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酸辣”才能使食物得以不变质的贮存。苗族传说:历代湘西因不产盐,而饱受缺盐之苦,“苗不出疆,汉不入峒”的禁律封锁住苗汉间的商贸往来。缺盐吃饭不香,故而借助酸。于是有了“缺盐吃酸”的说法。在湖南湘西的很多地方,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基本上都会有卖泡菜的小店,泡菜的品种非常多,各式各样,萝卜、黄瓜、海带、藕、鱼腥草、菜杆等等,但是最受欢迎的还是酸萝卜。用湘西特有的红皮儿萝卜泡出来的酸萝卜呈粉色,外表就已经很特别,再配上鲜红的油泼辣子和碧绿的香菜,吃一块,酸辣爽口、香甜清脆,那味道你只有亲自吃过才能体会。

说起醋萝卜,身为湘西人总有说不玩的话题和流不尽的口水。特别是湘西醋萝卜,它不仅是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更蕴含一方水土文化,一份惦念远方的乡愁。

醋萝卜为什么受到所有人的欢迎?首先从它的特点分析:醋萝卜具有的最大特征就是酸,其次是脆,再次就是辣,柔,嫩。吃了酸萝卜会让人感觉胃口大开,精气神大好,醒目且辣口。湘西醋萝卜主要取材于湘西境内的红皮萝卜,湘西人吃酸萝卜不分场合,闲时吃,忙时吃,家里吃,宴席上吃,路边吃,街头上吃,特别是斯文的湘西女子在街头上吃醋萝卜,她们一扫往日的文静,见到街边的醋萝卜摊,就一下围了过去,也顾不上拿双筷子,就用手指轻轻地夹上一块,仰起头,扎实咬一口,这才讲“真过瘾”。

一场霜降过后,苗家妇女便开始制作醋萝卜。首先是泡制酸汤,把淘米水积得小半瓦罐,放上一夜发酵变酸,然后选取那些外形饱满、色泽鲜亮的红心萝卜,切除茎须,洗刷干净晾晒去水,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入盛有酸汤的坛子里,再把坛子封紧放在火塘边,借助火温煨上五六天便可食用了。这种方法做成的醋萝卜,没用一点醋,却甘脆酸爽,吃在嘴里特别美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萝卜的地方就有酸爽。湘西醋萝卜,经过冰糖与醋水的秘制,拌上特制的油泼辣子,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这种味道只能品尝,难以言传,深受消费者青睐。

经约两三个晚上取出。拌上自制的红油辣椒,农民伯家中的油泼辣椒都是把干辣椒炒酥,放在“擂钵”(这个词不知道怎么叫,湘西人应该知道)里捣碎。再放点香菜沫,葱花。加上独特的炮制方法,得出了酸,甜,爽,脆的新鲜口感。完美。请看下图:

想吃醋萝卜时,从坛子里掏出一碗来,用清水洗净,然后洒上白糖搅拌均匀,再蘸上用各种配料精心调制而成的辣椒酱,颜色白里透红,味道酸里带甜,甜中有辣,辣后感觉满口清香,特别过瘾。谚语言“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古称菜菔,也称萝卜为“土人参”。中医认为,冬季服食白萝卜,可健脾养胃且能预防疾病,有益于健康。

尤其是大冬天里,风雪交加、围炉夜话,三五好友坐在火塘边烤火闲谈,聊得口干舌燥时,瞥见放置在火堆旁的坛子,便快活地提议道:“拌一碗醋萝卜来吃吧。”于是有人自告奋勇,麻利地把萝卜掏出,洗净,放白糖,拌上辣椒端到面前来。闻到那特殊酸甜香味,众人早已口水直冒,连筷子也不要,性急地伸手拈起一片就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嘎吱作响,脆爽无比,令人精神顿为之一振。虽然辣得眼泪横流、直冒热汗,却越吃越有味,你争我夺一抢而光。

醋萝卜作为一种传统大众风味小吃,一代又一代地承载了湖南湘西人无数美好记忆,每念及它,忍不住嘴角泛酸,眼角泛湿,牵动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乡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