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千万的人为了开会准时会选择坐地铁,拆迁户阿姨每天坐着公交车出门买菜,西二旗月入五万的程序员因为摇不上号每天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后厂村路,在市区步行上班的中年人都是住在旁边学区房里的土豪。

每种交通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于是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歧视链,你坐在车上歧视着挤地铁的人,骑单车的歧视着堵在路中间的你。

每个人在歧视着别人的同时,也接受着别人的歧视。

1. 地铁

在北京,坐地铁的并不一定是因为穷,可能只是为了准时。

地铁是北京最靠谱的交通方式,曾经我刚来西二旗没多久的时候参加培训,因为岗位特殊其中有一天有位国外来的老师要给我单独上课,那天我为了能早点到决定打车去公司。

结果一个路口过了一个多小时,迟到了大概两个小时,到了公司之后老师脸上发绿,我一开始以为是气的,后来发现原来是饿的。

所以从此之后,遇到重要的场合,我都是选择地铁出行,绿色环保,最重要的是准时。

还有的人虽然身家千万上亿,但是每天还是坚持乘坐地铁上下班,原因当然是因为摇不上号。

在北京摇号是一门玄学,有的人一次就摇中了,有的人却摇了一辈子,等到幡然醒悟或者心灰意冷决定去排新能源的号时,发现已经排到了2024年。

他们在地铁站里排着队,拿着新能源的号码牌。

2. 公交

北京公交,又叫北京地铁辅助系统。

在北京出一次远门,一般是公交换地铁再换公交,如果你打算全程坐公交的话,记得带上干粮。

不光坐的时间久,等的时间更久,曾经我在西二旗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坐13号线发现在知春路下车似乎有一辆304回学校更方便,于是傻乎乎地决定试一试。

那个冬天的晚上,没穿秋裤的我在寒风中站了45分钟,哭着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北京不要轻易尝试没坐过的公交车。

还有一点,就是一米八以上的人不要在北京坐双层巴士,卡头。

另外,坐公交总是忘记带卡而现在又不会随身带现金,现在北京只在郊区的部分公交路线能刷乘车码支付,只能说日常羡慕已经大面积刷码的深圳和广州。

3. 骑单车/电动车

骑车也上班的不一定是穷人。

在市里的公司门口,一个开车上班的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相遇,歧视关系瞬间陷入谜团,因为骑自行车上班说明家就住在附近,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学区房拥有者。

请注意这里一定要是中年人骑着自家自行车,共享单车的话极有可能只是从地铁站骑来的,刚毕业的年轻人的话可能是图方便租在附近。

而在后厂村路上,每天有一群家住回龙观在西二旗上班的,月入五万的码农,骑着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鱼贯而行,他们里面九成是因为摇不到号,剩下的一成是因为怕堵车。

当然,更多的骑单车或者电动车上下班的人只是因为单纯地没有车,他们是在这个城市打拼的群体。

地铁里承载的是这个城市的日常,电单车上怀揣的是奋斗者的梦想。

4. 打车

打车曾经是北京最方便的出行方式,曾经。

现在在北京打车,排队是正常的,周五周六的凌晨十二点后,三里屯排队普遍一百人以上,工作日的晚上,西二旗等待时长一个小时是正常,下雨天翻倍。

另外在北京打车出远门,一定要提前看好路线,一路绿色只有在凌晨2:00-5:00才有可能,有些红色都是正常的,出现暗红色才是最要命的,导航显示的是一个小时,实际可能会堵到永远。

总之到达时间海森堡,打车费用薛定谔。

5. 私家车

开车的人都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有着京牌,当然其中有一些也是不幸的,他们的外地牌照明年开始就限行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不知道这些人以后怎么熬过我们这种没车的岁月。

但是开车也有开车的不幸,主要原因还是拥堵,在北京,每开车出一次门都要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备足八十八分的口粮。

另外,北京在堵车方面有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比如深圳就对违章罚款力度很大,另外还有一些对交通要求很严格的地方,比如坐后排必须系安全带等。

可以看到深圳主管部门交通兴市的决心,在最新的全国城市智慧出行指数里,深圳市排名第一,而北京排名第九,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上面提到的全国城市智慧出行排名,来自腾讯最新发布的《国人智慧出行报告》,报告显示国人出行有3怕:怕堵车、怕停车、怕人多。其中——

7成一线城市居民选择公交地铁超4成公交族的困扰:支付方式落后滴卡族仍是主力,刷“码”族成新潮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