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践学科学习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课程,这种课程既解决当前的热点、难点,即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生手机依赖、信息不会筛选等问题,又解决学科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与时俱进的问题。

成都团队,2016年参加了中国媒介素养高峰论坛并发言,2018年10月13日再次参加第七界中国(西湖)媒介信息素养高峰论坛论坛并发声。

我们的课题成果(免费)一一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都报告,在2018国家网络教育宣传周主题会议进行了成果发布,欢迎观看和转发。

观看网址:

http://t.cn/EPmFwEu

国庆期间,语文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课程已开讲。

课程名称:培养语言和思维的层进式阅读

领衔教师:研究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丘小云

课程理念:阅读点亮生活,自主提升能力,语言与思想、思维共生。

课程目标: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提升阅读品质,提升语文学习成绩,提升媒介信息素养,提升人文修养、思维的深度、思想的高度。 ​​​引导中小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生活和成长,多维发展。

什么是互联网+的融合课程?

教育理念的开放是融合的前提。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原来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二维空间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信息空间,这三个维度是交叉融合的关系。

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用着新技术,但是还用着旧理念、旧观念、旧方法来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实践。 联合正教科文2016年的报告里面特别说,今天知识的范畴变化了,我们说态度、信息理解、价值观都是知识,不只是原理是知识,不只是问题,解决的方法是知识,同时知识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

互联网教育创新的实践者,首先要学会基于互联网的新的学习方式,而恰恰我们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社区。所以我们在“腾讯课堂”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丘小云"这个虚拟机构,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正在培育和孵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共的服务课程。把在我们教育实践中,积累的课改经验,进行分享。

希望探索学习形式、学习地点融合,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在线学习 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融合,两个及以上学科的融合,如语文、媒介、信息学科及素养的融合。课程融合包括学科知识能力、育人目标的融合。还有传统知识教育方式与新型技术的融合,拓展一些无法在现实世界实现的教学场景。 真正的融合,技术就如同空气,教育教学中又不可缺。

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养的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社会复杂问题、创新工作的人。所以需要基础教育研究及实践者开发出这种融合课程。

这样的教学实践,目的在于:告诉大家怎么把我们的课程理念“阅读点亮生活,自主提升能力,语言与思想、思维共生”落地,推广我们的科研成果,实践互联网+的教育改革。

期待大家互动,完善语文和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课程,实现以上目标,也完善教师自己的教学。

课程设计相信我们的学习者,希望用更科学的更创新的更先进的理念,来推动我们的教育,促进教育的个性、灵活、优质。这门课我们不想谁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我们共同探索怎么做,每一个学员都是创新的主体,都有有价值的经验,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带给大家,进一步的去探讨和研究。基于您的经验,有没有好的案例?在这样的实践中,我们放个视角,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这个互联网教育实践中呈现出了哪些新的东西?新的解方案。我希望我们的学习者一起来提供。

授课平台:腾讯课堂

学习方式:加入“小云阅读"微信群或QQ群,点击课程链接,http://t.cn/RG3oWNV,报名学习,或登腾讯课堂网页,搜课程名,报名学习。

主要研发及授课团队:丘小云名师工作室,含特级教师、教育拔尖人才、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分管教学的校长、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

参与研发的专家团队:国内知名大学张开教授等著名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

助教:由中小学教研员、骨干教师、在校大学生组成,指导学生互动。

工作室领衔人和主讲人丘小云,四川省特级教育、正高级教师,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培养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四川省政府聘任的省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曾因教育改革应邀进央视“实话实说“节目。出版《话题作文全程导练》《草堂一鹄是吾师一一杜甫专题学习》等多本专著。近期科研成果获省政府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曾任省重点中学(一级示范校)语文特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德育主任、教科室主任,重庆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成都金牛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

免费公开课发布网址:

http://t.cn/EPmFwEu

随时可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