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六蔽”、“尘沙无明”,”灭因缘“——《地藏经纶贯》参学52

《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净空法师  1998年宣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的“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这也有称之为纶贯。我们在此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法名灵椉。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椉”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

承前:【天台依诸大乘经,立四种三昧,修十乘观法。直就阴心,显三千法,即从行观义。】

『十乘观法』,这是天台的止观,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纲领,它分十条。这十条,对于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条里面可以分为三段,针对上中下三等根机。

『第六、道品调适:无作道品,一一调停,随宜而入。』。这一条不能细讲,细讲占的时间太长。“道品”是指什么?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经论里面说得太多了,《弥陀经》上说到,莲池、蕅益大师的注解长篇累牍,也说得非常微细。“无作道品”,这是分配在藏、通、别、圆四教,无作四谛,无作三十七道品,都是属于圆教。三十七道品,天台大师也把它配在四教,我们通常都以为四谛与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修的。天台告诉我们:“小乘所修的四谛是生灭四谛,小乘所修的三十七道品是生灭道品。”所以四谛与三十七道品贯穿整个佛法,讲到最后无作,是圆教,无作四谛与无作三十七道品,这是大菩萨们所修的。“一一调停,随宜而入。”这就是随顺四教,换句话说,就是随顺一切众生的根性。他是藏教根性就用藏教的方法来调,通教的根性则用通教的方法,别教就用别教的方法,圆教就用圆教的方法,一一调停,随宜而入,都能够契入。这一段我们虽然没细说,实际上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自始而终全都包括了。四教根性的众生以及调停的方法,都散布在这一部经之中。这部经总共十三品,我们在这里面都能够学到。十乘观法从第二到第六,下面我们能看到,这是中根的人,我们现在大多数同修都是属于中根人。下面末后四条是对下根人说的,我们也不能够忽略,我们虽然说是中根,实在讲,下根修学的方法,我们还都没有做到。

『第七、对治助开:若正道多障,圆理不开,须修事助。』底下讲:『谓五停心、六度等。』这个要真干!题上这四个字,“开”是开智慧,我们一般讲开悟。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智慧?要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开智慧?这个事情重要。“正道”,不论你所修的是哪个法门,主修的法门就是正道。我们今天修净土,现在讲五经,五经当中任何一部,我们选择出来做为一生主修,一生修行依靠这部经论。现在我们多半选《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圆理不开,究竟圆满的道理我们没办法明了。为什么不明了?多障,障碍太多了。这个障碍来自无量的妄想、无量的分别、无量的执着,所以我们虽然修学,依旧不能够开悟。

这个时候天台大师教给我们,一定要在事上去修学,帮助我们开悟,他举了例子,譬如“五停心、六度等”,总纲领就是讲看破、放下。“看得破,放得下”。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深广,就像前面讲“随宜而入”,我们能够理解多少就要做多少,渐渐深入。其广无边际,其深无底,我们尝到多少?要不断的认真努力精进。看破跟放下相辅相成,看破确实帮助我们放下,放下帮助我们更看破一层,要不肯放下,所看破的层次也就到此为止,不能再提升了。看破一层,那一层赶紧放下,如果不放下,这个看破也是止于眼前的境界。这个法门,是一个凡夫从初发心到无上道,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们所用的方法。方法虽然是无量无边,无量法门总结起来就是这个纲领。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要用世间法来讲,看破是学问,放下是真实功夫。

智者大师举“五停心”,这是天台止观里面教导初学人。而智者大师非常谦虚,他往生的时候,弟子们请教他老人家:“您老人家今天往生极乐世界,您的品位到底有多高?”大师非常谦虚回答:“因为我领众,所以只证得五品位。”五品位就是五停心观,这个位次不高,是凡圣同居土。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他是道场的住持,因为领众管事操心,所以往生的品位就牺牲了,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众。换句话说,如果他要不领众,不管这些闲事,品位就高,决定不是五品位。我们想想,这个话什么意思?现在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世间人争名利,出家人也染上这个习气,也在那里竞争,你要是争到手了,能不能像智者大师一样是五品位往生?换句话说,这里头的含义深,智者大师决定有把握往生,品位低一点没关系,有把握往生。如果我们连往生把握都没有也去争,争到之后自己还继续搞轮回,甚至于不幸还堕三恶道,那岂不是大错特错吗?真的不如那些老太婆、老阿公,一天到晚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什么地位名望也没有,人家念佛往生瑞相希有,真往生。智者大师演示给我们看,那是很深刻的教化,我们要能体会。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二次大战的前几年,我们看到当时一些大德、居士们所写的文章,感觉到这个世间灾难太多,太严重,就劝大家老实念佛。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之乱、灾难之多,比从前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可是我们看看有警觉心的人,好像没有从前那么多。由此可知,现在这个人心愈迷愈严重,迷惑才造业,迷是一切障缘的根本。我们想到这个地方,也就能体会到,在那个时代教导的人多,说法的人多,修学环境比现在好,换句话说,觉悟的人很多。现在这个社会谁教你?没人教了,没有人讲了。我们所听到的,都是名闻利养、都是五欲六尘,都在这里头做活计,这怎么得了!

天台教观的根本法,从哪里下手?从“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下手。四念处是智慧,四正勤是戒律,从四念处改变我们错误的观念,从四正勤有一个正确努力的方向,从四如意足觉悟到心安理得。这是通途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我们读,但是修学不得力,真是这个地方所讲的“正道多障,圆理不开,须修事助”。五停心、六度距离我们还太远,我们从这个表来看,我们哪里是中根,实在讲是下根,不但是下根,下根里面的下根。人家下根从五停心、六度上着手,我们还是做不到,那个水平还要往下降。降到最低,不能再降,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三福,这是最低的。三福第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有比这更低的,这是最低了,这比五停心就低很多了,我们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没法子。

孝道、师道,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是从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孝亲尊师,我们今天要提倡,提倡要从自己本身做出样子给大家看。现代社会的人,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知恩报恩,如果我们说出来人家会笑话,哪里有什么知恩报恩?现在恩义没有了,现代人只有利害,有利是朋友,没有利就是敌人,这是什么社会?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作法,我们今天从哪里下手?真的要从孝亲尊师和修十善下手。这在五乘佛法里是人乘佛法,人都做不好,其他的就不要谈了,一定要拿出行动认真努力去做。做不到,也要有这个心,念念不忘,若有机会,就一定要认真去做。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