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认为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但在孩子眼中,他可能被忽视了。

后悔的撒切尔夫人

在英国,一项涉及1.7万人的调查显示,每10名儿童中就有1人感觉被父母忽视。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以下简称“撒切尔夫人”)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事业和孩子你更看重哪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她选错了!

她在政坛叱咤风云11年,行事强悍,政绩卓著,被誉为“铁娘子”,受千千万万国民的敬仰,晚年却过得“一败涂地”。

以撒切尔夫人经历为蓝本的传记电影《铁娘子》这样描述:

86岁的撒切尔夫人一个人住在伦敦的家里,每天早上醒来,她就会坐在窗边,盯着不远处海德公园里的人们发呆。

她的儿女们平均6个月才来探望一次,就连圣诞节时,陪伴她的也只有替她开门的警卫和搀她走路的护士。

撒切尔夫人晚年身患重病,床前摆满了子女儿孙的照片,弥留之际却没有一个亲人陪伴身边。

她去世时,儿女不愿意立刻赶回国处理丧事,此后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

据悉,撒切尔夫人晚年令人唏嘘的遭遇,与她曾经忽视孩子有关。由于事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撒切尔夫人牺牲了作为“母亲”的一面。

龙凤胎儿女出生仅两周,她就继续投入了工作。她有一句冰冷的名言: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

她的女儿卡罗尔·撒切尔坦露:“母亲不应该期待我们经常去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有过,我们年幼时上的是寄宿学校,也经常见不到母亲。”

相较于对母亲的冷淡,卡罗尔与父亲(丹尼斯·撒切尔爵士)的感情浓厚,还曾为他写过传记。

撒切尔夫人晚年表达过心中的悔恨:“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不会踏足政坛。”不难想象,铮铮如铁的她,面对儿女的疏离,内心有多么酸楚。

事业和孩子你更看重哪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她选错了!

忽视源于“不作为”

很多父母会认为,自己把孩子当作宝贝一样对待,有时甚至可以算作“溺爱”,怎么会忽视呢?

其实,这是家长们最大的误区。忽视孩子主要分3个方面:

身体和监督忽视

例如忽略对孩子衣食住行的照料,常常不知孩子的去向等。

教育忽视

例如没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不关心孩子在校情况。

情感忽视

即不和孩子交流, 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和爱护不足。

不经常与孩子肌肤接触、拥抱、谈心等都属于忽视。很多孩子都是当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反映在行为上时,才得到家长的关注。

情感忽视与身体虐待、性虐待等主动伤害不同,它往往源于家长的“不作为”。这些家长一般不是故意而为之,但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是长期、慢性的,这种“不作为”比“作为”更难发现。

事业和孩子你更看重哪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她选错了!

伤害伴随孩子一生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语说明了儿童时期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若父母忽视孩子,可能会造成以下伤害。

身心创伤

对孩子身体、教育的忽视,会直接影响其生存、安全和发育;对情感的忽视,则会给其性格和社会性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后,如果总是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就会习惯性地隐藏心事。

他们除了通过哭闹宣泄,还会做出一些攻击性、残忍性(自虐或虐待他人、小动物等)的行为,长期如此很容易变得残暴易怒、情感淡漠甚至性格扭曲。

交际障碍

良好健康的情感基础最早建立在婴儿期的依恋关系,以及持久而温暖的家庭关系上。孩子通过与父母的交际满足其他需求,产生安全感,懂得信任、亲密。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忽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损害,在交往方面变得消极;与家人的疏离感也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上感到迷茫,不懂如何与人亲近。

认知受损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称,被忽视的儿童认知缺陷更严重,语言和数学得分比普通孩子低。

事业和孩子你更看重哪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她选错了!

与孩子一起成长

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强调,“育儿先育己”,父母应该先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把爱说出来

父母发自内心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养分。

关注孩子并不只是帮助他们处理衣食住行问题,还包括经常与他们玩游戏,有助开发智力、培养心理韧性;

多拥抱、抚摸孩子,多与他们说话,尤其是向孩子表达爱意,例如“爸爸很爱你”“妈妈好想你”,孩子思维简单,只有在互动交流中表达出爱,他们才能感受到爱。

重视关键期

陪伴需要时间,对忙碌的家长来说确实有些困难,那就不妨提高陪伴的质量,让孩子在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得到父母最大的关注。

例如,3岁之前是孩子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即使父母迫于生计要与孩子分离,也最好选在3岁之后;

孩子哭叫是在表达情绪,此时父母要帮孩子找到原因,及时疏解;

在孩子认为的重要时刻,如生日、入学日、考试日、生病时等,父母应尽量陪他一起度过。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陪伴时间,就应提高专注和投入程度,和孩子在一起时放下手机、全心全意。

留心情绪信号

孩子交流能力往往不如成人,被忽视后,内心的委屈、难过等可能无法表达出来,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举止。

学龄前儿童多表现在饮食上,例如厌食、呕吐、吃泥巴等异物。

此外还可能失眠、夜惊、梦游;不能自控排泄,5岁后还经常尿裤子;出现口吃等语言障碍;有吮手指等不良习惯;经常做残忍行为,如伤害小动物等。

学龄期儿童还会有逃课、成绩不佳、害怕回家、偷窃等行为,与小朋友及家人关系不和,或具有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情绪负担,如经常沉思等。

共同学习成长

“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但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就是最好的。”当父母愿意改变态度时,孩子就能感受到被爱。

建议家长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妥行为,并愿意道歉;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医学知识、心理知识等,增强对孩子照顾的能力;改掉不良习惯,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要总在孩子面前展现他们不喜欢的一面。

事业和孩子你更看重哪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她选错了!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