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不平静的一年。

随着“房住不炒”的定调,房地产公司迎来了调控周期。上市公司中弘股份被强制退市,万科也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

然而这股寒冬冷风,对恒大而言,并不冷冽。

2019年3月26日,恒大发布2018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4662亿,同比增长49.9%;扣除汇兑损益全年实现核心净利润783.2亿,净利润722.1亿,同比大增106.4%,蝉联利润王的宝座。

恒大自1996年的广州小房地产企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成长为今日一个横跨地产、健康、文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巨头。

在不断发展中,恒大日积月累形成了四个经营特质,犹如四面高大结实的城墙,保护着恒大即使在调控寒冬,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帮助恒大抵御寒风的城墙,分别是:

1.定战略,十字路口的抉择

2.扩土储,业绩增长的保障

3.用杠杆,可增可减的理性

4.多元化,广阔未来的布局

以下进入正文部分。

2006年,恒大来到了十字路口。

这是恒大第四个“三年计划”的初始之年。经历了10年发展,公司已经从广州一家小项目公司,发展到了全国十强地产公司。恒大也开始了“走出广州、走向全国”的规划。然而,切入点是火爆的一线城市,还是相对不激烈的二三线城市,这是一个问题。

恒大高层在经历了激烈讨论后,认为二线省会城市,竞争少、土地成本低,而且可以享受到省会人口聚集、城镇化提高的双重红利,发展潜力大。

公司上下统一了意见后,便快速执行。恒大土地储备从2006年的600万平方米,快速增长至2009年末的5500万平方米,几乎是两个万科。

虽然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但阳光总在风雨后。2009年,恒大销售规模便突破了30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4倍,成为行业增长先锋。这一年二线城市也开始成为各大房地产商角逐的市场。而恒大则再次领先市场,将目光投向了三线城市。

恒大在二线城市的胜利中,保持着清醒。对于三线城市的布局,并没有忽略质地、遍地开花,而是在人口、GDP等指标上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以确保未来的购买力足够大。

2006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从44.3%上升52.6%。而恒大也在前瞻的战略研判下,销售收入达到了652亿元,连续七年实现正增长,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二三线城市。

2013年又是房地产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一些地方的一级土地拍卖市场,居然比二级房屋销售市场价格更高。“面粉比面包贵”,到底是面包便宜了,还是面粉贵了?

行业内对房地产未来趋势产生了激烈分歧。甚至有人喊道“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然而,长远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率依然有足够的空间;中国经济的韧性依然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而高端住宅的需求,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同时,考虑到一线城市住宅用地的稀缺,恒大决定“继续做多中国,看好一线城市的美好生活”,拓展核心一线城市布局。

而正如恒大所预料,一线城市在2013年后迎来了房价的再次上涨。恒大营业收入也从2014年的千亿,不断跃升至2018年的4662亿元。

如今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恒大,成功背后:是公司对一二三线城市的精准布局、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准确研判;是恒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来迎合市场出现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的战略判断和执行。

2014年,地产圈有人称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那段弯腰就能捡到黄金的日子已一去不返。但中国城镇化依然拥有广阔的空间,未来土地依然是稀缺资产。业内对地产的趋势,也产生了分歧。

作为行业前列公司,恒大则用行动表明了态度:2014年,在14个城市新购了841万平米的项目土地储备;2015年,在北京、深圳等54个城市新获取了82个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达3485万平米;而2016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09个城市,新购10238万平米。

2016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小阳春,全年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均迎来20%以上的增长。恒大的行动得到了市场的奖励。

而截至2018年底,恒大集团总规划建筑面积达3.03亿平米,成为未来业绩的保障。

恒大的土地储备分布广泛,已在中国228个城市储备了811个地产项目。其中二线城市占比30%,一线城市占比10%左右。

恒大在一线城市采用了“宁缺毋滥”的做法,项目质量优异。自2011年恒大集团进入深圳,已拥有大型项目55个,2016年底土地储备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近1000万平方米。而2018年底,公司的规划则高达3000万平方米。

恒大正成为深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的一大生力军,而深圳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的集聚增加,又为恒大在深圳的土地储备带来了高额的收益。

