雷摩托车。

关昊明诧异地盯着摩托车。

关昊明:不会吧……

关昊明跨上摩托车,启动摩托车。

大声的《远走高飞》音乐声“我一路看过千山和万水,我的脚踏遍天南和地北,日晒或是风吹……”伴着摩托车的启动响起。

关昊明被音乐声吓了一跳,跳下车,弯腰查找音乐声的来源,无果。忙把钥匙拨出,车熄火,音乐声停下来了。

关昊明:不会吧。

关昊明哭笑不得,掏出手机看看时间。

特写手机屏幕:7:00

关昊明把手机揣回兜里,启动摩托车,骑车出车库。

5、外景,街道,清早

城中村水泥小路,路两旁是密密仄仄拆迁中的自建楼房及砖块堆儿。

《远走高飞》的音乐声由远及近。

关昊明带着头盔,骑着摩托车,车速不快。

两辆女装摩托车从关的车后渐渐靠近。

龙哥带着皮猴儿骑一辆,胖子自己骑着一辆。

两辆摩托车夹着关昊明的车超车,皮猴儿跟胖子使眼色,一脸坏笑。

龙哥侧着头打量关昊明和他的摩托车。

关昊明被看得有些尴尬,对着龙哥笑了一下,点点头。

龙哥面无表情,扭头快速超车到了关昊明的车前。

皮猴儿突然从兜里掏出一个小鞭炮,点燃,抛向身后。

“啪”,一声鞭炮响。

关昊明车头晃动打滑,急忙稳住车把。

皮猴儿和胖子笑着,两辆摩托车突然加速,离关昊明越来越远。

6、外景,学校门口,清早

“白西门中学”门口被炸开的围墙缺口,几条塑料隔离胶带将缺口拦着。一保安坐在一木凳子,拄着保安棍,守在缺口旁,打盹儿。

关昊明在学校门口将摩托车熄火,与门卫点头打了个招呼,推着车进校园。

7、内景,校长办公室,日

关昊明略有些拘谨的坐在王校长对面。

王校长合上面前的一文件夹,往太阳穴上抹着驱风油。

关昊明:王校长,或许我带毕业班确实会经验不足,但是我会用我120%的热情,去弥补不足。我一定能带好高三7班的。

王校长:好好,年轻人,有热情就好。不过,你这个教学计划最好还是调整一下。

关昊明:相比往年语文科组的教学计划,我减少了模拟考试的数量,因为我觉得靠题海战术不太符合现在文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王校长(打断关的话):不,不,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恰恰相反,我是觉得现在课程内容深了,考试也太多了……

关昊明(诧异):多了?我比较过之前的……

王校长继续抹驱风油,眼睛被辣得眯起来。

王校长:关老师,此一时彼一时。没拆迁前,白西门中学别看是城中村中学,那也是市一级。可现在,片区整体搬迁了。高一高二的学生按要求,整体转学去了相邻片区的兄弟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高考,教育局指示,对于高三,不做转学的强制要求,所以最后就剩下一个高三毕业班……

关昊明:一个?您刚才不是说高三7班,怎么……

王校长:以前学校高三有7个班,但大部分学生也转学走了。现在就剩下32个学生,组了一个班……

关昊明:32个学生?您是说,高三,不,是整个学校,只有32个学生?!

王校长:对,32个高三的学生。学生们说为了纪念曾经的辉煌,非说他们是高三7班,7班就7班吧,反正只是个班号而已。

关昊明似乎被新得到的讯息震惊得缓不过神,不说话沉默着。

王校长有些尴尬,站起身,倒了杯水,递给关昊明。

王校长:关老师……

关昊明回过神,忙接过水杯。

关昊明:谢谢校长,您继续说……

王校长:别看32个学生是少了点,可是教育局有明确指示,不能因为拆迁,影响孩子们上学和高考,这才特批学校要坚持办学直到这批高三学生毕业。关老师,这个责任,也不小啊。

王校长说完继续抹着驱风油,眼睛一眯一眯的。

电影:《起跑线》

电影:《天才枪手》

电影:《嗝嗝老师》

本影片核心故事讲述了一群在旁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失败”高三准考生与一名空有热情并无教学经验的老师共同历经学校其他老师的不理解与失望、家长反对与目光短浅的放弃、教育环境中“读书无用论”“为分数论”等片面认识的重重压力,在一系列困惑、抗争、挫折后,通过努力与坚持,收获了众人的理解与尊重,师生重新找到了奋斗目标,并踏上了为此不懈努力的新征程。

与传统青春片刻意渲染“疼痛”不同,本剧用喜剧元素包装现实主义内核,展示“中国式应试教育”矛盾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意义与突破思路。聚焦年轻人面对学业、家庭以及社会压力下,亲情、友情、集体荣誉感、青春活力等正面的引导力量。影片自然、新鲜地展示了主角们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一种年轻特有的无畏活力与热情,极具情感张力。引发人们对于青春、理想、成长等积极正面的思考。

2018年中国高考考生975万人,近千万考生背后,是成千上万普通中国家庭为这一年一度“中国最重要的考试”的关注与付出。从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三十年,发展与变化显而易见,但“高考”某种程度上说是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对改变命运与未来生活期盼的本质内核从未改变。然而多年来,表现高考及高三考生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多,真正接地气、真实、不说教的精品更是少见。而近些年充斥影视屏幕的“中国式青春片”,依靠流量明星,凭借“闺蜜撕逼”、“早恋”、“堕胎”、“车祸”等狗血且俗套雷同的情节桥段,及过于贩卖“怀旧情怀”与“青春疼痛”,备受观众诟病,再难引起市场关注。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没明星没爆点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印度电影《起跑线》等能克服地域文化障碍,均在中国收获过2亿票房,恰恰说明能反应教育现实、真正具有青春气息的影片,往往能引起观众共鸣,市场是有需求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的迅速滋生与崛起,年轻人面临的选择与诱惑也越来越多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在“网红经济”、“创业潮”、“拆二代”等冲击下,夹杂着年轻人面对成长的困惑与压力,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思与质疑。本影片就是想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展示新一代高三考生真实生活与选择的同时,引起人们对于青春理想、生活目标、教育本质等思想层面的关注与思考。

此外,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占全国总票房比重在2012年到2017年连续保持了六年增长,由20%上升到31%。在腾讯推出的《2017年娱乐白皮书》中,明确表示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趋于饱和,三线以下城市观影习惯正在养成。而分析三线以下城市票房数据观不难发现,相比较一二线城市对于进口大片的青睐,“小镇青年”对于接地气的国产影片,尤其是国产喜剧尤为受落。本影片将故事发生背景设置在一所即将拆迁的中学内,将“炸学校”、“拆迁”等信息点融入影片,不但让故事更具戏剧性和冲击性,丰富了故事的喜剧元素,更贴近“小镇青年”生活,更具俘虏“小镇青年”的爆点。

编剧:郑欢

本项目已注册版权

〝文章声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编剧老师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