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22日报道,中国移民在英国的学术和经济上都取得了成功,但却很少在政界有所作为,这与其他移民群体形成了鲜明对比。到底是什么形成了这样的民族差异呢?对此,伦敦法律公司Harrison Clark Rickerbys的合伙人Nicolas Groffman参与了本次探讨。

据悉,在英国政治中,华裔政客的数量明显不足。根据上次人口普查,英国有43万名华裔,占了总人口的0.7%,其中约40%出生在中国大陆。按照议会代表的比例来计算,那么正常情况下英国政界应当有四到五个中国人。然而,事实是目前只有两个——Alan Mak和Nat Wei。Alan Mak是保守党在哈文特选区的议员,Nat Wei是上议院的议员,而英国下议院有29个南亚裔的议员。

据调查,英国的华裔群体在经济和学术上都是优秀的贡献者,其得分也高于其他移民群体的平均水平,但政治却是华裔最薄弱的环节。同时,华裔在演艺、军事和警察方面也表现较差。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民族差异?这显然不是教育成就或财富,因为中国移民的这部分指标都远高于平均水平。

据了解,中国人是很好的纳税者,也是社区选举活动的优秀志愿者。但有人表示,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因素似乎限制了他们参加竞选。中国人总是不太愿意出头,“枪打出头鸟”是一句古老的中国谚语。

据悉,自由民主党贵族克莱门特琼斯是中国议会小组的副主席,他提出不同看法:“在英国,华裔更倾向于把儒家的政治手段渐变为一场颇具煽动性的演讲。当中国人为选举做出努力时,即使没有收到投票,他们也会把自己的任务做得很好。”

在2010年,尽管他有着浓重的中国口音,一位出生在中国大陆的候选人Wu Kegang在利物浦河畔选区以保守党身份参选,还是获得了可观的10.9%的选票。据了解,利物浦河畔选区一直都是一个以多数票投票给工党的选区。

现在,Wu Kegang是BCC Link to China(一个致力于建立伙伴关系的组织)的主席,他回顾了那次选举,认为那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 “我从来不认为英国的政治体制是针对华裔候选人的。从来没有人因为我的种族而攻击我。在政治上,这不是制度是否公平或不公平的问题,这是你是否能与选民进行良好沟通的问题。”

Alan Mak出生在英国,他并不急于谈论种族问题。Mak观察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到基层政治和社区活动中,他希望在未来可以看到更多的华裔政客。

Alan Mak的哈文特选区位于英国南部海岸,此处98.5%的人口都是白人。所以支持他竞选活动或政治活动的人绝大部分是白人,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依靠华裔支撑起来的。

和Mak形成鲜明对比的是Yang Jian,新西兰的国会议员。据悉,为了竞选,他创建了全中文的网站,上面甚至有微信账号,还组建了一队中国志愿者为他的竞选活动工作。他的一些竞选活动是明显带有中国大陆性质的。据了解,他在移居新西兰之前曾在中国情报部门工作,还曾参与间谍的培训工作。英国的一些情报专家非常欣赏Yang Jian,他们认为这是狡猾的中国人渗入自由世界政治的一个经典例子。即使是像Yang Jian这样的情报界人士,在英美圈生活了几年后,也能毫不费力地摆脱中国大陆的传统思想限制。

据悉,移民通常带来强烈的客观性。任何种族的移民生下的第二代英国人,都倾向于与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但是第一代移民则更抵制当地的群体思维。例如,中国移民对英国脱欧的反应非常冷淡,这实际上是非常客观的。

据了解,近几年来,华裔参与英国政治活动的局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例如,许多大学的学生会中会有华裔领导人,许多市的议会也都有中国议员。这些虽然是微弱的开端,但相信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中国人在英国获取更多的利益。

据悉,还有人指出,对华裔群体要求太高或许是不公平的,因为英国的华裔数量非常不占优势。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移民人口,如果看做一个整体的话,几乎占英国人口的5%。所以他们感到更为自在,能够更多地参与公共生活,这并不奇怪。但是不管怎么说,英国的华裔都需要走出自己的圈子,努力与华裔群体圈子之外的人进行交流,并充分关心当地政治,利用他们的技能和经验来帮助更多的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