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和与朱棣在商量于此事的时候,都选择是息事宁人,愿意掏出所谓的“过路费”,不过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国王表面上是派了自己的儿子与郑和会见,但是当郑和下船准备与王子会晤的时候,王子却带了5万士兵将郑和的船队给包围,只带了2000精兵的郑和,眼看船队没有后退之路,自己又兵力寡助,只好险中求胜攻击锡兰山国的首都。一面派兵让船队死守,一面带着2000精兵攻击首都,庆幸的是锡兰山国这个小国的兵力并不充足,郑和进攻首都的时候,王宫中的防守十分薄弱,郑和轻松就将国王、王后和一些宗室控制住,并以国王性命相要挟,守城6日之后,终于冲破突围回到船队,而国王就被郑和一路带回了明朝。

明朝初年皇位争端是一大看点,但是航海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研究明朝的历史,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在朱棣上位之后,随着朝廷内部争端的激化,为了能够有建树,一边在激化迁都的朱棣,一边派遣郑和出船下西洋,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冒险航行。

郑和带2000精兵,端了这个国家的都城,还把国王绑回了明朝

虽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被人们揣测了很多种可能,不过在当时明朝的这项活动,确实是让很多亚洲以外的国家,见识到了明朝的国威,在郑和下西洋的沿途中,与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当然这其中也不缺乏武力斗争,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有一场战役让我国扬名印度洋之上。

郑和带2000精兵,端了这个国家的都城,还把国王绑回了明朝

在郑和第三次出行的时候,与锡兰山国发生了一场战斗,差点就要把自己的小命,留在了此地。锡兰山国在今天印度半岛的南端,连接着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是这片区域最为重要的商贸通口,郑和7次下西洋,7次都在这里经过,每次都会携带大量的珍贵珠宝,锡兰山国因为这片重要的海湾,收敛了不少钱财。

郑和带2000精兵,端了这个国家的都城,还把国王绑回了明朝

郑和与朱棣在商量于此事的时候,都选择是息事宁人,愿意掏出所谓的“过路费”,不过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国王表面上是派了自己的儿子与郑和会见,但是当郑和下船准备与王子会晤的时候,王子却带了5万士兵将郑和的船队给包围,只带了2000精兵的郑和,眼看船队没有后退之路,自己又兵力寡助,只好险中求胜攻击锡兰山国的首都。

郑和带2000精兵,端了这个国家的都城,还把国王绑回了明朝

一面派兵让船队死守,一面带着2000精兵攻击首都,庆幸的是锡兰山国这个小国的兵力并不充足,郑和进攻首都的时候,王宫中的防守十分薄弱,郑和轻松就将国王、王后和一些宗室控制住,并以国王性命相要挟,守城6日之后,终于冲破突围回到船队,而国王就被郑和一路带回了明朝。朱棣在知道此事之后,虽没有杀死锡兰山国王,但却也没有放其回去,直接让锡兰山国另立国王,明朝的铁拳并不怕任何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