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各个国家混战时期,秦国是最后的获胜者,这都离不开秦国的几大名将的努力,比如说白起、王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为什么长平之战后仅仅一年,白起就不愿意进攻赵国了。

白起

长平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当时秦国战神白起率领士兵在赵国的长平与赵国发生了这一场战争。这是秦国和赵国两国之间发生的战略性决战。当时的赵王放弃使用年老但经验丰富的廉颇,任用宛如一个花玻璃瓶的赵括,而秦国暗地里让白起担任了主帅。白起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自然不是赵括可以抗衡的,他针对赵括的缺点进行了一系列布局,最终取得了胜利。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加快了秦国统一的进程。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秦国并没有直接攻打下赵国,而是选择了撤兵。一年之后秦国再次出兵的时候,白起选择了回避,那么为什么战神白起的态度仅仅一年就发生了转变呢?

范雎

首先一个就是丞相范雎的阻拦。大家都知道白起身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本身的威望就是无人能敌的,而当时白起在长平之战的胜利更是让他的威望进一步提升。而且赵国的实力本来就不强,这一场失败更是让赵国陷入了谷底,如果白起顺势打下了赵国,那么他的威信将达到顶峰,这样子秦国国内对于白起就更加的崇拜了,自己的相位很有可能受到威胁。当时的范雎为了自己的位置着想,就给秦王上谏,建议退兵,秦王采取了他的意见。这让当时的白起很不甘心,只差一步就能够灭掉赵国却被范雎差了一脚,自然心生怨恨,所以说一年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的时候,白起选择了逃避,这里面就有报复范雎的心里。

白起

其次就是赵国经过一年的时间已经恢复了过来。赵国上下经过那一场战争对白起、对秦国都是充满仇恨的,自然是积极备战,当时的赵国经过一年的时间,邯郸的防御力量加强了好几倍,而且在外交方面也是比较积极,很多国家与赵国交好。所以说当时的白起已经没有了短时间打败赵国的信心,他知道自己如果打败了赵国还好,打不败的话则会遭到皇帝的惩戒,白起在当时就称病,选择了逃避。

以上这两点就是白起为什么在一年时间里态度天翻地覆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范雎作怪,他为了自己的地位,就打压了白起,白起自然不想让他过得舒服。而且事实也正如白起想的那样,当时秦国在一年后进攻赵国任命的将领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王龁围困邯郸九个月没有丝毫成果。但是白起的推脱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日后秦王因为这件事情将他给赐死了,一代战神白起最后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