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3年感恩节前的一天,天已向晚,我从作家齐宏伟旅美所在地向北四小时左右车程的城市博物馆里走了出来。晚霞一缕尚留于远处青白色的天际,近处的华灯初上。渐笼上来的夜色之中,车灯霓虹,照耀在博物馆门前街角广场上一片飘摇的白茅上。冬日的晚风竟是特别的温柔。

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白皮肤、黑皮肤的人,多半身着正装,三三两两地说着话。前面空阔的地方,很快走来一间非裔美国人教会的诗班。他们大约十余人,有指挥、有手风琴伴奏,背对远处的街市和车流,面向众人唱了起来。其中的一首歌曲令我印象深刻,上来领唱的女歌手声音高亢、饱含激情。在我不谙音乐的想象中,惠特尼休斯顿仍是当地不知名的福音歌手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记得其中回环重复的几句词是:Do you see what I see,do you hear what I hear,do you know what I know。歌词大致说的是基督耶稣降生之事。现在读到齐宏伟著《上帝的火柴2》第12篇,“你有没有听到那神秘的声音”,忽然间就想起它来,粗译如下:

夜间的风对羔羊说,

我所见的你曾否看见:

在高高的天上,

有一颗星,

舞蹈于夜空之中,

尾翼大如风筝。

羔羊对牧童说,

我所听到的请你静听:

有一首歌,

响彻夜空,

高高掠过树丛,

声音盖过大海的砰訇。

牧童对大能的君主说,

我所知道的你是否知道:

在你的宫墙内,

大能的君主,

一个婴孩在严寒中颤抖,

让我们带上金银献于他手。

君主对他的人民说,

请听我言:

无论何处,

祈求平安,

有一婴孩,

将带给我们光明和良善。

无论作词人的本意如何,这首歌作成以后就有了它独立的存在,为众多歌手所演绎翻唱,被归类为圣诞歌曲,并在我所偶遇的露天演出中随同其他经典赞美诗一起献唱。也许蹩脚的翻译不能准确传达原意,但是歌中反复的追问是明确的,追问的背景就是新约圣经的记载:

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太2:9-12)

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的人就甚惧怕。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 神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注:有古卷作“喜悦归与人”)!”众天使离开他们,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说:“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们的。”他们急忙去了,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又有那婴孩卧在马槽里;既然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路2:8-17)。

歌中的婴孩就是耶稣。在圣经记载的场景中,当见的是指引朝圣者的大星,当听的是天使报告喜讯的歌声,当知的就是那降卑为人的婴孩,将成世人的拯救和祝福。

在路加福音随后的章节还可以看到,老西面因着盼望,因着圣灵在他身上,见到耶稣之后就称颂说: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29-31)。

借着圣经上的话,当人子的降临活画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也应当有同样的看见:看见救恩、光明和荣耀。

然而人常常是相反。属灵的眼睛没有打开,本当看见的难以看见;属灵的耳朵没有开通,本当听见的不能听见。耳聋眼瞎,哪里能晓得真理?内里焦渴挣扎也就在所难免了。

更进一步讲,即便是已经信了主,我们仍然需要接受圣灵的护理,用水借着所听的道,或者说取用“话中之水”,来洗净自己,成为圣洁:

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5: 26-27)。

To make her holy, cleansing her by the washing with water through the word, and to present her to himself as a radiant church, without stain or wrinkle or any other blemish, but holy and blameless.

可以说,我们一生功课中很要紧的,一是要会听,二是要会取用话中之水。

回到《上帝的火柴2》作者齐宏伟所偏爱的第12篇,他在赏析中提到,“对安徒生来说,上帝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大自然,所以,他才能通过大自然时时处处听到耶和华的声音,连树木都是因听到耶和华的声音而落叶。带着这样一种敬畏之情靠近和聆听大自然,你就真能听到大自然背后那神秘的呢喃。”

在第12篇的原文摘要中,我们可以体会安徒生是怎样通过以童话形式所写一年四季的故事,说出常人所未曾看、未曾听、未曾觉察之神秘。故事中的麻雀前后两次感慨说,人造的日历终难比拟神对四季时序的巧妙安排;老渡鸦竟能超出常人,承认自己和麻雀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小鸟;而神所造一花一叶一虫一草,甚至石子和流水,都有生命的美,“堆满了大自然供品的祭坛”,当“黄昏的天空射出金光,任何教堂的圆顶都没有这样华丽”。在四季的观察、想象中,安徒生更是随手引用圣经典故,将圣诞节教堂的钟声认作“婴孩出生的钟声”;将春日来临后隐退的冬天老人说成是“就像立在山上的摩西一样”。借着这样的比拟我们可以体会,在安徒生眼中,四季时序的轮转就是神奇妙的安排。

然而,“和安徒生相比,远离自然和远离信仰已成为我们今天教育中的两大痼疾。”

我们因为“敬畏之心的减弱”和“感时之心的迟钝”,对造物的主所预备大千世界一切的美好基本无感,因此我们的心弦死寂,里面的灵泉枯干。

要对治这样一种痼疾,齐宏伟著《上帝的火柴2》作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用安徒生童话,一种“基督徒的幽默”,重新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灵性的世界。书中说,我们作为人,是一种“对交性的存在”。是的,在社会交往之外,人还需要觉知另一个灵性世界,与受造的自然和造物的永在者发生关联。这一觉知和关联,可以借助于适合基督信仰的好的文学(fine literature for Christians),就是通过阅读与庸俗的世事发生间隔,并从被抛入的此时此世蒙蔽而且局促的生存状态中超拔出来。

具体到《上帝的火柴2》,就是借着作为灵性文学的安徒生童话中善良、纯真、最具美感的意念的自由延伸,也就是他宗教情操的完全显现,让人得着灵性上的解脱、复原和安慰。正如作者在《上帝的火柴1》、《上帝的火柴2》序言中交代的,这书扫除层层迷障,匡清各样的误解,是要还原安徒生作为虔敬基督徒的本来面目,并且解读出安徒生童话作为基督徒灵性作品所要传达的本意。在我看来,这就像《创世记》中以撒清理亚伯拉罕的井,掏出外邦人恶意填埋的泥沙,要让清流再从井底涌出,从而恢复亚伯拉罕当年挖井时所设想的功用。

因着这重新开掘的工作,我们今日读到《上帝的火柴》,就知道按正意理解安徒生童话,原来无所谓阶级对立,无所谓意识形态,只要单单纯纯作为一个人,借助文字,从另一个百余年前讲故事的基督徒作家那里有所看见。在阅读中我们得到的或有不同,但源头一定都一样,是同样甘甜清冽的泉水滋润心间,是从更美世界传来的妙音萦绕耳畔,也是从更高世界投下来的光照进了我们心里。

读者要听我们所听——彼岸的跫音,见我们所见——高天投下的蓝光,真得着我们所得的——永活泉源的滋润,需要放下自己,敞开心,与我们一信,一洗,同饮于一灵。所以我们也求:

主挖去我泥沙

让井涌上水来,

成为活泉

不再干枯

我好每日向你欢然取水。

愿你大能的水流,

升高越过一切事物,

冲破所有障碍,

医治如我耳聋眼瞎之人,

满了明亮甘美。

愿你生命的恩流围绕,

叫我们同灵舒畅,

同心欢欣,

汇成一股水流,

直涌入永远生命。

版权声明:本文为齐宏伟老师著《上帝的火柴2》读者的读后感,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