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天下午,我们将邀请贡布里希著作的资深翻译者杨思梁教授与展览策展人刘潇老师,为我们深入解读贡布里希以及导览此次的贡布里希纪念文献展,重新走近这位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本书由李本正、范景中选编,共收录21篇文字,适合在基本阅读了贡布里希其他大部分艺术史著作后,再作文艺复兴的专题阅读与研究。

学术讲座

时间:3月30日(周六)下午2点-3点

地点:南山书屋

导览活动

时间:3月30日(周六)下午3点-4点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展厅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研工部)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发展部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南山书屋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讲座、导览嘉宾

杨思梁

杨思梁,1995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艺术史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已发表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曾主编有:贡布里希文集(与范景中合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起)。已出版文集:《理想与偶像》《图像与眼睛》《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象征的图像》《木马沉思录》《敬献集——我们文化传统的阐释者》《规范与形式》《阿佩莱斯的遗产》《偏爱原始性》。

刘潇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师,策展人。其研究和教学工作围绕着艺术管理及社会美育展开;近期策展实践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实践为基本内容,同时关注基于材料研究的艺术创作,包括纤维艺术、玻璃,以及绘画创作的研究与策展。先后深层次介入大型学术性展览,策划了2016年“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2014年“社会工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营造与进程”特展“解像力——一种行动影像”策展人,“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助理策展人等。2011年,正式启动独立研究、出版及社会性现场事件项目“国道计划”。

讲座简介

杨思梁教授在《贡布里希图书馆搬迁纪》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学者私人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在前网络时代,人类的文明主要与书籍相连。古今中外的大学者,几乎都有一座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图书馆。网络时代的来临,加上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意味着大学者有可能和自己的工作图书馆脱钩。正因为如此,最后这批大学者的私人图书馆就显得更加可贵”。

“贡布里希诞辰110周年纪念文献展”正是以贡布里希的私人藏书为主要内容,为我们逐渐铺开了一个以文明史的眼光、跨学科的视野,进行艺术史研究的疆域。

贡布里希在1965年受邀参加欧美艺术博物馆联合讨论会发言时,做了关于《博物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说。关于展览,他曾这样评论道:“我们见过许多切实的展览,如把一位由于某些原因被忽视的大师的作品集中起来而办的大型个展。我们还见过许多为了纪念某位艺术家去世一百周年而举行的展览。我认为,这样的展览是一种让公众记住过去的方法。”

3月30日,这一天恰好是贡布里希诞辰110周年的日子。当天下午,我们将邀请贡布里希著作的资深翻译者杨思梁教授与展览策展人刘潇老师,为我们深入解读贡布里希以及导览此次的贡布里希纪念文献展,重新走近这位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

· 相 关 阅 读 推 荐 ·

《偶发与设计:贡布里希文选》

范景中 主编 李本正 选编 汤宇星 译

本书精选了著名学者贡布里希先生关于生活中偶发因素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和研究文选。全书着眼于建筑、漫画、城市设计和室外雕塑等艺术设计形式中的偶发因素对设计作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偶发与设计风格之间的奇妙关系。包括:偶发与设计的抗争,招贴画设计大师盖姆斯,古城之美,城市的保护——拉斯金对今天的启示等。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

[英] E.H.贡布里希 著

李本正 范景中 选编

贡布里希自己曾说获得了双重身份的生活,一方面他是一个普及读物的作家,因为他写了《艺术的故事》;另一方面人们都知道他是文艺复兴方面的专家,写的都是较为难读的论文。

西方文艺复兴艺术研究代表了美术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著名大师从布克哈特、沃尔夫林到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起他的前辈来,贡布里希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他是一个反黑格尔主义者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我们无法把他归为某家某派,他不但决不为某家某派的理论和方法所囿,而且他尤其反对标宗立派。并且,贡布里希也特别强调:哪些声称解释了整个人类行为和历史的立论,例如种族主义、心理分析、结构主义等等,其许诺必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所寻求的解释和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永远视我们自己的兴趣和我们所希望解决的问题而定。

这部文艺复兴研究文选,反映了贡布里希在这方面的实践。有耐心的读者在通读了这部选集之后会不难发现,贡布里希的理论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他采用什么方法完全取决于他手中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著作中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他始终强调的苏格拉底式的谦虚,强调人的知识在细节上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异但在无知上则是相同的,因此应该强调批评的方法。

正如他在一次谈话中对我们所说的那样:批评是学术的动力,如果我活的年纪足够大,我也会反过来批评自己!

本书由李本正、范景中选编,共收录21篇文字,适合在基本阅读了贡布里希其他大部分艺术史著作后,再作文艺复兴的专题阅读与研究。

复制以下淘口令

打开手机淘宝直接购买

¥FMaNbxWVCHG¥

本信息转载自: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