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曾说过:”诸葛亮计谋很高,精于算计,我真比不上他。“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的真诚感动了诸葛亮,两人相见如故,相谈甚欢,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情形,提出了三分天下,确定了刘备的战略方针。

此人智谋比诸葛孔明更胜一筹

图片来自网络

《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戎马一生,出奇谋,定奇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在用人上,由于轻信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造成战略要地的丢失,北伐中原已成败局。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假设赵匡胤是在诸葛亮的位子上,可能就不会出现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悲剧,三国历史也可能会重写。

说起赵匡胤来,最有名的莫过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了。

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读到的是赵匡胤带领士兵抵御辽军,来到陈桥这个地方,大军哗变,一声招呼都没打,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外,异口同声的高喊:”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随后冲进帐内,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强行套在赵匡胤身上。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就这样浩浩荡荡返回京城。

此人智谋比诸葛孔明更胜一筹

有人被绑架向家人索取钱财的大有人在,但被绑架去当皇帝的,恐怕在历史上还寥寥无几。更可笑的是,赵匡胤回京后,找到小皇帝和太后哭诉自己的无奈,并不是自己想要当皇帝,而是被逼无奈,只能从了部下,这也是为了后周政局的稳定。

小皇帝和太后孤儿寡母看到木已成舟,也没办法,只能顺水做个人情。大家看到皇帝和太后想通了,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和仪仗火急火燎的为赵匡胤办理了入职手续。

此人智谋比诸葛孔明更胜一筹

《宋史》卷一《太祖纪》对陈桥兵变有如下记载:“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从陈桥兵变的过程可见跟《宋史》记载并不相符,这是一次有目的有规划,并且预谋已久的政变。

黄袍加身这场政变理由说得有点勉强,但是效果非常好,兵不血刃,甚至老百姓一顿饭还没吃完,就把这件改朝换代的事给办了。不得不佩服赵匡胤的能力。

那么,赵匡胤有什么能力能成为一代开国明君呢?

危难之际,敢于担当

五代末期,后周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北汉趁着周世宗柴荣新丧政局不稳之际,联络辽国想要一举灭掉后周。

此时的后周皇位继承人只有七岁,其母付太后也没有主见,大权都掌握在丞相范质手上。大兵压境,此时后周已是强弩之末,朝中无良将,范质左思右想只有赵匡胤能稳住局面。于是给予赵匡胤最高军事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领全国兵马。

赵匡胤打仗很能打,号称”一条哨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他的军事才能很受周世宗的赏识,在周世宗时就是中央禁军的总司令。

赵匡胤一上任就调兵遣将,击退北汉,辽国的进犯,稳住边陲。

唯才是用,尊重他人

在五代这个乱世出枭雄年代中,文人地位非常低,但赵匡胤却很尊重文人,特别是赵普,对这位赵先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在听从赵普的建议后,赵匡胤无论是落魄的文人还是武将都收为己用,并唯才是用,根据各自的能力安排到朝中重要的职位,为后来兵变做好准备。

是尊重人才方面,他还有一件留名青史的事——杯酒释兵权。

此人智谋比诸葛孔明更胜一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众观历史,很多统治者对开国功臣到最后都是痛下杀手,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的文种,汉朝名将韩信,到清朝雍正年间的年庚尧,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帝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但最后个个都没有好下场,正所谓,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伴君如伴虎。

赵匡胤对这些开国功臣好多了,有一天,他在摆宴席,邀请那些拥戴他当皇帝的功臣们,当酒过三巡,他对群臣们说,朕最近总是夜不能眠,内心总是惶恐不安,众臣问他,为何如此呢,他放下手中的酒杯,慢慢吞吞的说,我这个皇位是大家拥戴我才能当上的,如果哪一天你们拥戴另一位,那我是何去何从啊。

此话一出口,大家都吓得跪倒在地,个个都拍胸膛保证不会。赵匡胤说,大家拥戴我都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这样,我给大家金银珠宝,大家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不是更好。

此时大家才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位子也,群臣只能叩头答谢。

信守诺言,善待后周皇室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都离得很远,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宫门被打开,人们才得以纵览,不过是很简单的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

还有一件事,赵匡胤对近臣藩美说过这样的话,“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

从以上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赵匡胤并不像野史所记载那样对后周皇室赶尽杀绝,相反,立遗训,要世代子孙善待柴氏子孙。

赵匡胤能成为一代明君,身上有着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跟借鉴,宽容,智慧,信守诺言都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