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源于自然,是自然之韵。

我天资平平,才情二字向来与我无缘,写诗也属于“两句三年得”那种。年少时喜欢写几句诗,乃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恋爱时喜与妻和诗对句,有“闲来听雨翻旧书,一香桐花无处觅”之句,我有《十七行》,妻亦有《诉忠情》。后来结婚生子,迫于生计,疲于奔波,很多年未曾写诗。期间妻曾笑曰,你为我写首诗吧,我嘴上答应心里却连一个字也想不出来。

去年五月,受丹阳兄之邀自驾游尧山,是日烟雨濛濛,宛如仙境,乃天公之赐、可遇不可求之景色。登山途中,道旁温馨提示:“路陡坡险,注意安全!”妻曰:险坡陡路。受此启发,我竟顺着当时意境偶得回文诗:

《雨中游尧山》

云飞雾眇幽亭松,

险坡陡路绕石峰。

群山连绵芊草碧,

纷雨落花戏流风。

从最后一个字往回读,是另一首诗:

风流戏花落雨纷,

碧草芊绵连山群。

峰石绕路陡坡险,

松亭幽眇雾飞云。

早年间读到苏东坡《题金山寺回文》,原以为这类回文诗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写出来,没想到竟然因妻一句玩笑话,偶然得之,读之尚可,不至于令人作呕。想来李贺骑着毛驴背着锦囊到处游玩捡诗也是这种境界了。

晨起走路上班,冬日的熊儿河,寒风中一片衰败的景象,脚下残叶满地焦黄,两岸衰荻断草枯柳败杨,干涸的河面一半是枯泥,一半是碎冰。我就这么沿着河边走着,抬头看见藏在薄雾中的一轮红日,再看垂柳枝头,残存几片干枯的叶子……走路很无聊,就想起了李贺捡诗,要不我也诌几句?

《冬柳》

寒柳垂蓬叹伶仃,

半河枯泥半河冰。

但见红日疑春来,

枝头却无片叶青。

中秋,友人求字一幅,曰“浮世清欢”。吾酝酿情感而写之,忽生感慨。我自号鸣谦草堂主人,实际亦是住在陋巷草堂之中,房子实用面积不足40平方,一家人其乐融融,读书写字也能自得其乐。李太白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有感而发,遂作《无题》:

草堂陋巷枕书琴,箪食瓢饮乐清贫。

吹笙鼓瑟与君好,浮世清欢梦无痕。

妻送我一本《浮生六记》,我虽视沈复为“渣男”,但其记述芸娘闺情之章节尚可读。沈复写与芸娘祈来世姻缘时,引用李商隐“他人未卜此生休”句,我读到这里,遂有感于唐明皇和杨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之誓言,改其意得《浮生》:

盟誓长生殿,

世世相爱怜。

他生未卜知,

今朝惜相伴。

顺口而来,十几秒钟而已,虽然有化用之嫌,但也是有感而发。正是因为有感而发,才可以顺口而来,跟“为赋新词强说愁”比起来,要好一百倍。

诗,能妙手偶得之,才是真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