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一部以2015年付瑤的《創業時代》改編的電視劇,就是這樣一部以微信創始歷程爲藍本的勵志創業劇,就是這樣一部聚集黃軒、週一圍和大BABY的國產偶像劇,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它的出現並不是爲了激勵更多的年輕人秉承着“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口號繼續奮鬥,恰恰諷刺的告訴觀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是多麼不堪一擊,這個時代的創業是多麼荒謬可笑!

1.創業是口號,壟斷是根本

首先,這部電視劇的取材和時間出現了很大問題。“魔晶”=“微信”,這是無可迴避的一個事實,當生活中的少男少女對着手機互說情話的時候,抬頭看到電視中出現的創業點子——即時語音,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

且不談論這種時空錯亂感,劇中一再被用來作對比的移動互聯網和通訊基站更加凸顯了整個編劇團隊的“低齡化”。我知道這部電視劇想要脫離現實架構,拋去騰訊、阿里、移動、電信等主體去塑造一個創業大神——郭鑫年(Happy New Year)。可是,請導演和編劇動動腦子,以中國目前的國情,和2018年的4G時代,你告訴我移動互聯網和基站是對立的關係嗎?如果沒有移動率先成立的4G基站,哪裏有後來微信的迅速傳播,可以說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因爲這幾個大佬的重金介入才能在短短几年內迅速建立。

而《創業時代》似乎要死磕到底,他們就讓5個人的團隊在十幾個月時間打造一個張小龍幾十人的團隊用了幾年創造的即時通訊軟件,然後就是創造了一個屬於他們的互聯網時代,what???也許馬化騰看過後,只會微微一笑,抽都不會抽一下的。

整部電視劇連我這個行業外的旁觀者都看不過去,其低智商的商戰策略簡直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尤其是對幾大國有運營商的描述,簡直可以用不堪形容。劇中”捷迅“這種語音收費的軟件,放在2010年後的時代,你覺得運營商會買賬嗎?這個時候3G時代已經來臨了,這就預示着根本不需要以單獨話費的形式進行收費,直接算進流量裏就好啦,劇中生生把這個軟件變成了另一個”飛信“,看得人慾哭無淚,到底是我把事件背景搞錯了,還是導演把時間背景搞錯了?(再看看劇中演員用的智能手機)

在經歷了20集的小孩過家家後,魔晶橫空出世,大獲成功,我也喪失了對於這部創業劇的耐心。因爲這個團隊只是對照着小說拍了這麼一個”浮城謎事“,這裏面沒有對於創業者興衰進程的思考,沒有關於中國壟斷資本對於創業者的利弊呈現,更沒有對於這個時代年輕人的一個大膽揭露。只是用自以爲是的”以小博大“換取熱血沸騰的口號,殊不知在這個創業年代真正走上人生巔峯的青年寥寥無幾!

2.創新是徒勞,浮躁是根本

看到《創業時代》你就知道在這裏,創新真的僅僅是一個口號而已。從藝術形式上看,這是一部平庸的不能再平庸的電視劇,莫名其妙的人物關係,不經推敲的劇情發展,毫不考究的商戰呈現,最後加上angelbaby的演技加持,造就了這樣一部響應了X策,呼應了國X的勵志青春偶像劇。

說真的,如果把這個故事拍攝成紀錄片——《微信成立的日子》,我覺得一定會大受好評,畢竟真人真事,更有說服力,也更直接展現當下互聯網創新的功與過。可就是這樣一個訴求,我們如今都無法踏實做好,越來越多人不喜歡探究出處,更不喜歡探究出處的根本,用最簡單,最粗暴,最好玩的方式講一個概述,就OK了。就好像大學課堂,老師一節課只給你讀概論,這一門課程你就當學會了。這就是”浮躁學“的邏輯,沒有人願意學習更細緻的東西,框架打好了,一切完事兒,不需要精雕細琢,不需要內部裝潢,也不需要根基穩固,只要呈現一個完美的軀殼,這就是成功的祕訣。

如今的我們太喜歡大肆宣揚成功,卻不敢讚頌失敗,就連一部《創業時代》都不敢將如今年輕創業者的現狀擺在大衆面前!我們還在意淫馬雲、馬化騰、雷軍等等的創業成功,卻不知道現如今年輕人的創新如果能夠被騰訊、阿里收購就是他們最好的歸宿。根本沒有那麼多郭鑫年,會爲了一個即時通訊幾經折騰,不惜傾家蕩產,因爲當寡頭們紛至沓來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即將被收編或者被剿滅的時刻!

請記住我標題的那八個大字,它不是我義憤填膺的怨念,而是我冷靜思考的結果。《創業時代》很差,它不僅讓黃軒和週一圍的角色完全臉譜化,也讓看到這部影片的創業者更加迷茫和無知。這部劇看似在講述一個小人物搬到大資本的創業神話,其實就是一部被資本裹挾的殘羹剩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