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终究要回归与现实,《喜剧之王》实际上是周星驰借尹天仇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表演、对爱情理解的一部电影,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电影。电影里的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代表着现实中的事业,而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则代表着理想中的爱情。

喜剧大师周星驰是过去香港电影里最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强票房号召力的代表。有他的电影中几乎每一部都是百看不厌的神作,如果非要在众多作品中选出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那只可能是《大话西游》《喜剧之王》或者《功夫》里的一部。《大话西游》的成功在于它是喜剧电影里被解读了无数次的《哈姆雷特》;《功夫》则是东方功夫与喜剧结合征服了北美电影市场的佼佼者;但真正最能代表周星驰电影理念的或许还是《喜剧之王》,因为这是一部周星驰自我解刨的电影。

《喜剧之王》:非典型周星驰喜剧

《喜剧之王》虽然是周星驰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但却是一部非典型的周星驰作品。星爷电影最大的套路往往都是小人物无厘头的逆袭:人物角色往往赖、皮、滑,嬉皮笑脸却能逢凶化吉抱得美人归,比如《赌圣》《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等等。但在《喜剧之王》里星爷的表演完全的换了一种方式,依然是小人物逆袭,但这一次星爷认真和朴实得多。从电影的开始到结束,戏里戏外都透露着星爷对表演的认真与执着。无厘头的风格依然随处可见,但制造者已不再是星爷,而是其他人。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星爷整蛊别人,而是别人捉弄星爷。而星爷则在一次又一次被玩弄中,坚持着自己对人生、事业和爱情的表达。

人生的呐喊:“努力、奋斗”

“努力、奋斗”是电影最开始的一句台词,也是整部电影最核心的主题,表面上周星驰是在对着大海呐喊,其实他是在对着全世界表白。在星爷以往的作品中,他往往不是有特异功能就是某方面天赋异禀,主角光环加持特别严重,让人误以为星爷的表演全靠天赋,相当轻松。但实际却并非如此,现实中星爷在成名之前的龙套生涯远比电影里的尹天仇的经历要累和苦,所以这一次星爷故意把姿态放到最低,就是为了告诉人们,比起天赋,努力与坚持才是真正成功的根本。这一点贯穿了整部电影,比如在海边的夜晚,柳飘飘说“前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而尹天仇则答道“天亮之后一切都会很美好。”这就是一种对自己坚持的鼓励。

事业的执着:“我是一个演员”

“我是一个演员”是《喜剧之王》里星爷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同于以往的口头禅,这句话饱含了星爷对表演的热爱与尊重。首先,星爷对表演是充满了热爱的,要不然电影里的尹天仇就不会不顾一切的坚持表演,没有便当也上,没有台词也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演的机会。其次,星爷对表演充满尊重,一开始星爷冒充导演是就强调“临时演员也是演员,哪怕你们饰演的是路人甲乙丙丁”,后来也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演员”“如果非要叫我跑龙套的,请把前面的死字去掉”等等,包括星爷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的推崇。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则星爷对表演的尊重,也都体现着星爷对后辈们的鼓励。

爱情的表白:“我养你啊”

“我养你啊”是《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对柳飘飘的表白,也是爱情世界里最动人的情话,因为这里“养”的责任比“爱”还要大。在星爷以往的电影中,爱情往往都是一见钟情,然后一路死缠烂打。比如《武状元苏乞儿》里的张敏、《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巩俐等等。然而在《喜剧之王》里星爷这一次选择了被动:尹天仇和柳飘飘的爱情,谈不上谁追谁,更像是两个生活中失意的人靠在一起抱团取暖。正因为失意,正因为艰难,他们的爱情才更加的珍贵。当尹天仇连“嫖资”都付不起的时候,依然坚持要养柳飘飘时,感动的不止柳飘飘一个人。

人人都是尹天仇,孰能来做柳飘飘

电影终究要回归与现实,《喜剧之王》实际上是周星驰借尹天仇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表演、对爱情理解的一部电影,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电影。电影里的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代表着现实中的事业,而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则代表着理想中的爱情。事业是可以去努力的,但爱情有时候却是很难去奋斗。在尹天仇为理想而坚持的身影上我们都看到了自己奋斗的影子;然而在与柳飘飘浪漫爱情的邂逅上,看到的却只是理想中我们憧憬爱情的样子。柳飘飘的人设其实相当的复杂,她的过去,她的现在,她的将来信息量巨大,但电影却只保留了她爱情纯真的一面,因为尹天仇的努力只有配上这段浪漫的爱情才能显得圆满。但现实中,只要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是尹天仇,但是谁来做我们的柳飘飘

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来看,《喜剧之王》还是存在着一点点瑕疵的,那就是最后的结尾。电影铺垫了大部分的情感戏,最后却靠一段警匪戏来收尾,特别是星爷最后以一敌三的情节略显浮夸。但瑕不掩瑜,《喜剧之王》既然可以当作一部喜剧来看,也可以当作一部爱情电影来看,那为什么不可以当作一部警匪电影来看呢?在星爷的眼里,真正的“喜剧之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喜剧的笑,而是看到喜剧背后的思考:人生是不可以停止努力的奔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