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艺报小编去陕北逛了一圈,又发现了一个摄影的好去处——

这里有气吞山河的腰鼓,有精巧绝伦的剪纸,有荡气回肠的民歌,有别具特色的绘画,有鲜活生动的曲艺……

这里有黄土风情文化和红色历史基地,多年的“文化脱贫”赋予黄土地新的生命。

这里是安塞,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腹地,延安的文化大区。

拍多了江南的婉约山水、亭台楼阁,不妨来安塞感受一下,那震撼人心的腰鼓和这片土地上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必定会深深地打动你。

10月19日,“陕北新天地 鼓舞新时代”聚焦安塞·文化脱贫——魏塔、冯家营、西营民俗文化村启动仪式在延安市安塞区西营“陕北信天游”文化村举行。

开幕式上,主办单位 《人民摄影报》社长、总编辑李涛为当地授牌。《新侨艺报》和《人民日报》、 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一样,是媒体支持单位之一,所以小编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是开幕式上的表演,小编被深深地震撼。

科普一下: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安晒腰鼓配乐最常用的三弦琴,腰鼓是多种表演形式的集合,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除了腰鼓外、这里还有飘向四方的“信天游”、被称为“东方毕加索”的剪纸农民画。

2018年,安塞区大力实施“文旅兴业”发展战略,以“文化输出、旅游导入”为抓手,深度挖掘黄土风情文化资源,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剪纸是很多安塞人都会的手艺之一,精于此艺的田爱莲在这里聚福园社区工厂开了家工作室,努力创业致富。

聚福园社区工厂是安塞设立的易地扶贫搬迁创业基地,以租赁费优惠的方式引进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和鼓励扶持搬迁贫困户自主创业,解决增收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模式,目前已引进安塞励志扶贫艺术团、田爱莲剪纸工作室、安塞串山红专业合作社3家社区工厂企业,吸纳搬迁贫困户达100人以上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另一个拍摄地是距延安城区30公里左右的魏塔“东方毕加索”剪纸农民画艺术村。

村落完整保留窑洞群、石磨、土路等陕北农耕文化元素;突出展示剪纸、农民画等原生态黄土民俗文化;重点建设艺术培训基地、绘画写生基地等文化项目,力争打造“黄土文化风貌第一村”。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留学生们也来学画)

魏塔“东方毕加索”剪纸农民画艺术村拍摄路线:

从安塞区城区出发沿包茂高速行至枣园出口处下高速,向西驶4公里转向楼坪方向行驶5公里,在楼坪社区处向南行驶2公里即可到达,大约需要45分钟。

另一个拍摄点是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位于安塞城南3公里处,该村腰鼓文化源远流长,腰鼓人才资源丰富,仅腰鼓手就有246名,其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岁。

“千人腰鼓文化村”以古朴、典雅、陕北黄土文化风味浓郁为基本格局,集观赏、体验、生产、娱乐、居住、餐饮于一体,分为千人腰鼓展演区、腰鼓产业区、腰鼓表演体验区、腰鼓风情一条街、民间工艺服饰展览区、公共服务区、实景剧演出区、宠物羊观赏区、陕北特色民俗和餐饮区等九大区域。

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线路:

从安塞区城区出发沿206省道延塞段行驶3公里即可到达,大约需要10分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