恒大在土地储备方面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总量和结构上,其成本控制也十分突出,占销售均价的比重,连续多年维持在15%以下。

低成本也让恒大对房屋质量、服务更有底气。甚至在2015年,恒大在行业首创全国范围“无理由退房”的计划。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恒大正是依靠着优质的土地储备,依然在业内广传的“白银时代”,走在自己辉煌的征程中。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杠杆使用的精妙与否,往往成为企业壮大还是存活的关键。

恒大基于对房地产行业的精准判断,凭借快速“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实现了业绩的快速提高,自2014年起,几乎一年增长一千亿。

恒大也成为了行业其他公司复制学习的模板。

然而,取得飞速增长的恒大,并没有陷入杠杆的诱惑中,时刻关注着外部经济的发展、公司财务的稳健。面对国际经济疲软、国内经济新常态,恒大也开始调整财务战略。

2017年初,恒大变定调,由“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把过去的 “三高一低”变为“三低一高”,除了继续保持高周转和低成本,原来的负债和杠杆统统降下来。

恒大战略执行一向坚决。半年后,公司便兑现了对资本市场的承诺,完成了全部近千亿元永续债的赎回,大幅改善了债务结构;当年11月,又引入包括山东高速、苏宁电器等公司的第三轮战略投资,累计完成了1300亿元融资。

减债务、加权益,恒大展现了一出完美的杠杆优化动作。同时伴随着公司收入的增加,资产负债率下降280%。

稳健的财务结构,将成为恒大在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的重要支撑。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然而,纵观历史来看,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个人或企业,都具备“化险为夷”的能力。

就如杠杆,在合适的时机使用,才可以披荆斩棘。而过度依赖,却可能成为刎颈之器。

而这其中的奥秘,正如恒大所展示出来的那样,在于准确的判断、清醒的认知、不执迷、不贪恋,把杠杆当做工具,而不是救急神丹或财务枷锁。

恒大的不执迷,也体现在地产业务上。

2016年6月16日,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改名为“中国恒大集团”,开启了多元化经营的新历程。

2011年,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占比首次突破两位数,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截止2018年底,我国 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2.49 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9%。

与此同时,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到76%,处于过劳状态的占到60%。而我国肿瘤发病年龄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约0.13岁。

健康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恒大管理层也意识到了这个趋势。

2014年,恒大收购上市公司新传媒,随后更名为恒大健康,成为公司覆盖整形美容、养老服务、中医治疗等产业的全方位大健康服务平台。恒大健康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三十亿,同比增长136%,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在养老地产方面,恒大也相继在许多风景名胜之地大举布局,推出了“恒大养生谷”,用完善的医疗和秀丽的风景使人“窥谷忘反”,成为养老产业的明星。

2017年,“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在健康产业的决心,也验证了恒大多年前布局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恒大不仅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多系列产品,也成为儿童娱乐的新品牌。恒大相继在太仓、贵阳等地,打造了媲美迪士尼的大型童话神话乐园“恒大童世界”。

恒大童世界,是全球唯一的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大型主题乐园,规模相当于迪士尼的1.5倍。而且以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成为展现美好中国的一扇窗户。

2015年,国务院出台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在2025年实现国内市场80%以上占比。

恒大集团掌门人许家印曾做过十年的车间主任,对于车有着特殊的感情。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新能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恒大带着坚决的态度,进军新能源。自2019年起,先是并购了瑞典新能源车企NEVS、与顶级超级跑车制造商——柯尼塞格公司签订协议,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获得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

随后,恒大以超过十亿资金入主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获得电池技术和产能;又通过入主荷兰e-Traction公司,获得世界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同时,恒大又入股了广汇集团,获得了丰富的销售渠道。

而今年6月,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基地也将迎来全面投产。

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良好布局,不仅成为恒大未来发展的新动力,也为中国汽车行业新活力。

恒大的多元化,虽然在不同的行业,但却是围绕着同一个目标:以人为本,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

5. 尾声

1996年,许家印白手起家创立恒大。从一间民房开始,历经多年规划与探索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支撑的恒大集团。

这既是恒大辛勤付出的收获,也是时代给予的礼物。

而如今,拥有大战略、大格局的新恒大,正在不断拓展多元化布局,迈着矫健扎实的步伐,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