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当下热播,剧中富察皇后因两个儿子先后逝去也已经下线,其中长子永琏因学业差而被皇后逼死的情节,引发热议。

作为皇后,除了要处理宫中的大小事务,富察皇后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永琏的学习中。为了让儿子学业成绩优异,他亲自制定了一个几近变态的作息表。出去吃饭睡觉和几个重要的年节及生日,永琏一年到头几乎都在读书。然而这种逼迫式的学习并没有让儿子的学习有多少进步,反而出现很多的弊端。

永琏读书经常犯困,功课也比大阿哥逊色很多。其中有一个细节更人看了让人揪心。大冬天,看见永琏读书打瞌睡,就把他丢到屋外挨冻,认为冻醒了好专心读书。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本身体弱,加上劳累过度,又受了风寒,最终小小年纪便离世了。

儿子早亡,富察皇后追悔莫及,这么狠心的逼儿子读书,难道皇后不爱他?当然爱了。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她一心只想到,儿子只有吃的眼前的苦中苦,才能将来成为众人的人上人。

富察皇后逼迫式的育儿方式也跟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母亲一样,用错了方法,酿成苦果。

01前不久在电视剧《小别离》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

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我知道学这些没有用,但是它就是考这些没用的。

这些话或许也成为了现代很多家长内心的矛盾点。同时也引发了众人的讨论:到底是要放任孩子,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呢还是逼迫他学习,让他不断进步呢?

其实,真正聪明的父母,不是不逼,也不是放任,而是懂得有智慧的逼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远见,懂得挖掘孩子的天赋,在人生的关键点上“逼”孩子,积极正面的鼓励,强化孩子好的表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从而使他们做的更完美,是非常重要的。

02看一个“逼迫”式的另外一个案例。

著名钢琴家郎朗,曾说过:“我的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还说:“有的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从小练琴,郎朗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少了很多的欢笑,多了许多的“磨难”,但是直到现在,郎朗依旧感恩父亲的逼迫,如果没有父亲的远见和智绘逼迫他练琴,也就没有今天看到的郎朗。

但是也有很多人质疑郎朗是被逼出来的一个“匠人”,对这种牺牲童年幸福的方式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放任一下。

我们虽不苟同郎朗父亲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学习和坚持的意义,决不能让放任害了孩子。

03脸书总裁扎克伯格的父亲,也是一位懂得关键时刻逼孩子的有智慧的爸爸。

扎克伯格小时候,爸爸就发现他对电脑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于是父亲在他10岁的时候送给他一台在当时看来是天价的电脑和一位计算机老师。12岁,在父亲的逼迫和鼓励下,扎克伯格经过反复的编写,调试,独立完成了人生第一个编程程序。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高中时就有公司开出百万年薪请他入职。但是在父亲的“逼迫”下,他却拒绝了并进入哈佛求学。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他的父亲说她就是放养式育儿,但其实在扎克伯格的人生的几个关键节点,他从未缺席,一直都在发挥作用。

想起《十六岁的花季》中有一句话说的: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而这最关键的几步,最不可缺的就是父母的“在线”。父母的“在线”就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要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担起责任,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04在孩子的学习中,孩子表现不佳,家长又不愿孩子因为不学习而落后其他孩子,那该怎么“逼”孩子一把呢?

俞敏洪的女儿子在练琴遇到瓶颈时,爸爸是这样引导的:孩子,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爸爸妈妈不一定能陪伴你,但当你孤独时,至少还有音乐陪伴,这就是你练琴的意义。女儿从爸爸的话语里得到了鼓励和勇气,选择坚持练琴。

那如何在孩子的关键节点“逼”孩子努力呢?

挖掘孩子的天赋和优势,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孩子面临困难,想退缩时,“逼”孩子一把,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给予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帮助孩子制定最终目标,拆分小目标。

爸爸妈妈需要帮孩子制定最终的目标,并拆分为若干个可量化的、可达成、明确的、能执行的小目标。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那位爸爸,把赢得世界冠军的最终目标,拆分这样的几个小目标:打败所有男孩,打败专业选手,赢得全国赛,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等。

孩子,跌倒了不要气馁,自己爬起来,取得成绩时及时肯定。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适当的鼓励安慰孩子:孩子,看得出你最近情绪不好,是不是练琴没有达到要求感到沮丧?你想哭就哭吧,爸爸妈妈陪着你。

等孩子情绪好转后再跟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孩子知道,他的每一分努力和进步,父母都看得见。

最后,分享一段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学习用功,不是因为我让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时,你就有成就感。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的潜能。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能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