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自有贵重处,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烟烽火里的文坛佳话

《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壮阔的英雄史诗。在这部史诗里,曹操无疑是一个耀眼的明星。他背负着“奸雄”骂名,但他的才华、谋略、胸襟、气魄却是整个三国时代独树一帜的。他开创了魏晋基业,也刷新风气,给当时的文坛吹起了一股雄浑的新风。论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造诣,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陆逊等人或可以与曹操争锋,但若论起文学成就,估计以上这些人也不敢自诩和曹操在一个能量级上。

汉朝末年的时候,汉灵帝任命梁鹄做了选部尚书。选部,就是后来的吏部,今天的组织部。在古代的六部里,吏部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到了宋代的时候,吏部尚书一般都是枢密院副使兼任,在朝野和民间,吏部尚书也被人尊称为“天官”。吏部掌握着朝廷里官员和士子们的考核和升降荣辱,几乎是命运主宰。民间自古有“天官赐福”的说法,吏部尚书掌管禄位,人们当然期盼能够得到他的青睐和恩赐,所以就有了这个别称。

梁鹄雕塑

当时的选官用人主要还是推举,各个大家族、朝廷里的要员和地方官会定时向朝廷推举可用之才。28岁的曹操也因为“孝廉”而被推举上来,推举的人给“天官”梁鹄的任用建议是洛阳令。但这个梁鹄了解曹操平素的为人,知道曹操整体喜欢闲游闲逛、玩猫逗狗、不务正业,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距离“孝廉”二字尚且距离挺大。况且洛阳是首府所在,天子脚下,怎么能任用这样一个纨绔来担任一把手。于是,梁鹄就顶着推荐者的压力,愣是没有签署曹操做洛阳令的文件。当然,曹操后来的人生第一份工作依然是当了洛阳令,而且很称职,也用“五色棒”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但这已经是梁鹄不再担任选部尚书以后的事了。不过,梁鹄和曹操的梁子也就从此结下了。

说起这个梁鹄,他在为官的官德方面无可挑剔,这从他能够坚持原则,不屈从权贵,不签署曹操的任命令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但这个人又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文人风范,性情很是放达,很有点疏懒不羁的味道。他很爱喝酒,喝酒的时候也不带钱。本来他也没什么钱,坚持原则的一般都是清官,清官自然就没有太多用于消遣的余钱。

古代酒馆的复原情景

他每次去酒馆喝酒,喝醉了就在墙上写字。大伙都喜欢看这个醉汉写字,但他明确表示,不能免费围观,须得掏一点门票钱。于是,围观的人就一文两文地出,然后观赏他的“创作”。直到酒钱足够付账了,他就拿起抹布,将自己的“作品”抹去,然后踉踉跄跄,一路高歌地走出酒馆。有时候,他也会醉倒在街头,直到遇到好心的人把他送回家。

梁鹄这种“卖艺喝酒”的方式,就相当于今天的学生“半工半读”,靠自己的手艺喝酒,也因为他独特的表演,给酒馆增加了人气,活跃了气氛。于是,每次看到梁鹄进来,酒馆伙计就会主动笔墨伺候。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梁鹄的字的确是写得好。

鲍国安老师扮演的曹操

他这种逍遥日子没有过多久,董卓就带兵进了洛阳,一时间洛阳乌烟瘴气、鸡飞狗跳,朝臣个个惶惶不可终日。梁鹄是人醉心不醉,他可没有胆量与董卓这样的人同朝为官,于是仓皇之中逃到了荆州,投靠荆州刺史刘表。这刘表名列当时的“八俊”,为人高雅,最为喜欢结交文才之士,梁鹄自以为到了刘表这里,就找到了知音和靠山,可以继续过悠哉乐哉的日子了。

俗话说“冤家路窄”,梁鹄的安稳日子再次没有过多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去世,曹操的大军随后也攻占了荆州,梁鹄的靠山倒塌了,而且连选择继续逃亡也没有去处可供选择了。梁鹄很清楚,自己当年在选部尚书任上的时候,压制过曹操的事曹操一定还记得。今天曹操兵势强大,自己又是曹操的对头刘表的门客,这次落到曹操手里,决计没有好果子吃。

民间艺人创作的《 负荆请罪》雕塑

思来想去,梁鹄决定“豪赌”一把,他把自己的生死存亡全押了上去。他模仿当年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事例,命令家人绑了自己,然后主动来到曹操的军中大帐,请求曹操处置他。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曹操被描绘成了一个阴险奸诈、妒贤嫉能、心胸狭小的人,例如他借口杀害以聪明多才著称的杨修,自小就知道让梨、孝悌之名远播的孔融,满门抄斩董承一家,毒死皇后、杀害吕布、华佗……简而言之,凡是反对曹操的,或者站在曹操对立面的,甚至稍被曹操疑心的,曹操没有放过任何人。这些人都死得很惨。梁鹄也自知这次“豪赌”赢面很小,八成是死定了,但他也别无选择了啊。凡事,想明白了就坦然了,坦然了也不恐惧了,梁鹄那个时候估计正是这个心态。

于和伟扮演的曹操形象

出乎意料的是,曹操见到梁鹄,立即命人解除了他身上的绳子,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梁鹄原来预料的刀斧加身瞬间变成了酒肉相待,梁鹄内心充满了惊喜,当然也充满了疑惑。然后曹操也很坦然地告诉梁鹄,知道梁鹄是当年压制自己的“天官”,更知道梁鹄曾经是自己的对头刘表的门客。但这些对于曹操都不重要,因为曹操还知道,梁鹄是擅长“八分书”(介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书体)的书法家,声名远扬;梁鹄为人狂放不羁,但是人品高洁,平生除过好酒再无其他恶行。

更让梁鹄惊喜的是,在曹操的指示下,他看到曹操的行军打仗里挂着一幅绢帛写就的书法作品,细看之下正好是自己写的。曹操告诉梁鹄,说他深知梁鹄的心性为人,天生不喜欢被束缚,所以也就不考虑做官的事了。做了官处处要遵守规矩、服从命令,不能让梁鹄自由自在,更不利于他的书法创作。艺术是崇尚自由的领域,同样作为一个文艺男人的曹操自然深谙其中的妙谛。

梁鹄存世的书法作品欣赏

曹操给了梁鹄俸禄,令其安心生活和创作。后来曹操的很多匾额、题字都是梁鹄的大手笔,例如丞相府、铜雀台、魏王宫,甚至包括他出行的时候的号旗上那个豪迈雄阔的“曹”字,都是梁鹄这个“八分书”专家的杰作。梁鹄至今能够看到的遗世墨宝有《孔子庙碑》、《受禅表》两幅,人们至今还可以通过作品稍加领略这位千年前的书法家的风采。

一个生性放达的文人,一个雄才伟略的奸雄,本来可能会走了俗套,上演一出有仇必报的剧目,岂料文人有他的贵重处,奸雄的心胸豪阔也非常人所能逆料。于是,一段令人赞叹的文坛佳话就在烽火狼烟的三国诞生了。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