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起,发现自己的朋友圈被「打卡软件」给刷屏了

手绘打卡

英语口语打卡

背单词打卡

跑步打卡

打卡这项最初用于监督职工上下班的方式,开始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减肥打卡、背单词打卡、学英语打卡、早起打卡、早睡打卡……

打卡已经不再是一项任务,它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参加打卡,你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平台中通过各种「花式打卡」展现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早起、健身、旅游、摄影、学习…只要是个事都可以演化成打卡,在这个时代,打卡已然成为一种潮流

你,是不是也是打卡阵营里的一员?

那么,我们到底是为什么「打卡」

「打卡」提升了人的自我效能感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水平与感觉层面的抑郁、焦虑及无助有关。

当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时,他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设置较高的目标。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也会更加坚韧不拔。

这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打怪升级」的成功之路。然而,「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

我们能从打卡中收获什么,不是看打卡的天数和设立的目标,而在于我们在具体完成每日目标时是否专注与投入,是否持之以恒

通过打卡建构自我和获得认同。

传播学者米德的主客我理论认为,自我可以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

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当你加入了一个打卡群,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小伙伴们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话语,我们会感到来自他人的动力和期许,从而改变主我的认知,说服自己「既然设定了任务,就应该完成它」。同时打卡群里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也能督促我们完成任务。

传播学者阿伯克龙比和朗斯特认为:

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媒介进行表演,并经由这种表演建构自我身份和寻求他人认同

在社交平台上,打卡通过主我和客我的互动塑造良性的自我意识和感受,如仪式感和满足感,从而促使自律。

与他人的互动是不是让学习这件枯燥的事情看起来有趣多了?拥有了监督者的你,感觉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通过打卡进行印象管理。

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

打卡的分享机制,使你感觉受到监督,敦促自己进步从而更拼命地完成任务。

当你开始一个打卡项目的时候,你就在朋友的印象里建构了「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而为了维持这样积极正面的印象,你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这样的打卡图标,是不是让略微有点强迫症的你些不适?为了不免这种不适,就咬咬牙做到每天都打卡吧!

除此之外还有社交平台和互联网产品的推波助澜

很多打卡机制都是软件的宣传招数。

用户在完成180天/360天学习后可以达到学习时长和学习得分,就可以返还学费。 以499元套餐为例,用户学习总时长不低于90小时,第180天学习效率不低于90,平均分不低于90,即可返还学费499元。

改变的只是天数 ,不变的是内容。被打卡软件占领的朋友圈也给朋友带去了困扰。

于是问题来了,打卡真的有用吗

随处可见的打卡分享和打卡群,让我们在暗暗赞叹别人的努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焦虑,害怕自己落后

别人每天的生活好精彩,看看我每天都在干嘛。

你看那个女生,她坚持每天跑步5公里,连马甲线都有了!

为了避免落后,你也加入打卡,寻找心理安慰。

但问题是,你是真的关注锻炼、学习、早睡早起,还是只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中营造出积极努力的假象

曾经看过一个TED演讲,主题是「不要把你的目标告诉给别人」

想象一下你想做的事情。

然后,告诉你今天遇到的人你将要做什么, 想象他们对你的赞美。

这样说出来,是不是感觉特别好?是不是觉得自己离目标又更进一步了?好像已经实现了?

然而,坏消息是:你最好闭嘴

因为那种开心的感觉,反而会让你的目标更不可能实现。

当你告诉别人你的目标,他们对你赞扬、支持后——心理学家将此称作「社会现实」

你的心理会造成一种目标或所需做的事情已经完成的错觉,当你感受到满足感的时候,你的动力会因此降低,所以本该做的事情就懈怠了。

而打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向朋友们宣布自己的目标:看完一本英文书、坚持每天读一篇英文新闻、坚持每天健身……

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坚持最初的几天总是相对容易的。可是一旦热情褪去,每日的重复和倦怠袭来,有多少打卡计划在「算了,算了」的叹息声中“流产”

在某种程度上,「打卡」确实能起到激励作用

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打卡能记录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许多人因打卡改善了自己多年以来的难看的字,背完了不想背的单词。

但是又有多少人,迷失在打卡带来的虚幻满足感中

忘记了打卡的初衷,活成了为了打卡而打卡,匆匆浏览完一篇英语新闻,点下「分享」按键。在打卡活动结束后,留下的还有什么?

从本质上来看,打卡是能够促进自身更快地完成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想要借助打卡养成良好习惯的初衷并没有错。

然而那些打给别人看的卡,最终都会变成无用的数据和沦为互联网产品的棋子

不要因为自己没加入打卡而患得患失,也不要因为他人的赞美而迷失方向。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督促和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打卡只是其中一种。与其在朋友圈里奋力“表演”,不如脚踏实地付出行动

当然打卡也能作为动力,但是真正满足你的,不是别人的夸赞,而是汲取的知识、收获的健康和努力的快乐。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作者:优格

点击下方人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