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乳娘》在济南演出诠释“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精神

“乳娘精神”闪耀齐鲁大地

——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作出弘扬红色文化“乳山贡献”

没有台词,只有无声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结合,传递着超越血缘的亲情和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3月27日,19:30,民族舞剧《乳娘》继2018年在济南首演之后,再次登上省会大剧院的舞台。

当年的“乳儿”代表宋玉芳、于致荣、孙乳顺、李建英四位老人专程赶到演出现场,看到观众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她们非常激动。

“剧里的每一个情节都将我们带回到当年的胶东,让我们想起远在胶东的妈妈。”宋玉芳说,她已不是第一次应邀观看舞剧《乳娘》,但每次观看都异常激动,“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乳娘,剧组的全体人员和演职人员再现了乳娘的大爱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

舞剧《乳娘》依据抗战时期胶东“乳娘”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真实历史创作而成,以山东民间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生”“离”“死”“别”四部分,生动讲述了冒着生命危险哺育革命后代的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的英雄群体,深刻阐释了“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扣人心弦、深情动人。

演出期间,乳山市还举行了“勿忘母恩——红色乳山”胶东早期抗战根据地核心主题展活动,通过历史照片、珍贵实物、视频专题片等形式,集中展现山东胶东地区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勿忘红色乳娘,勿忘祖国母亲,勿忘人民母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不少妇女干部生了孩子无法随身带养。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在胶东抗战大后方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自1942年至1952年的十年间,胶东育儿所先后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多次的日军“扫荡”和迁徙中乳儿们无一伤亡。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乳娘们视乳儿如己出,哺育并保护了这些幼小的生命,有的乳娘在生死关头,甚至不得不舍弃了亲生骨肉。

在日军对马石山开展的大扫荡中,裹着小脚且体弱的乳娘肖国英抱不动两个孩子,她把亲生女儿藏进了草垛,却抱着乳儿小远落藏进了深山。乳娘姜明真和婆婆抱着乳儿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跑到山上,藏在山洞里,可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喂一个,另一个就哭闹。为避免由于哭闹暴露,姜明真狠下心把亲生儿子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在敌机轰炸中,她的孩子被埋在山洞里,被姜明真抱回家后没几天就不幸夭折。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而她自己6个亲生骨肉却因为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先后夭折了4个。为了躲日寇,乳娘宫元花和保育员李玉华一起抱着刚满周岁的乳儿福勇躲在山上两昼夜,宫元花把福勇包在自己的宽裆棉裤里,让福勇的脸紧贴着自己的胸口,并与李玉华对面而坐,两人把双手互插在对方的胳肢窝里捂着,用两人的身体温暖着福勇。仅有的一块玉米饼子被宫元花嚼碎了,一口一口喂给了福勇。

乳娘初典英为了把乳汁给乳儿八一吃,先用芋头把自己的孩子喂饱再给八一喂奶。乳娘邓素云在抚养乳儿小正子到4岁后病逝,孩子又交给了妹妹邓素珍继续抚养。乳娘矫曰志哺育乳儿生儿四年,十几次为生儿献血,以命保命……

其实,《乳娘》只是近年来乳山挖掘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代表。乳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既有轰轰烈烈的五大抗战英雄群体之一、舍身相救上千名群众的马石山十勇士,也有默默无闻用乳汁哺育1223名革命后代的乳娘和保育员,还有从踊跃支前的兵工研发制造、被服生产到冒死救治伤病员的诸多后方医院、制药厂,以及为胶东乃至全国抗战解放事业的经济稳定做出重要贡献的北海银行印钞厂等红色遗址,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红色遗址更是党政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段段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乐章。

秉承着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理念,近年来,乳山深入挖掘红色史料,抢救性保护红色文化,深入实施以“乳娘”为核心的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了以胶东育儿所、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沿线,融合许世友战时指挥所、胶东兵工厂、印钞厂、胶东公学、医院、被服厂等红色资源和红色遗址,让历史说话,成为乳山红色文化展示和各级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来马石山、胶东育儿所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当中既有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业家、学生、海外归国人才等社会各界人士。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近年来,乳山先后涌现出了全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典型邵本道、“齐鲁时代楷模”王伟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红色精神,润物无声。乳山坚持寓教于乐、以文化人,通过创新红色文艺精品、守护红色文化阵地、加强红色教育传承,以舞剧、吕剧、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让红色经典“上舞台”、“进荧屏”,创作了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红色吕剧《乳娘》、情景剧《红色乳娘》、大型专题片《红色的爱》、长篇报告文学《胶东乳娘》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文化可读可学,直抵人心。

由于战争时期乳娘都是秘密抚育乳儿,加之战乱、档案资料散失等原因,胶东育儿所乳娘事迹淹没乡间,“乳娘”与“乳儿”寻访的有效线索也非常少。进一步弘扬在抗日战争最艰难时刻用乳汁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的乳娘精神,今年年初乳山市启动了“小远落——你在哪里?”寻访乳儿活动,并公布了首批查访的42条乳儿线索和线索收集平台,在全国寻找当年胶东育儿所“乳儿”,助力红色“乳娘”和“乳儿”团圆。

本文系凤凰网山东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