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件葡萄牙徽章纹瓷盘,盘中心主题纹为葡萄牙驻澳门海军主帅D Joao do Almeide的徽章,内壁饰八个莲瓣形开光,开光内饰各种花果,外为折枝花。广昌一座葬于万历元年的墓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也出土了克拉克瓷,酷似国外珍藏的克拉克瓷,但一看就是次品。

故宫博物院所藏军持也可称克拉克瓷,长颈、斜肩、球腹,圈足。各部分均开光并饰以各花草纹。颈部蕉纹,肩部绕卷草纹,腹部六开光,葫芦、蒲扇、莲花,以牡丹纹相间。进水的颈口以金属镶嵌配以金属盖并有金属链相连,起保护作用。

而吉美博物馆所藏的形状同军持,只是纹饰不同,因用于喝咖啡而得此命名。大都会博物馆的执壶却是用中国瓷瓶饰以精美金属配件改良而成。还有意思的是,当今有位记者在印度竟然淘到一只带铁箍的船上用的青花瓷罐,款识为“大明万历”。用横竖铁箍铁皮套住瓷罐底部和上部,罐口已损,加上了密封铁盖,盖与铁箍用铁搭扣联结,还有铁钩可挂之船上。任凭风浪起,不泼半滴水。珍贵的青花瓷罐是怎样落入寻常渔船中,沦为普通水罐的呢?

究其原因,一是风格不为中国人所看好,不喜满,满受损,不透气;况且那时的中国人对洋鬼子是有种种偏见和排斥的;二是这类青花瓷比较薄脆,有中看不中用的致命缺点,经不起日常粗用;三是其时欧美人愿花高价购之,主要不是实用,而是陈设欣赏和炫耀,是身份的象征。如是,这类瓷的次品乃至残器,有时在国内就作为陪葬品,而往往出现在生产克拉克瓷的窑口附近或外销瓷至海港的运输路线上。

如葬于明万历三十一年的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墓,于20世纪80年初出土过克拉克青花大盘;江西南城、广昌、会昌很可能曾为中葡走私贸易转口集散地。广昌一座葬于万历元年的墓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也出土了克拉克瓷,酷似国外珍藏的克拉克瓷,但一看就是次品。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件葡萄牙徽章纹瓷盘,盘中心主题纹为葡萄牙驻澳门海军主帅D Joao do Almeide的徽章,内壁饰八个莲瓣形开光,开光内饰各种花果,外为折枝花。

这位海军主帅是1570年上任的,专家从这只青花纹章瓷盘的克拉克风格、胎料、釉色和青花发色来看,判断为万历早期制品。 克拉克瓷一直风行至清朝康乾盛世,清朝外销瓷新时尚已转向五彩、珐琅、粉彩、广彩等,但青花克拉克瓷继续以清新雅致的风格、柔弱坚韧的姿态与之抗衡,整整流行了百余年,方渐渐淡出。

相关文章